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 迷信,满足了你什么需求

楼主: suhhwanjen (九州板荡一步平)   2016-07-10 15:51:05
最近,看到版上为了相不相信通灵闹得沸沸扬扬,找来一篇类似的文章给各位参考
作者 李叫兽
迷信行为,有10000个不合理——比如正月不能剪头发,除了给生活造成不便之外,看起
来没有任何存在价值。
但是它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是因为它有效满足了用户需求。
是的,任何一个事物能够长期存在,一定是满足了某种市场需求,迷信也不例外。只不过
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产品取代了迷信,来满足这些需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货物崇拜迷信】
如果你登上一些太平洋的小岛国,可能会发现当地土著有这样奇怪的行为:
他们扛着竹竿,列队在岛上一圈一圈地行走,以此来祈求神灵的到来,赐予他们食物。这
样的习俗,深深植入他们的文化不能质疑,不能违反,只需要相信就行了。
这当然是迷信,所有的证据都会证明“扛着竹竿列队行走”不会带来什么食物,至少肯定
不如去海边打渔带来的食物多。
那么这样滑稽的习俗是怎么形成的呢?
原来在二战的时候,美军为了打太平洋战争,曾经进驻过这些小岛。然后岛上的土著就发
现了奇怪的现象:
“这些白人,既不打渔,也不种田,就只是每天扛着长棍(实际上是枪)到处列队巡逻,
这些行为在他们看来毫无意义(有这精力,怎么不去打渔)。但是却有大量的船每天送来
可口的罐头、奶和牛肉,给这些无所事事的白人。”
所以岛上的巫师得出了结论:
这些白人看似在做无意义的行为,但实际上是一种独特的召唤仪式,在召唤“船货之神”
。只要跟他们做一样的事情,船货之神就会到来,送来食物。
后来战争胜利,白人走了,但岛上的土著们却形成了这样的仪式:
扛着竹子,在岛上列队前进,召唤船货之神,渴望赐予食物。也以此形成了一个宗教“船
货崇拜宗教”。
这样的迷信如此滑稽,如此经不起推敲(就跟我们测生辰八字、正月不能剪头发等一样)
,但是却有大量的人相信并且持续地去做,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这些迷信行为(或者习俗),跟微信这样的产品一样,被设计出来,满足了某种
心理需求。
比如上面的“船货崇拜”行为,虽然无法满足物质需求(获得更多食物),但是满足了土
著的心理需求——提高了“控制感”,让土著们觉得自己更能控制周围的事物。(即使他
们心理并无法意识到这一点)
除了迷信,同样能满足“控制感”需求的,还有各种产品:比如定时提醒饮水的智慧水杯
,真正对身体健康的提升可能有限,但是满足了“控制感”这个心理需求。
而任何一个事物(不论是产品,还是迷信的习俗),只要能持续满足某种需求,往往就会
持续存在。
那么,一般来说,迷信满足了哪些需求?如何洞察这些心理需求,以设计产品和文案?
1控制感
对任何一个动物(包括人类)来说,这个世界都太多未知,太多难以预测,太多不确定因
素——甚至不知道哪天小行星会突然撞地球把你毁灭呢。
如果承认这一切,就意味着我们会无时无刻不感觉到事物正在脱离我们的控制,意味着我
们无时无刻不生活在恐惧中。
这显然是不利于我们的生存发展的,所以我们的大脑会主动寻求“控制感”,通过制造一
些虚假的想像(迷信),来让我们自己相信“周围的环境在我们掌控中,不用害怕。”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当机器摇骰子,自动筛选出刮刮乐(可能有奖)并且让人购买时,人们愿意为这个刮刮乐
支付2美元。
而当人们自己摇骰子选择刮刮乐的时候,却愿意为它支付9美元——这就意味着人们潜意
识觉得,自己摇骰子提高了中奖的概率。(虽然这是不可能的,摇骰子是随机的)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自己摇骰子提高了“控制感”,而控制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心理需求

人类大量的迷信行为都跟获取“控制感”这种心理需求有关:
海边地区的人吃鱼不能翻过来——想要通过“不翻鱼”的行为来获得控制感,降低感知上
的翻船风险。
过年吃鱼,获得对“年年有余”的控制感。
中国人圣诞吃苹果,获得对“平安”的控制感(通过谐音),即使西方人圣诞并不吃苹果
——ps.按照这个道理,西方人过春节岂不是要吃弹簧(弹簧和春天在英语中是一个单词
)?
