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6001
作者:黄哲斌 天下杂志596期
《纽约时报》资历仅四年编辑,离职前被公开表扬,原来,她过去及时阻止多少新闻缺失
,以及在数位激流下不盲目冲流量、抢快、抢辣。
五月初,一位《纽约时报》编辑将跳槽《华盛顿邮报》,预定出任专栏作家。特别的是,
她离职前,针对自家报社撰写一篇尖锐直白的建言,这篇文章照样刊印在报纸及网站上;
她还在官方部落格上,大剌剌写下她喜欢或讨厌纽时工作的几个原因。
因为她的离职,《纽约时报》发行人沙兹柏格也写了一封公开信,赞扬这位年资不到四年
的员工。
不可思议?原来,这位苏利文(Margaret Sullivan)女士的职称是“公共编辑”(
public editor),一种台湾媒体难以想像的差事。
她的工作内容,就是接受读者申诉、调查新闻产制的瑕疵、提出纠错或批评,同时撰文公
开说明,隔周刊印在纸本专栏上,此外,她不定期发表部落格,发抒较为私人的工作观点
。
公共编辑是当代报业一项有趣的设计,借由聘任独立的资深编辑,不受编辑部行政调度,
发掘问题、探访调查、取得编辑台回应,再提出自己的观察与评论。在职务设计上,他代
表的是“读者利益”,向编辑部门问责;另一方面,借由内部监督,也能减少组织犯错的
机会。
丑闻催生公共编辑
早在一九二二年,日本《朝日新闻》就有类似职位;美国报业始自一九六七年,肯塔基州
路易斯维尔的两家报社开始共同聘任一名公共编辑。时至今日,全球媒体的类似工作者,
甚至组成一个协会“新闻监察员组织”(Organization of News Ombudsmen)。
至于《纽约时报》,迟至二○○三年才设置公共编辑,背后则是一段难堪的丑闻。
当时,纽时有位年轻记者布莱尔(Jayson Blair),大学还没毕业就在报社担任实习记者
,虽曾被纠举出新闻错误率很高,但二○○一年仍升任都会版正式记者。
后来都会版主编察觉布莱尔有浮报开支、捏造新闻的嫌疑,写信要求编辑部高层调查,却
未被正视,布莱尔反而被调派采访重大新闻,包括华盛顿枪手滥杀案。布莱尔写了两篇报
导,引述来源却是不具名的执法人员,事后司法机关都抗议为不实报导,但纽时仍未介入
。
直到二○○三年,布莱尔已调任为全国版记者,纽时接获德州圣安东尼奥一家地方报投诉
,指称布莱尔有篇采访伊拉克阵亡美军家属的报导,涉嫌剽窃该报内容。
纽时终于承认事不寻常,由十位记者、编辑组成调查小组,深入比对查核,发现布莱尔非
但没去圣安东尼奥,光是过去七个月,布莱尔的七十三篇稿件里,有三十六篇涉及杜撰、
抄袭,而且他滥报出差费用,却提不出单据。
最后,《纽约时报》花了七千多字,在头版刊载自家丑闻向读者致歉,布莱尔辞职、总编
辑下台负责。纽时惊觉组织内控出现重大漏洞,为挽回声誉及读者信任,开始设置公共编
辑,希望借由独立运作的监察职务,防止再度犯下严重错误。
十三年来,《纽约时报》历经五任公共编辑,苏利文是任期最长的一位。这不是一份轻松
惬意、广结善缘的工作,以近日为例,她必须代替读者质疑:为何纽时未大幅报导“巴拿
马文件”?拒绝刊登《查理周刊》漫画是不是怯懦?为何纽时三年前就指派记者跟跑希拉
蕊新闻?
最尴尬的是,《纽约时报》去年刊出亚马逊书店涉嫌剥削员工的长篇报导,亚马逊公关副
总裁反击时,引用苏利文前年的文章,认为纽时记者对亚马逊向来抱持敌意,并未客观平
衡报导。
面对数位浪潮的挑战
凡此种种,都不会让苏利文成为编辑部最受欢迎的同事,却可能避免《纽约时报》成为一
份粗鲁、封闭、自我耽溺的媒体怪兽。
苏利文的另一项功课,来自新闻业剧烈的数位化挑战,因此,她必须在专栏中解释,新闻
标题如何在网络时代不断更动?在中国防火长城下,媒体如何在商业利益与专业坚持之间
挣扎?一张报导乳癌的露点照片,为何引发网络激辩?
当她离职前夕,在纽时的最后一篇专栏,也充满新闻媒体在数位激流下的苦口婆心,她的
建言包括:不要让脸书等社群平台抢走主控权、不要冲网络即时而牺牲精确与公允、不要
变成标题党、不要低估文稿与标题编辑的重要性、重视调查报导、重视社会弱势阶层、重
视读者信任与关系。
南加大新闻助理教授阿耐尼(Mike Ananny)更撰文指出,在算法当道、读者与报导者
界限日渐模糊、虚拟实境等科技进展的当下,公共编辑的专业挑战更加复杂。
简言之,脸书小编、爆料影片、新闻虚拟实境、图像式报导、社群平台的权力政治,都是
以往公共编辑难以想像的议题,却可能开启未来的艰难论争。
刚公布的普立兹新闻奖名单中,《纽约时报》再度获得突发摄影及国际报导两大奖项,当
各界注目这家老字号如何一面积极开创数位实验、一面维持传统报导品质,公共编辑苏利
文的故事,可作为媒体在享有新闻自由之际,如何维持专业、自律的重要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