4个问题想请教一下玩四驱车的前辈 , 分享交流一下经验 :)
1.导轮前后的距离越短,可以提升车子在弯道的速度? 稳定度?
若以两导轮宽度边缘为105mm为前题下,我设法尽量让两导轮与
轨道接触的点,前后距离拉近,甚至已经移位到轮胎旁边..
(ps.安装时发现用9mm or 13mm大小的导轮更容易安装与缩短距离
而不会卡后翼或轮胎)
2.目前技术轨最佳解(泛用)轮胎,是否就是大径配超薄胎or超硬胎皮?
打算到网络上买(新竹,罗东的实体店家基本上都缺货或没卖)
a.常看到那种很薄,但靠近内侧轮框有一圈约2~3mm宽,胎皮较厚
一些,我想这样大多时候接触地面的面积应该只有这一圈吧
,前轮用这种应该可减低摩擦力跟差速框有异取同工之妙?
b.后轮应该不需特别使用这一圈来减少触地面积,反而需要增加
抓地力吧?
3.铝框安装问题,常听到车友说轮框安装时歪掉就毁了?
框内不是通常都会装一个塑胶塞子,在安装时歪掉是指塑胶塞子歪
掉再换一个新塞子重装就好,还是指轮框就直接报废了??
4.齿轮比与马达转速与轨道的关系?
假设都使用红头马达,目前是用3.5齿比跑较高速的轨道,3.7:1
跑较常煞车短一点的跑道,马达转速若跟骑重机或档车来做比
喻,这种小马达放车时,拉转速所需的时间跟扭力曲线实在让我
很困惑? 依此两种齿比来说,静止到拉到最高转速需要的时间?
目前心得:
两车稳定度都还ok,前田宫顶轨离地约3mm,后煞顶轨约离地1mm
后煞都拉至车长极限165mm.
AR:
目前AR车暂用大径+中径的角胎(高点在内侧),感觉不出任何
过弯快速效果,车前后导轮距13.6cm,前13mm扯铃,后双19mm田宫
铝导有装橡胶圈,车壳吊钟+一般后制震,齿比3.7绿头
MA:
黑色特别版-疾风箭,盒车附中径白色(超硬?)胎
车前后导轮距11.9cm,前9-8mm扯铃,后双9mm导轮,一般中+后制震
齿比3.5红(2014JP);两车所有导轮培林都有洗过.
在这样的配置下,弯道速度MA远远快于AR,明显的速度差距
而在大直线上..3.5齿配中置马达MA车居然直线比3.7齿配绿头AR
车还快? (只装培林没做齿抗,转起来都还算顺畅),不知车友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