还有,足球运动员C罗每次先穿右脚的袜子,走出更衣室也要先迈右脚,他认为这个意识
会带来好运,但实际上是为了获得心理上的控制感,降低对比赛失败的恐惧。
还有大量的烧香祈福、拜神、运气数位(8=发,6=顺)等,本质上都是为了满足“控制感
”需求。
虽然客观上,拜神并不会影响成功概率,但拜神的行为,让我们觉得“命运控制在自己手
中”,就像摇骰子实验中“自己摇而不是别人摇”一样,提高了控制感,让我们心理上“
更爽了一些”。
如果这些迷信行为是“社会自发设计出来的产品”,那么它们很好地满足了控制感需求,
同样,很多人为设计出来的产品,也满足了这个需求。
比如很多保健品,即使真的有效果,也是身体感知不到的(你吃了人参,身体是没什么感
觉的),可是为什么还很多人能够坚持去吃呢?(毕竟李叫兽之前说过,“如果一个产品
的价值不能被感知,那么就相当于没有价值。”)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保健品提高了人的“控制感”,让人觉得自己通过每天早上吃燕窝,
可以控制自己的健康,而“控制感”是可以被感知的。
实际上,很多互联网产品,除了实用价值之外,也提供了类似迷信行为能提供的“控制感
”价值。
比如各种记录类、健康类的APP——大姨吗(管理月经)、KEEP(管理健身)、FEEL(综
合管理健康状态),提高了我们对自己身体的控制感。
还有一些培训课程,号称“1小时学会策划千万级传播”,虽然实用效果有限,但提高了
很多职场人的控制感,让他们感觉“我为提高自己能力做了些什么”,缓解了职场竞争焦
虑,提高了控制感。
所以,你的产品除了满足“吃”“穿”“用”的需求,想办法满足隐藏的心理需求,也能
获得市场(比如控制感)。
实际上,研究发现:人越是处于焦虑、无助、悲观的状态时,迷信行为就越多,对能够提
供“控制感”的产品需求也就越多。
比如一项调查发现,美军的轰炸改变了中东地区的部分文化,在轰炸越严重的地区,迷信
行为就越多——他们想在不确定中获得控制感。
所以,如果发现一个人群担心不确定、充满焦虑和未知,那么为他们提供控制感的产品,
可能会大受青睐。(比如很多传统行业老板对互联网转型存在焦虑,一些缺乏实际专业能
力的江湖术士,都能通过抄袭来给他们上课了,不管实际有没有用,至少提供了控制感)

2认知需求
未知是可怕的,所以我们大脑天生需要了解未知世界,了解事情的原因、结果。而很多迷
信行为,能够满足这一需求。
比如古人并不知道天上为什么下雨,如果按照科学的原则——“如果我不知道,我会承认
自己不知道”,就意味着日常生活中这么大一个事件(下雨)无法得到解释,充满未知感
,自然让大脑受不了。
所以为了满足这种“认知需求”,古人YY出了一套“龙王、风婆、雷神”组成的下雨系统
,把下雨解释为神仙的操控。这虽然毫无根据,但是以形象化和简单的手法,解释了下雨
这一未知现象,填上了心中的疑问。
人几乎无法长时间容忍未知感,所以很多迷信、文化等,就从这个角度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这也是为什么现代医学理论体系明明很发达,但仍然大量的人相信传统医学。因为虽然现
代医学理论满足治病救人的需求远超传统医学,但在满足“认知需求”方面其实远远落后
(因为科学太复杂了,难以被理解)。
是的,医学理论的存在并不是光满足治病救人的需求,还具有满足“认知需求”的功能,
让人们能够理解未知的人体。
而在这方面,传统医学远超现代医学。比如同样解释“痤疮”的原因,请看下面两种解释
方法:
(1) 痤疮是因为青少年阳气旺盛,在皮肤表面堆积无法外排。
(2)痤疮成因复杂,一般是因为内分泌变化导致睾酮水准提高,睾酮水准的提高促进了
皮脂腺发育,从而分泌大量的皮脂。同时毛囊皮脂腺导管的角化异常造成导管堵塞,皮脂
排出障碍,形成角质栓即微粉刺。毛囊中多种微生物尤其是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痤疮
丙酸杆菌产生的脂酶分解皮脂生成游离脂肪酸,同时趋化炎症细胞和介质,最终诱导并加
重炎症反应。
如果你学识不高,又没有时间仔细研究,但是又需要迅速理解痤疮成因,哪种解释可以迅
速满足该需求?
