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 乡村过年的程序和一个小灵异

楼主: waidozen (剑胆琴心)   2009-06-11 15:45:32
前段时间讲灵性动物讲的有点多。最终,灵性动物越来越少的事实表明人类的可怕。但
是,我们人类也有害怕的东西,只要你心里依旧有敬畏,不管你敬畏什么。
乡村依旧被指责为“封建愚昧落后”之类,但是有的时候风俗被污名化了,有的时候也
的确有繁文缛节的嫌疑,也的确有些不好的太过分的细节或者行为让现代人难以理解。
但是,这些风俗就这样存在着,存在了成百上千年。
它们可能如鸡肋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就我个人而言,我有敬畏之心,我就不会最
终泯灭良知。但是,无神论者一般大肆地将这些东西统统“革命”之,最终或者敬畏新
的东西,或者偷偷地尊崇过去的传统;但是也有天不怕地不怕的存在。
对于最后一类,我是难以理解的,只能用可能是人格宏大的问题吧。于我,我是难以承
受这种生活的。
春节中的风俗习惯可以发现乡民的尊敬和畏惧之心。
我们春节并非如城市中那样团圆饭一顿走亲访友一天而结束。现在若干人都认为春节是
一个节日,更确切的说是一个休息的节日。就我受的教育和影响而言,我觉得春节可能
也很累,但是,无论嘴上怎么抱怨,实际上事后会感到一种超脱,一种快乐。我父母一
辈都认为,春节是提供了一个尽孝伺候先人的机会。
就我们乡村而言,春节的本意是一个迎祖先回家过年、祈求新年吉祥如意的节日。事先
要做若干准备,包饺子,挂家堂(一种写着历代祖先夫妻名讳,按照辈份排列的表,以
前是纸做的,现在一般都换成装裱的,或者丝绸的。),摆贡品,贴春联,打扫庭院等
等。但是,真正的年的到来是要从请祖先回家开始。
基本程序是,先要拜祭祖先,请祖先回家,然后在家里撒谷草或者玉米秆给祖先的坐骑
喂食,放上拦门棍,插上桃符,这代表着这个家只是给自己人进的,孤魂野鬼是不能进
家的,桃符和拦门棍就能防止他们进家。
然后,在先人家堂面前上香后,就开始迎财神。财神每年都有自己的位置,比如说今年
财神在东北,便拜访贡品,好酒,鞭炮,纸钱和香火去东北方向迎财神。这一般是真正
过年的第一步,可见,乡民也是非常实用的,请回来祖先后,第一个请的神是财神,呵
呵。
下一步,一般是“安年”。就是主神和祖先都请回来了,我和父亲会在各神位面前叩首
,烧纸告诉他们过年开始,让他们尽情享受香火。
然后,就是喝财神酒,实际上是团圆酒,这又可以看到乡民的实用之处。
最重要的是除夕过年,除了各个神位磕头烧香烧纸外,其中有个特别有意思的情节是“
拜四方”。实际上就是摆四个正位的神和四个偏位的神。
由于灶神已经在腊月二十三安位,所以过年的时候灶神有个单独的位置。拜四方中的神
有好的神仙,如财神(其实财神也安位了,但是也需要摆,呵呵)、喜神、贵神、福神
,除此之外,还有两位典型的恶煞,即太岁和三杀。
有的时候几个神可能分享一个位置,但是为了保证一种安然的心理,我们先拜完有神的
位置,然后再为了全面和遗漏把其他的位置都拜一边。
拜好神仙是为了让他们保佑家门的平安和发展;而拜恶煞是为了让它们高抬贵手,不求
保佑,但求别给家人带来祸患。无论是好神还是恶煞都是好酒好贡伺候着。
正式春节一般是三天多。除夕那天一般是“安年”和“过年”,晚上灯火不熄,香火不
断;初一是“歇年”,初二晚上“送年”。送年的程序和过年差不多,也要拜四方,但
是需要打开拦门棍,把祖先用灯笼带着送到门外,南北东西各送个十步左右,叩首即可

但是,宏观的春节是需要到正月十五的,一般没有急事不出远门的。加上从腊八开始忙
年,一年的春节是非常长的,呵呵。
每家供奉的神位数量也是不同的,细节的程序也可能有差别,但是一般都维持着一种互
相尊重。但是,祖先位置、财神位置、灶神位置和天地位置(供奉天帝和地母的神位)
都是必然存在的。
当然,有的人家可能因为家里财力有限,可能将财神放在祖先旁边共同享受供奉。我家
除了这些位之外,还多设了一个菩萨和狐仙的神位,也需要供奉。
祖先神位供奉一般是馒头(嘿嘿山东大馒头哦)、年糕、斧头、三荤三素和六双筷子。
人家和我家不一样。毕竟,每个人家都顶着一片天,在同中求不同也是一种非常朴实的
乡民思想。财神神位面前不放斧头,放算盘,山东大馒头由两只面鱼代替。灶神位和天
地位则是放糖和点心即可。春节三天的饺子都是在除夕上午包完(我们村姓齐的则是在
除夕日的凌晨包完),饺子都是素的。除夕、初一全天和初二全天需要下水饺。出锅的
水饺都需要供奉。包括床上、门口都要供奉。不过,是两个饺子和一双筷子而已。
再补充一点,以前我爷爷活着的时候,我们家的饺子一般是下两次,第一次给神和祖先
供奉,第二次给我们人吃。但是,后来,我们乘着大事(如红白事或者考学事)改。
我觉得比较奇特也想给各位介绍的是,我们也给家族里面12岁之前夭折和未成人(未结
婚就死掉的)的孩子(“少亡”,应该也包括婴灵吧)准备了供奉,但是他们是没有资
