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wak (默艾)
2016-08-23 03:11:11※ 引述《pl355 (未看先猜)》之铭言:
: (文很常 故事在最后)
: 那时当我知道祂是被军人污辱过才选择上吊
: 我后来有问祂, 听说寻短后的意识会重复生前的动作, 是真的有这一回事吗?
: "我只记得, 我在那个单杠下恨著了过很很久很久,每一天都是那时候的那一天
: 过了多久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对我来说 是常到几乎没有结束的日子" 祂说.
: 我问祂, 你没有想过报仇吗?跟听过的很多鬼故事一样
: "我自杀很久后有意识之后, 问土地公才知道 当时那个兵早就被枪毙了,我找谁报仇?"
: 听他说完,我沉默了一下, 又问祂说怎么不离开或去投胎,祂说,祂根本没想过,生前祂在这生活
: 了断自己后 意识除了执著于当时的恨外 祂没有任何其他的想法了 也没有那个心力
: 除了在这片地上生活 对着海几十年 就是到处晃晃 却也离不开这个岛
: 祂站在崖边望着海说这些话的情景我到现在还忘不了
我不信报应,我只接受因果。而另一个额外的想法,是我认为人有一种
可以穿越空间的能力,佛称为执念,或是一般的念力。
我们使用报应这个词的时候,几乎都带有论断是非的价值观在上面。但
其实我们以善恶去论断的时候,常受限于我们使用的思想框框而影响答案
。如果我们年纪很小,那我们会认为杀父仇人就是坏人。但如果我们进入
社会,知道父亲当时是黑社会的囉喽因为侵入住宅被打死,我们的观念又
不一样。但更进一步的说,如果我们后来发现父亲是卧底警察,在那阵子
他在执行任务,我们的想法又不一样了。
所以家法对一群人来说是善,但在文明社会叫作家暴。所以土耳其人的
社会里女子保守是一项美德,而土耳其男子认为家族女子为了求学而叛逃
出国是家丑,追杀到欧洲国家就地处决也是他们家族应有的正义。
因为我们观念的不一样,善恶的标准就不一样。报应就很难去解释。所
以大家都知道顶新很恶劣,但如果他们身边的人全是这种价值观,对我们
来说那叫犯罪集团,对他们来说这叫天经地义。算不算报应,报谁的应,
都很难定义。
比起报应,我更相信因果。因果本身是中立的,不带任何色彩。
当我们看透了因果,任何事都是突发,而突发引发另外的突发,每件事
都是开始也同时是别件事的结束,我们就会对许多事看得更淡,体会禅的
意义。
因果非常单纯,任何事的发生,都会对别件事发生影响,不同的事也同
时影响着我们。交互的影响,让因果的状况显得复杂,但不影响它的单纯
规则。因果表现很简单的事,它总是被我们的意志引发行为而启动。
而这个意念,就是我们说的执念。执念越强,我们作事的动机越大,越
不会被动摇。
若以生死来说,执念也包含对欲望的追求或对恐惧的反应或对凡事的牵
挂。这些项目繁杂,但其实都只是我们心中对某些事的意志的强弱。
穿红衣自杀的人,重要的是他的复仇执念。在很多这类阴灵文的故事,
或是抓交替的故事,其实都是怨念的残留。甚至,我们的文化里也有这种
教育,传统教育本质是控制,父母控制孩子,孩子当上父母,再继续控制
孩子。伊藤润二的“祖先们”就是拿这件事作题材。
很多往生者对生前最深的意念,就是他们“怎么走的”。所以他们最后
只会留在那里,不断重复他们情绪最深,又情感最强烈的那一段。
跟这个故事的女飘一样。我们的思想定在哪里,我们脑中的画面就会一
直停留在这里。或是说在感情上,执念用在对的人是痴情,用在错的人是
孽缘。但执念不论对谁,当执念让灵魂残留在人间,它都会停在某个人身
边,或是停在某段记忆里打转,它会留在那里,维持它在执念中的模样。
所以反过来可以理解佛教所谓的情绪皆苦,就有这个意思。困境都是心
魔。
不论有执念或没执念,我们都会影响别人,而我们造成的任何影响都会
形成新的因果关系。因为我们无法决定我们作的事对别人是好还是坏,于
是我们最终只能问自己的良心。这是没有答案的答案。
: 还有一段,是因为现在祂离开了很久我才愿意说,那时祂说 祂父母在马祖很早就过世,
: 怎么过世的祂不太愿意提, 当时马祖还只有国小, 祂读了没多久就被迫为了照顾弟弟
: 到处采些东西和编织东西去卖,到最后祂遇到不幸时其实还苦撑了一阵子,
: 但是当地的妇孺常常对她指指点点, 同龄的男孩还会拿石头丢祂 说著不好听的话
: 后来某一天祂又经过一群对她指指点点的妇人
: 祂听到某个妇人说了一句话
: "可怜的孩子 就这样脏了以后没人娶了"
: 祂只记得祂哭着 然后走到那个我站哨的位置旁的单杠 选择不再看到这个世界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总是有这种声音。被欺负的女生就没人要。我相信
讲这种话的妇女,本身是起于一种怜悯之心,但听在当事人耳中,这就是
一个歧视。
世界上很多这种“你的正义不是我的正义”的正反论证同时表现。而我
们自己的执念,引导我们怎么去看待这些讯息,如何去吸收这些资讯,并
怎么去表达它们。
别人对我们造成因果,我们又开始创造新的因果。
我们能选择的,仅是我们怎么理解自己的执念,对我们本身的因果,是
怎样的牵扯与释怀。
意志与执念决定我们活着的选择,价值观也决定我们阖上眼睛时的精神
态度,又继续指引我们在不同世界的姿态。我们的执念对别人与我们自己
,继续产生新的因果,或称为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