肯定是第一种传统医学上的解释。
“阳气旺盛”“上火”等,非常形象化、容易理解(即使没有证据证明其存在),从而满
足了大众的“认知需求”。
而如果是第二种现代医学上的解释,一个普通大众需要系统化学习生物学,了解什么是内
分泌系统、什么是细胞、什么是细菌,解决认知需求的成本简直太高了。
总之,人有认知需求,想要理解周围世界的运行,减少未知感,而很多理论、产品的存在
,重要的价值就是满足人的认知需求。
比如大量的养生健康类公众号,商业分析类公众号,虽然内容并不严谨,甚至是没有经过
任何证明的理论(比如“支付宝布局失败的3大原因”),但是以相对简单轻松的方式解
答了大众对于自己身体、商业社会的疑惑,从而满足了“认知需求”。
这个时候会有人问:可是,这不是真相啊?我们的认知需求,难道不是为了获取真相吗?
这些理论又不是真相。
当然不是。实际上,认知需求并不是“了解真相”的需求,人本能大脑想要的,是对自己
最有利的解释,而不是真相。
因为我们的大脑被生物进化设计出来,并消耗了整个人体超过四分之一的能量,并不是用
来追求真相的,而是用来保证机体存活和基因延续的。
比如一个物体在40米距离外以10米每秒的速度向我们脸靠近,我们大脑会在直觉上判断2
秒内物体就要到了,所以赶紧伸手抱头。而真实的时间却是4秒。
这个时候,我们大脑的直观判断并不是真相(4秒),而是比真相更快,因为这样虽然远
离了真相,但更加有助于我们的生存(加快反应速度)。
一句话解释:对大脑来说,真相并不能当饭吃。
总之,“认知需求”是一种基本需求,人的大脑渴望简单、形象化地理解周围的事物,特
别是情况未知的时候。而能够持续满足这一需求的产品,也会持续存在。(这就是为什么
会有大量的人做科普,科普是简化的科学,能够满足认知需求。)
3宣泄需求
人日常生活中总是会受到各种各样的挫折、憋屈和不满,这些不满都需要一定的宣泄途径
,而有些习俗、迷信等,就是为了满足这种宣泄需求。
比如很多地区扔保留着“跳大神”的习俗——生病时候不去医院,而是找巫婆解决。
跳大神经常把治病的原因归因成亲属成员义务和行为规范不到位,比如某男性生病,巫婆
的结论就是“早年死去的媳妇,因为受不到善待,而冤魂来找。”
这些解释看似无厘头,但是也满足了需求(任何存在的事物一定是满足某些需求的)——
让很多人无法公开表达的不满得到了宣泄,比如后辈对长辈的不满,媳妇对婆婆的抱怨,
家庭财产分配的不公等。
迫于文化压力,这些不满长期被压制无法宣泄,会造成心理扭曲,而跳大神通过把病因归
因于“亲属行为不合理”,给这些受到压制的人以宣泄的机会,从而长期存在。
再比如“扎小人”等迷信,也是为了满足宣泄需求。
“宣泄”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心理需求,我们生活在压力中,遇到很多不公、挫折,需要找
到释放口。而很多互联网产品,就替代了跳大神,满足现代社会的宣泄需求。
比如某些社交软件的匿名吐槽功能:
比如某些新媒体帐号发的文章:《贱人,我为什么要帮你!》(咪蒙)
4掩盖动机
很多迷信或者社会习俗的存在,是为了掩盖一些真实的动机。
比如一些地方有闹洞房的习俗,参加婚礼的人经常对伴娘或新娘有性骚扰,或者让新郎新
娘当众做出亲密性行为。
之所以产生了闹洞房,一方面是源于过去没有自由恋爱,新郎新娘不认知,而且没有性经
验,闹洞房可以加快新郎新娘熟悉,避免初次跟陌生人性生活的尴尬。另一方面,也可以
让同村的人释放一下多年被压抑的性需求。
直接这样说的话,估计没人想来了,所以习俗自然演化出了“辟邪”之类的说法,用以掩
盖真实的动机。
人的行为非常复杂,一个行为的背后可能有多种动机,而其中很大一部分动机是需要被掩
盖的。所以很多产品、行销的重要策略就是帮助用户掩盖动机。(就像闹洞房是为了辟邪
一样。)
比如纸尿片刚进入市场的时候,主打“方便”(不用洗尿布),虽然产品很好,但推广缓
慢。原来是因为很多家庭主妇不好意思用纸尿片,因为这在婆婆面前塑造了“懒媳妇”“
只想省力,不顾孩子”的形象。
后来,纸尿片广告中主打“柔软”“透气”“对婴儿好”,结果大获全胜。因为它帮主要
用户家庭主妇掩盖了动机——“我用纸尿片不是因为我懒惰,而是因为我爱孩子。”
再比如,小米当年的“为发烧而生”——我用小米,不是因为追求性价比买不起好手机,
而是因为我是发烧友。
陌陌的广告,突出“寻求改变”——我用陌陌,不是为了约炮,而是为了改变。
宝马7系等豪华车广告,并不说豪华本身,而是反而强调驾驶技术——我开宝马,不是为
了炫耀,而是因为我喜欢智慧空气悬挂系统。
其他:
除了上述,很多社会习俗、迷信还满足了其他需求,比如:
成就需求——过年抢头香(类似支付宝年度帐单排名)
分类需求——星座理论等,满足把人分类的需求;
心理防御需求——相信来世等(类似心灵鸡汤文章)
结 语
我们为什么迷信?
任何事物的存在,一定是因为其满足了用户需求。
