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想法是这样
在台湾大概是17~20岁决定一个人未来到底是不是医师
首先一个医师的培养成本非常高
然后医师这个工作需要阅读吸收大量的知识 细心然后能随机应变
但是通常具备这些特质的学生 无论在各行各业都能很有发展
所以如何把这些学生集中到医学系?
很简单 就是用钱!
根据经济学供需原理 供给越少 价钱越高
政府就总量管制医师 市场自然会给予医师很高的薪资报酬
高薪资报酬继续吸引上述特质的学生
但是这样有一个问题 就是这个社会上无论富人穷人都会生病
高价的医疗服务造成穷人无法得到医疗援助
所以政府想出另外一招
全民健保!
让有钱人缴更多健保费去补贴穷人
但是这样等同于政府把手伸进自由市场
所以医师的薪水随着健保的制度变迁逐渐的降低
民众渐渐开始习惯低廉的医疗服务
价格下降会导致需求量上升
导致医师的工时越来越长 薪水却没有跟着上涨
但是政府继续祭出最后一招
就是把除了医师以外的职业 搞到很低薪 低到让上述特质学生怕死了
大学毕起薪22K 高考46K 调查官76K 连法官都只有100K附近
医师们在那边比美国的薪水 法官看到都要笑了 自己去看看美国法官薪资多少...
所以家长们千方百计就是要把一个高中刚毕业的孩子送进医学院
反正在总量管制保护伞下 医师还是有着相较于台湾其他行业优渥的薪水
所以即使薪水没有以前高 在台湾这种就业环境下 能上的了医学系就去填吧
医师这个职业说到底 还是算社会福利的一环
就算没有欧美那样超高的薪水 也算是在造福人群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