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2022年的10月4号,星期二,下午6点42分。
先从简单的事情开始。
是的,先从简单的事情开始——
这是小时候看的某本小说里,13岁的主角坠落在加拿大的森林里后说的第一句话。
先从简单的事情开始。
时间,还有地点:我在租屋处的公寓。
还有最重要的:记录——我正在做。
我需要厘清一下自己身上正在发生的事,而且,搞不清楚时,最好是条列式。
第一件事:既视感。
大家都知道既视感吧。
虽然这几年比较少听到,总而言之,是指此时此地
眼前所见的东西,自己好像已经体验过一次,有这样强烈的感觉。
这样说起来可能有点奇怪,一直以来我都不曾体验过所谓的既视感。
当然,既视感不像星座或天气等容易时常提及的话题,就算碰到了也可以随意敷衍过去。
所以我一次也没跟人提过我没有既视感。
或许本来就有这样子的人存在,并不是什么值得特别提出来的事情吧我想,
所谓没有既视感这回事。
这个状况在上个周末结束了。
准确来说,是9月25号星期日的早晨,
我早上醒来睁开眼看见公寓窗外白云流动的形状时,
好像要把之前的空白一口气补回来一样,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经历了非常强烈的既视感体验。
不,比起体验,不如说是冲击更为贴切。
那是如洪流般的东西,无差别地在每个时刻、每个缝隙中穿透流泄而过。
不知道有没有人听得懂我所说的,不过既视感其实有很多种。“这幅景象以前看过”、
“这个场面之后还会看到”、“这是你在某个时刻没有那样选择,所以永远失去了的可能性
的景象”。
由于身在其中不得不去分辨那样的差异,
或者那方面的感官变得极其敏锐也有可能,
有时我甚至怀疑是否真有人曾体验过这么多种的既视感。
以比喻来说,就像梦被戳了一个洞,那些不曾记得的色彩流泄出来,恣意在每个日常细缝里
泛滥倒灌。
曾听某个外国脱口秀演员描述他嗑药的经验(或者这其实也是既视感):
他无法handle空气从他手臂上流过的感觉。
我现在差不多就是这样。
不同的是,我无法忍受的是时间从我身体的每个缝隙经过的感觉。
一直提到缝隙这件事,我想有必要说明一下。
如果你曾试着偷拍身边的朋友,可能就会理解,人的意识其实是充满各种隙缝的。
每分每秒都存在大量我们选择视而不见的细节,只不过大部分时间,我们大脑的中控台
——大概在哪里有个像飞机仪表板那样的中央控制台,和几位轮班的小职员——
都选择关闭这些讯号,以便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少数几件值得集中的事上。
然而它们现在都被打开了。
我无法处理时间,或者说某种感觉上像是时间的东西,从我身上每个毛孔经过的感觉。
我的脑为了要处理这些巨量的感官垃圾耗尽了力气,整天都处在茫然恍惚的半梦游状态,
打
工当然没去,
手机里堆积了垃圾山一般的未接来电与未读讯息。
为了避免外出接受资讯轰炸,我三餐尽量都叫外送,偶尔让女友帮忙带晚餐过来。不过这样
一来反而完全失去了时间感,公寓房间变成了非常可怕的东西,好似重复的梦境,
只能依靠纪录每天吃的东西辨识生活。
不过这很快也失去了作用。
纪录表明我已经叫了第六次麦当劳时我终于受不了了。我决定要出去散步,
把这篇纪录存盘后我就要出去,随便去哪都可以。
现在是晚上,星期四或星期五。
路灯将路灯下的一小块区域炙烧得发白,发亮。
像白令海峡两旁的岛群一样均匀分布,白色的岛,与黑色的大海。
然后又是岛,再来是海。
岛与海,与岛,与海。与扑光的蛾。
没有风。
空气像是凝固了,或者从一开始就不存在。飞蛾飞行的轨迹不断反复,像坏掉的影带。
每个街区都是自身的镜像,苍白而沉默。
不知走了多久,我发觉前方有人。
约两个路灯距离的前方,用几乎和我一样的速度向前行走着。
那是一种怪异的感觉,虽然说怪异这两个字在现在显得滑稽。
更仔细爬梳那感觉的话,会发现异样感似乎源于充塞我感官的既视感之下。
换句话说,那是即使我现在没有被强烈的既视感洗礼,也会感受到的异样。
但我又无法直接断定它不是既视感的一种。
那个背影我应该认得,而且是很熟悉的人。
我们应该都有这样的经验,一眼就从人海中认出某个人,
可能是走路时手摆动的方式,或身体线条的轮廓。
通常是熟人,其中更经典到厌烦的案例就是前男友或前女友了。
但这次背影的感觉比旧情人更熟悉,又有种异样的陌生。
以上的感觉与思绪在我脑中快速浮现又掠过,只消约两秒的时间。
然后我认出来,那是我自己。
※ 授权方式: 创用 CC 姓名标示-相同方式分享-非商业性 4.0 国际 授权条款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