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有选科选校文、每次在医学生板讨论到薪资,就开始各说各话
跟人嘴砲吵架几次后,发现最能沟通的模式应该是:
"全年税后收入(包含奖金、税单上实际报的收入)、除以工时"来计算
以前听精神科开业前辈经验分享,他拿出他隔壁眼科诊所的名片说:
“你看他一周18诊,我一周9诊,他比我有钱也是应该的”
毕竟,大部分受雇医、开业医,都算中产阶级,
就是靠自己劳力,花一分劳力、赚一分钱、没工作没钱。
大家都是认真工作、照规定报税的(大部分医师)
有八卦板年薪680缴税160万的医师、也有在医学中心月薪10万的YOUNG VS
大家该感谢这些缴税160万的人,毕竟他对国家贡献比较大啊!
而不是批斗别人说别人就是在赚爽钱
根据PTT惯例,要先秀出自己的来给大家看看:
我精神科V2、在精神科地区医院工作,
周工时含值班是54小时、时薪900
不含值班是32小时、时薪1500,事情少但不能离医院太远,顶多去附近吃饭
我在朋友群中是偏低的,打听到的税后时薪大概在900~2500之间。
显然我单位时间的产值最低,不过我这篇文章也是上班时打的嘴砲。
可见是我自己没认真工作XD
我想到为何要用时薪讨论薪资几个理由:
1、门诊科、急诊轮班科、纯值班、纯顾病房、顾病房+看门诊+值班、跑摊接案
各种工作性质差异太大,算清楚自己时薪,除以自己工时。这样才能清楚讨论
2、每个人选择不同,同样门诊科,有人18诊、有人6诊,加挂牌费
有人月薪15万说不定他只看6个诊。有人月薪30万可能是15诊
且每个诊所的诊时间长度不一样,有3小时、有3.5小时。
有准时下诊、也有延诊1~2小时(虽然通常延诊较常见在医院、那本来就是工时)
3、工时的认定,这常常各说各话,
应该是跟赚钱的内容才算,准备时间、通勤时间不算。
例如:写论文的时间,毕竟论文是述于自身成就,
可以上班时写,但不该把下班后还在写论文当工时
例如:演讲应该就只算演讲工时,备课的时间就不该算在工时内。
但反之,诊所医师,下诊后写申覆、跑健保局,
跟工作有直接相关,就该列入计算
4、我跟一些朋友聊,发现有些人自己一个月多少时间花在工作都不清楚。
当算清楚自己一个月到底多少时间在工作、赚到多少钱,
才会清楚自己的定位到底属于高薪低薪族群。
最后,想问有人愿意分享一下自己的时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