格去祖先牌位的,只能围在外面的水缸上。一般摆放四碗四双筷子。
其实,这些程序是非常繁琐的。但是,千百年来,每个人都在遵守着,可能与地方的解
释体系相关,更可能与每个人的心理相关,向往安详,规避祸端,因此竟然有了泛神论
的感觉。
走出这个体系,来自别的地方,或者经受无神论洗礼的人们是难以想象的。但是,很奇
怪,不同姓氏村落之间也有若干不同的地方,竟然能够安然相守。
风俗的程序一般是不能擅改的,只能通过丧事或者喜事或者鸿运事(如考学升迁)才能
借运改。所以,现在风俗也不太一样了。当然,大体还是在坚守着。
呵呵,给各位先提供这些民俗学和人类学的原材料吧。
=================
为了与本版主题相关,补充个灵异事件。
我上初中的时候,有个哥哥结婚之后便与父母分家单过了。作为新一代青年,他基本属
于什么不怕类别的。有一年接财神,他忘记了放筷子,人家提醒他放筷子,他说“放什
么筷子,自己用手抓着吃就行了。”因为,吃素饺子的确一般人难以坚持下去,他除夕
夜下的元宵和肉饺子。据他自己事后说,家里的蜡烛全部流了。这在老人眼里是非常大
的不吉之兆。
正月初七,他家里晚上一把火,四间房子烧了三间。后来,经查是线路老化。
即使如此,说是线路老化,但是也没有人敢过年糊弄了,都觉得是神明把握的一切。
不过,这几年若干人依旧过年不太认真了,呵呵。
亲身经历才可使用本标题文章。^^
楼主: waidozen (剑胆琴心)   2009-06-11 15:47:00
不好意思版主,我忘记在经验后空格了,咋办呢。
作者: hesza (frontier)   2009-06-11 15:49:00
推W大~人亲切故事精彩~
作者: dolphin15 (爱自己多一点)   2009-06-11 15:50:00
可以在标题按大T修改 (飘走...)
作者: doomlicca (我想自爆)   2009-06-11 15:51:00
话说我家也是山东 不过没听父亲提过黄鼠狼或狐狸仙 不知是不是靠海边的关系
作者: doomlicca (我想自爆)   2009-06-11 15:53:00
没回去看过 那边剩下都远亲 没什么真实感
楼主: waidozen (剑胆琴心)   2009-06-11 16:04:00
谢谢dol大,呵呵
作者: lykewake (lykewake)   2009-06-11 16:29:00
推一下~大T改标题~大E改内文~
作者: frencesbaby   2009-06-11 17:07:00
推推~喜欢你分享的风土民情
作者: DeAnima   2009-06-11 17:15:00
有看有推~~~
作者: baconkao (培根)   2009-06-11 17:29:00
忠实观众推
作者: ymir29   2009-06-11 17:30:00
好有年味的感觉..我家过年就跟平常日一样
作者: andrewfox (白尾狐)   2009-06-11 18:25:00
推推
作者: lovebites (我在M的左边,你在哪里?)   2009-06-11 18:57:00
推...好传统的过年习俗...连我爷奶都没这么讲究了...
作者: Triad (谜之星云里的八卦星人)   2009-06-11 19:25:00
其实本版不限灵异而已啦...长知识文我也觉得很好啊~
作者: aneyoko ( )   2009-06-11 20:45:00
传统的过年习俗我还满喜欢的说XD
作者: jrm093 (台北工作男)   2009-06-11 20:59:00
大推 传统也有好处
作者: massconny   2009-06-11 21:46:00
W大必推~但我还是觉得心意是最重要的:)
作者: john73 (〒△〒)   2009-06-11 22:37:00
保留很多传统习俗阿~
作者: laches (laches)   2009-06-11 22:44:00
好看
作者: tpd (chester)   2009-06-11 23:27:00
大推啊~~有种不同世界的感觉!长知识!
作者: lattenight (拿铁不想睡)   2009-06-12 00:36:00
好特别唷~ @@
作者: skinylien   2009-06-12 01:01:00
推推~~
作者: winble ( )   2009-06-12 14:19:00
推推 好详细啊^^
作者: Jaies (鸡肋)   2009-06-12 18:43:00
长知识
作者: jumpneko (跳跳)   2009-06-13 13:44:00
W大的文章写的好仔细,学到不少东西呢!谢谢^^
作者: dugarry (Father&Mother)   2009-07-01 14:01:00
有看必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