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水温
虽然看大多数(至少声音大的)看法不同
我还是要说自己的看法
看风像 要战 要砲 就免了
我个人也没搞政治
几年前
之前医师过劳就炒过一波了
当时民意 主要也是"要赚那么多 累是一定的啊"
"就算做到工时和医师一样长 还是22k啦"
"熬个几年R 过劳 以后升V爽爽赚 月入50万 值得啦"
的声音很大
最近 声音似乎变了?
难道 民智已开 大多数老百姓 愿意和医师站在一起??
我并不这么乐观
更重要的 台湾并不缺医师 缺的是 分配不均和shift
犹如heart failure造成pre renal azotemia
看到pre renal 就灌水
或是看到cirrhosis hepatorenal 一样以prerenal 表现 就灌水一样
反射式的处置 最后都是死路一条
台湾医学生 医生的产生 有总额管制
以前 内外妇儿 四大科 驵多人走 当然这四科也是人力需求最大的科
现在 医师过劳 也以这四大科为主
逼不得又想出一个PGY制度 (甚至PGY2) 在四大科rotate
充当免洗快的人力
同时 更多毕业生 或是run过四大科的
纷纷转移到third space 跑到医美去
四大科人力不足下 loading更重 (当然有部分是评鉴)
从以前到现在 四大科没有轻松过 未来也不可能轻松
世界各国 也不会轻松
苦的是 台湾这四大科人力缺乏 loading重 loading重 人力更少
但是 资本市场下 薪资反应了没? 没有
即使点值 总额框架 内科病房 床数未减 门诊人次也没减少
现在各医院 内科R1~3总人数 大约只有全部受训容额的1/4~1/3 甚至更少
总loading不变下
内科R的薪水 增加了吗?
预算跑到哪里去?
这才是根本的问题 也是vicious cycle的核心
假设 像林长传说今年招到5个R1 去分训练名额27个人的薪水
月薪约10x27/5.... 这样 内科人数还会少吗?
C/P值 一直是人工作 考虑的点
没有人会嫌工作累 只要钱够多
特别是现在 街上月入三十万的的人 甚至月入百万的人满街跑
医师 只能在中产阶级边缘(即将落入无产阶级)垂死挣扎
主要四大科缺人 并不是loading太重
(以前也不轻松)
而是c/p值太低
人力缺乏下 c/p值更低
四大科人力不足 高层是否紧张?
当然不紧张 省成本 院本部 科部主任个个可是笑呵呵
支出减少了 当然病房还是要有人照顾 值班洞还是那么多
值班区域扩大 缩值班线
设立各种防堵条款 (教职 年资 年纪...etc)
保护高层亲信 逼迫young VS fellow CR去填病房班是常态
根本不痛不痒 反而高层乐观其成
引进劳基法 或是工时限制 马上会遇到的问题是
以现在医学生/医师的分布
大科的人力缺口 只会更大
那要怎么填? 除了PGY1 PGY2 甚至PGY3 或是强迫大内 大外的小科
去填补四大科的洞
(如FM neuro值内科; ENT, OPH值外科)
再来也只能靠PA田洞
甚至更暗黑的就是开放医学系承认 更多中中 波波...
这些人也不是傻子 他们也知道自己理亏 除非后台够硬
不然也会低价促销 竞争
四大科的薪水 也只会被拉更低
一样的比例 预算 分饼的人多了 分饼的人 要求少了
每个人分的饼 旧小了
(这才是乡民最终目的 也是高层最终目的)
既然 逼出高层释出利润
怎么不先推动 强迫医院把住院医师薪资 和人数连动?
强迫放出少招R所节省的人事薪水支出
如果开27个缺 五个报到
五个就去拿27/5的薪资
我就不信还会人力短缺
把shift到third space的人力 用薪资拉回来
再根据本市场 各科需求去重新分配
也可以保障医师基本的薪资和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