迷信行为、社会习俗等大量存在(即使表面上看不合理),是因为他们满足了很多隐藏在
表面之下的心理需求。而这些需求,其实都可以被商业公司设计的产品来满足。
极有可能,随着科技、商业的不断发展,迷信行为会减少甚至消失,因为有可能某个APP
、某些文章会比迷信更能满足“控制感需求”“认知需求”“宣泄需求”等。
毕竟,如果翻开市场行销的教科书,会发现行销(Marketing)的定义就是:
“比你的竞争对手更有效率地满足目标市场的使用者需求。”
如果你比迷信更有效率满足这些需求,早晚你会替代这些迷信或者习俗。
· Bleak, J. L., & Frederick, C. M. (1998) Superstitious behavior in sport:
levels of effectiveness and determinants of use in three collegiate sports.
Journal of Sport Behavior, 21(1), 1–15. · Burger, J. M., & Lynn, A. L.
(2005). Superstitious behavior among American and Japanese professional
baseball players. 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27(1), 71–76.·
Dudley, R. T. (2000).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gative affect and paranormal
belief.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8,315–321.· MacDonald, D.
A., & Holland, D. (2002). Spirituality andboredom pronenes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32,1113–1119.· Watt C., Watson S., & Wilson L.
(2007). Cognitive and psychological mediators of anxiety: evidence from a
study of paranormal belief and perceived childhood control.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42, 335–343.·
https://read01.com/E80y0M.html
作者: ALENDA   2016-07-10 16:32:00
作者: loveshih (pepe)   2016-07-10 16:51:00
作者: chunpiao (chunpiao)   2016-07-10 17:46:00
不推
作者: brucetaco (taco)   2016-07-10 18:01:00
有没有人要去做个斩皮蛇app
作者: st903202xp (YoYoYo)   2016-07-10 18:09:00
作者: tss0616 (小仙)   2016-07-10 18:26:00
嗯,好棒棒,所以这件事还要讨论多久?最后变成行销出来解套了?
作者: demiyu (不吃鱼的猫)   2016-07-10 18:51:00
作者: Muratlo (宗艺)   2016-07-10 19:03:00
只能推了。
作者: jj110011 (嗨嗨水草)   2016-07-10 21:23:00
干 这篇不能只有我看到
作者: futarino (七飞星爱)   2016-07-10 22:36:00
作者: j80041 (蒙布炎)   2016-07-10 22:38:00
作者: Xiaobabe (Xiaobabe)   2016-07-11 00:01:00
作者: hf999 (阿仁)   2016-07-11 00:26:00
这种文反而少人推,因为没有满足马佛版乡民的需求
作者: aee30267 (胡同里的猫)   2016-07-11 00:47:00
推楼上
作者: poppy6868 (秀香)   2016-07-11 00:53:00
还不错看~推~
作者: LaodaIsHere (馬個b☆煞氣a小窄宅★)   2016-07-11 01:16:00
看得好累 真的好苦
作者: topic (笨蛋)   2016-07-11 01:26:00
嘘的之口空言却毫无逻辑依据,乡愿的信仰力?
作者: doraemon8709 (正方型男)   2016-07-11 01:28:00
推 好精辟阿
作者: nooneis (human)   2016-07-11 01:31:00
很有意思
作者: dragon6 (阿龙)   2016-07-11 01:38:00
写的很不错啊,人们对于思考其实是很懒的。
作者: theusedno23 (我爱刘诗诗)   2016-07-11 01:44:00
某t在讲什么 我看不懂
作者: s13467965 (懒人骨头)   2016-07-11 01:53:00
写得很好 推推 虽然真的很长
作者: eowynknight (青羽靈)   2016-07-11 01:53:00
好长......明天看 晚安~
作者: sophie721 (酥打鱼)   2016-07-11 01:57:00
说的不错
作者: Autumn06513 (阿丸)   2016-07-11 01:58:00
推 好文补
作者: PaeSon (陌生又熟悉的台湾)   2016-07-11 02:03:00
很有趣
作者: tom282f3 (学妹战士)   2016-07-11 02:23:00
好文 但是其实没妈佛点吧
作者: angelstephen (山风岚)   2016-07-11 02:44:00
我信了
作者: LLanceLE (LoserLanceLuckE)   2016-07-11 03:46:00
推爆,可惜还是有些人还是看了不会醒
作者: hina09 (Hina*)   2016-07-11 04:02:00
写得很好
作者: huangfo (血有铁的味道)   2016-07-11 04:07:00
科学派的推
作者: kiwi0530 (Kiwi)   2016-07-11 05:04:00
不仅不会醒而是不能醒,否则失去安全感控制感会很焦虑
作者: Kidking (忙这种事很难控制)   2016-07-11 05:09:00
推好文,虽然没有马佛点
作者: ubike5566 (我是U掰客^^)   2016-07-11 06:22:00
推 某些人真的很可怜
作者: dyutruman (恋恋红城访客)   2016-07-11 07:27:00
作者: Jossie (天使来过人间)   2016-07-11 07:40:00
推推
作者: LyingOtaku (某躺宅)   2016-07-11 08:02:00
作者: yui2307 (御忆)   2016-07-11 08:07:00
分析明暸
作者: casetars (板擦娘)   2016-07-11 08:25:00
好长但推
作者: brance1093 (蜜渍苹果汁)   2016-07-11 09:10:00
有啥好嘘的……?
作者: r12345777 (皮)   2016-07-11 09:12:00
好文,推
作者: thaddeus9600 (萨迪厄斯)   2016-07-11 09:26:00
非常支持,很有道理
作者: apiacat (shebe)   2016-07-11 09:28:00
科学派大推
作者: jacky1021   2016-07-11 09:45:00
作者: airpeace (lavv)   2016-07-11 09:48:00
只能推了~
作者: Laotoe (老头)   2016-07-11 10:04:00
说是迷信,不如说整个信仰都是这样生出来的呵呵
作者: freddychentw (freccy)   2016-07-11 10:05:00
作者: parkblack (肉肉的)   2016-07-11 10:11:00
作者: cyan09 (一个想要妹妹的变态)   2016-07-11 10:20:00
写的不错
作者: whippy (小P)   2016-07-11 10:25:00
这篇会被教徒嘘
作者: NowThing (阿肥)   2016-07-11 10:51:00
作者: howaman (man)   2016-07-11 11:02:00
推!长知识
作者: happyyizhen (我想当米虫)   2016-07-11 11:06:00
写得真好耶
作者: ms0303700 (北极熊)   2016-07-11 11:09:00
好文推 不懂嘘的人怎么了(*′∀‵)
作者: Awpmaiak (彼岸花)   2016-07-11 11:25:00
迷信当然不好,但是许多目前还是有许多科技无法解释的事情不用太迷信,不管是对传统的迷信还是对科技的迷信
作者: h87ank604 (yi_wei)   2016-07-11 11:35:00
突然了解了些什么
作者: annismap   2016-07-11 11:44:00
作者: lili300 (膝盖中了一箭)   2016-07-11 11:47:00
大推 以前观察那些很狂信的人就这么觉得了
作者: incamaer (hua)   2016-07-11 11:48:00
嘘某些楼一言堂
作者: giles222449 (今夕是何夕)   2016-07-11 12:10:00
以这个标准来检验的话,那么大爆炸理论、黑洞理论、唯物论是为了满足控制感而存在(没有直接证据、到底对不对没有人肯定知道)牛顿的重力理论、人类的遗传物质是DNA,这是为了满足人类的认知需求而存在(不完全正确、会出现错误,但是容易理解)结论是什么...嗯..我还在想
作者: aurorahuangh (摩利支天洞玄)   2016-07-11 12:13:00
推理性的思考!
作者: giles222449 (今夕是何夕)   2016-07-11 12:16:00
补充第一点的括号: (到底对不对没人肯定知道,但是如果假设他是对的可以增加对世界的控制感)嗯,结论是...迷信从来不是好东西,但是以科技替代迷信也是迷信的光鲜亮丽化而已
作者: mucle (阿肌)   2016-07-11 12:23:00
我建议这个板可以不要看 如果不迷信 来这版干嘛?
作者: giles222449 (今夕是何夕)   2016-07-11 12:24:00
回楼上,看了不一定要信啊,当作茶余饭后的休闲很对味
作者: godzillabox (核废料)   2016-07-11 12:29:00
楼上,看文是为了满足大脑的某些原始需求,比如刺激感或生存感,某几楼反应这么大,是因为你们的信仰基石被揭开崩坏吗
作者: giles222449 (今夕是何夕)   2016-07-11 12:33:00
其实我99%赞同本篇的观点,我只是觉得最后的结论用科技取代迷信的结论很有问题就是了
作者: aissue (Hulenda)   2016-07-11 12:34:00
可是我还是比较喜欢电脑选号欸哈哈哈
作者: giles222449 (今夕是何夕)   2016-07-11 12:36:00
科技对生态、自然资源、还有人类健康的破坏规模都比原始迷信还要大多了
作者: SSSB (Ashi)   2016-07-11 12:54:00
用心 大推
作者: inparadise   2016-07-11 13:01:00
好文推
作者: lilavadee (lilavadee识到自己真的ꬳ)   2016-07-11 13:28:00
作者: fallinbreeze (JumpingLoo)   2016-07-11 13:40:00
科技始终来自于人性
作者: henman2566 (AndyMurray)   2016-07-11 13:44:00
看得很累 但还是给推~
作者: ts02670872 (米沙拉)   2016-07-11 14:07:00
科技取代迷信,若干年后,原本的科技又会成为迷信
作者: tsaogc   2016-07-11 14:19:00
作者: fu3293 (fu3293)   2016-07-11 15:06:00
作者: super574 (Dean)   2016-07-11 15:15:00
怎么还没有人出来讲说这种文要发去民俗版还什么的,平常不是最爱讲XD
作者: amazonyo (amazonyo)   2016-07-11 15:40:00
作者: lanesu (新竹张泰山)   2016-07-11 15:52:00
控制感是很重要没错,但是不用上纲到什么都用控制感去解释按照人参逻辑,我吃饭是为了满足对“肚子饿”的控制感,其实可以不必吃饭的这样?啊这不也是“控制感迷信”?
作者: w310754 (焦糖可可)   2016-07-11 16:41:00
就是多了一种解释,觉得有趣...虽然没有妈佛点。
作者: violet0510 (冗冗)   2016-07-11 18:33:00
作者: hemmelige (hemmelige)   2016-07-11 19:04:00
推专业分析!
作者: carl2002 (W)   2016-07-11 20:06:00
楼上没看完,肚子饿吃东西能直接解决问题啊
作者: iblis151324 (Iblis)   2016-07-11 20:21:00
作者: nekoprincess (喵喵)   2016-07-11 20:22:00
作者: neo82430 (今晚打老虎)   2016-07-11 20:30:00
优质好文
作者: fanatic2000 (fanatic2000)   2016-07-11 21:15:00
大推
作者: mimico0428 (咪米子)   2016-07-11 21:31:00
我看得懂原po的意思,但是看不懂99楼想表达什么=口=饿肚子吃饭就能解决,不会有什么未知的恐惧需要被满足...觉得不迷信就别来这个版的人,当鬼压床文被嘘是睡眠麻痺的时候,怎没看到你们出来说话XD
作者: MadCaro (實踐!!不接寵物溝通謝謝)   2016-07-11 21:31:00
先嘘测生辰八字是迷信,反倒是连生辰八字都没有测过就批判是迷信的人是迷信再嘘作者对传统医学的偏见,其实作者对传统医学根本不了解,却拿来讲
作者: mimico0428 (咪米子)   2016-07-11 21:39:00
有些人手上拿着科技产物在打字战科技==
作者: good56894 (Elvis_Wu)   2016-07-11 21:55:00
作者: zn9725 (安娜睿尔)   2016-07-11 22:32:00
Push
作者: fantasy00249   2016-07-11 22:43:00
推,另一种观点
作者: WFSGT (金星)   2016-07-11 22:53:00
根据统计 大部分的科学家非无神论者拿着科技产物战科学家的思想?
作者: syuanfeng (Syuanfeng)   2016-07-11 23:07:00
楼主: suhhwanjen (九州板荡一步平)   2016-07-11 23:11:00
宗教与科学并不对立,而是共存共荣牛顿是最好的例子,但展开的话会离题
作者: hua0613   2016-07-11 23:53:00
如果你对中医不了解的话劝
作者: rogerlain (轮肝人)   2016-07-11 23:53:00
作者: hua0613   2016-07-11 23:54:00
你还是不要拿中医来举例
作者: leviathan36 (Levi)   2016-07-11 23:54:00
警世良言
作者: funnyone (he)   2016-07-12 00:21:00
一半认同一半不认同
作者: hsiungchunyu   2016-07-12 00:22:00
推 好分析
作者: lineve   2016-07-12 00:28:00
这篇基本上是以心理学角度出发没错!不过掩盖动机不是心理学专有名词,我觉得更好的说法会不会是合理化?
作者: Ossicino (幸运鸡肋骨)   2016-07-12 00:47:00
很有趣的论点!没从行销学思考过迷信行为
作者: ZismorethanB (利大于弊)   2016-07-12 01:47:00
推,好文。
作者: thioploca (喵喵狗)   2016-07-12 01:48:00
作者: rocknuke (rocknuke)   2016-07-12 03:23:00
这样都有人可以崩溃哈哈
作者: fen610332 (pudding)   2016-07-12 04:11:00
好文。 爱看妈佛故事但不到迷信,这真的中肯
作者: james1065480   2016-07-12 04:52:00
小论文了
作者: IMfine3Q (NU)   2016-07-12 06:18:00
跟我想法类似!
作者: PPTer (PowerPoint Boy)   2016-07-12 06:47:00
崩溃嘘
作者: fauna (黑与白的变幻)   2016-07-12 09:03:00
讲DNA当例子 你看不到DNA是一回事 有人可以更改DNA弄出基改作物的话就是另一回事了
作者: bukkake0103 (颜舍小品)   2016-07-12 09:21:00
我觉得过度注重科学某种程度上也是迷信啊....
作者: post91 (123)   2016-07-12 09:49:00
合理,非常中肯!
作者: dieaway (假扮的闷声色狼)   2016-07-12 11:10:00
好文给推
作者: Roamer0110 (阿猫)   2016-07-12 12:36:00
专业,推
作者: rustin0221 (螺丝钉)   2016-07-12 12:39:00
作者: shadleheart (海上狸猫)   2016-07-12 12:57:00
说得不错
作者: addio1108 (弱弱卖萌求赏脸)   2016-07-12 15:18:00
推吧,真喜欢看人崩溃ㄎㄎ
作者: zergtide   2016-07-12 16:34:00
有意思的观点 心理上的治疗与认同 也是会带来不可思议的力量
作者: tako292 (みのりお嬢様)   2016-07-12 16:42:00
作者: puddingcat (狂罗刹)   2016-07-12 22:46:00
......
作者: ufo890 (\CherryBunny/)   2016-07-13 01:17:00
推!好文
作者: Liumi (Ryumi)   2016-07-13 02:54:00
推!
作者: Emily828 (艾蜜莉)   2016-07-13 05:16:00
作者: yyff   2016-07-13 08:29:00
只是作者一厢情愿如此认为而已,根本没有坚实的证据
作者: bonheurs (蹦呢喝向)   2016-07-13 10:11:00
推走出迷信,宗教心灵也好、现代科学亦然
作者: hate0322 (笨 穷 丑 胖 花)   2016-07-13 11:13:00
推 整理得很好
作者: louis520 (火焰侠)   2016-07-13 13:06:00
中国本来就无神论了,还有为什么要贬低中医来提高自己的可信度除了重大疾病或外伤西医真的有优势,不觉得其它日常小毛病中医有比较弱科学昌明的欧美都几乎有自己的国教,所以可以延伸推论,这些政府是要满足人民的控制欲吗?一昧地把信仰跟迷信划上等号,我真的不懂一直以为科学分析很棒棒,不也是一种迷思
作者: fen610332 (pudding)   2016-07-13 17:32:00
他没有贬低中医,只是表达中医的说法比较容易被不懂医学方面知识的人接受而已
作者: Chaser1482 (茈鱼十吃)   2016-07-13 19:36:00
作者: xgame1712 (ottolaryngologist)   2016-07-13 23:10:00
这篇文章满足了我的认知需求
作者: ltyhua (影华)   2016-07-14 01:40:00
见解很精辟,可是有些例子不太好,例如中医和DNA的例子.科学的确也正在演变成迷信,在很多程式简易化的当下,很多人都套用现有或热门的公式来解答,完全没思考过适用性.
作者: ceab (被數的羊)   2016-07-14 11:08:00
好文? marvel 版的程度?中国那个就在乱讲了
作者: neverfriend (洁)   2016-07-14 12:48:00
中医有医学根据好吗 笑你不懂装懂
作者: zgmfx2000 (千月星痕)   2016-07-14 16:19:00
文章中举例很差 站在西方医学的角度认为中医说法是迷信现在早就不少研究表示中医的系统与理论是可被科学验证两套系统对某现象的说词不同, 其中之一就该叫迷信吗?站在科学角度去驳斥不同理论,是否会变成所谓的迷信科学
作者: careone (晴朗的天空)   2016-07-14 18:50:00
别以井窥天,如果有天科学可以解释一切的事情再来100%深信也还不迟,我对神鬼也是半信半疑,但我很相信科学是显学但还不是十全十美的东西,文章有理但不是举几个例子就推翻一切
作者: angus8147 (小丑)   2016-07-14 20:09:00
楼上崩溃
作者: skywind814 (微风天空)   2016-07-15 05:39:00
提出反对意见不叫崩溃吧@@否则看到有反对论述就说别人崩溃 不也是在崩溃吗w
作者: datour (当我们早睡早起)   2016-07-15 12:52:00
废文
作者: MIN945 (MIN945)   2016-07-15 15:05:00
赞 很清楚
作者: tallman (小tall)   2016-07-15 15:15:00
合理!
作者: e584886401 (嵩嘎灭隙)   2016-07-16 02:36:00
作者: s930406 (你啊骂)   2016-07-16 03:22:00
是自己写的??????????????不知道嘘的人再呛什么
作者: sacagawea   2016-07-16 10:19:00
我喜欢~
作者: flypig1999   2016-07-16 11:17:00
写的超赞。
作者: mayfirst01 (yelow)   2016-07-16 17:48:00
作者: skywind814 (微风天空)   2016-07-16 18:08:00
提出反对意见就叫呛吗? 话说这根本是行销心理学吧~文中指称传统医对认知需求能提供的满足感大于现代医学接着说 如果你学识不高 没时间研究那中医"上火"这种解释能满足你 因为上火这种说法虽然没证据 但容易理解但其实上火泛指了体热积滞或发炎等现象吧 我不太懂没证据是指啥 上面有些提反论也是在说这举例不太正确吧这篇就在讲行销的心理啊 当满足了人的需求(不只功能更含心理需求) 那东西就会成为迷信or流行产品 感知上满足了情绪价值 有些名牌/品牌就是主打这种心理价值@@
作者: shirley55555 (Yiuang)   2016-07-17 18:03:00
身为MBA的学生必须推
作者: kurosawasher (墨子卿。)   2016-07-17 20:24:00
推!喜欢
作者: thisispath19   2016-07-17 22:59:00
推!
作者: OSea (大海)   2016-07-18 12:13:00
有伪科学的fu
作者: skywind814 (微风天空)   2016-07-18 14:34:00
阿就…商业类杂志常可以看到的文章类型w行销观点切入的文章,但是用学识不够跟没有证据那些话去谈中医是不太正确的论点
作者: anraira520   2016-07-18 20:54:00
作者: tmac0818 (tmac0818)   2016-07-18 23:39:00
87中医有些理论也被证明是对的 要不然为什么有用西医理论也会有错医学本来就是这样不用特别贬低传统医学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