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UYC (静心)
2024-10-29 02:45:00看来,你对忧郁症的状况很不了解,才会有这样的反应。
我在临床工作十几年,遇到很多各种年龄层的忧郁症患者、或是在这样家庭长大
的成年人、或是忧郁症患者身边亲友的求助。
根据我实务工作经验的观察,在此做几点扼要的分析:
1.忧郁症的认识:
忧郁和忧郁症是不同的;后者需经诊断后确认,才会用这个词。
忧郁症的成因很多,除了"可能"有遗传或生理因素之外,从我的视角,
后天的因素更大(曾发生的事件、个人成长历程或生活等环境各种原因) ,
都会影响到一个人的身心状况。
不分年龄,通常忧郁症者,平常的生活功能、反应,都会不如未忧郁时的自己。
专注力、体力、记忆力、思考力等,都会变短和慢。
他们需要时间和心力去关照内心的自己,心理状态会比以往还要 "阿杂(台)"
这种情况,他们需要的是先照顾自己,而不是去照顾别人。
2.单纯吃药是不够的:
我遇过很多个案跟我说,他们不喜欢吃药的感觉(因会变得没有情绪、像机器人)
也看过不少个案吃了药后更严重,怀疑药的成效,所以开始来做心理咨商。
我会说,让忧郁症变严重的,不是药物,而是心理因素一直没解决,所以才愈来愈
严重。
在我的观察,台湾人很喜欢在情绪不佳时,第一个想到的是找身心科,而不是咨商。
前者是吃药(但很多时候根本没有到需要吃药的程度);后者是跟你一起探讨忧郁
或焦虑的原因。
前者治标,后者才是治本。
但台湾很多人,都以为只要吃药就没事了,所以治了标、但还是去自杀了。
(新闻里的自杀事件、名人的自杀事件、我身边听到的自杀事件,其实这些人都有
在吃药,但还是走了。)
上述的情况下,我会说最好的作法,应该是要:药物+心理咨商【同时进行】。
为什么大家会觉得单纯吃药,可以解决一切呢?
一个人不会莫名忧郁的;药,无法和这个人梳理他/她为什么忧郁,但心理师可以。
一个人会想去自杀,代表找不到活着的意义、没有生活动力,这些不是药可以协助的,
但心理师可以陪他/她讨论。
再者,有些药产生的副作用,不是当事人和身边的家人可以控制的。
同一种药物,在不同人身上,会产生不同的副作用(例如幻觉、幻想、疲倦、没力气、
梦游等可能性),二三十岁的年轻人都受不了,何况是年纪大的长辈。
只要有来咨商的个案,我都会追踪和关心他们用药状况,若我判断后觉得不对劲,
会主动请他们尽快回去找医生讨论用药状况。
但原po的母亲,若吃了一些有强大副作用的新药而不自知时,试问其带来的影响
若对小孩照顾造成问题,是你和太太可以承受的吗?
3.风险指数:
忧郁症有分轻、中、重度(而且它可以随时变动);
同样的,自杀也有分风险的高低。
原po的母亲,非只是有自杀意念,而且还有计划、举措。
一年两次自杀未遂,是高风险族群,为何认为单纯吃药就可以平安无事?
没有一位医生可以保证病患吃了药就不会想自杀;心理师也无法。
但心理师只能努力和个案建立好关系,让他/她想自杀前,会想到心理师,
愿意跟心理师求救、跟心理师说一声。
有用吗?有些案的确死前有这么做,所以命救回来了。
原po说,你母亲自称想带你的小孩,你自述她帮忙带小孩后,心情有改善。
若这句话是事实,那她近期又自杀第二次,你没有发现到问题很大吗?
两次自杀未遂了,还要等第三次吗?我真心建议带她去做心理咨商吧!
你的母亲不会跟你说她怎么了,请让她去跟陌生人(专业的心理师)说。
4. 当主要的照顾者有忧郁症时:
如同我第1点所说,忧郁症者,需要时间、空间和心力先关照自己。
Baby和儿童,是个需要成人给予很多attention的阶段;甚至国小、青少年阶段的
孩子,也都很需要情绪上的支持,更甭论成年人都好需要。
我看过不少由忧郁症父母照顾长大成人的个案们,其呈现的心理议题和成长历程之间
的影响。
请不要以为【照顾】就只是 "生理上" 的满足(吃喝拉撒睡),照顾者能否提供幼
童情绪上的回应、引导、陪伴、支持等,更是重要。
但是,回到上面第一句话,忧郁症者本身要照顾好自己就已经很耗能,甚至对有些
人来说,每天要离开床、吃饭、走出门,都是很不容易的事。
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如何忍心再把一个很需要关注的小孩交给这样的忧郁症患者照顾?
你的太太会担心,是非常正常的事;
若你不担心,我反而担心你的小孩,和,你的母亲。
5.忧郁症者会好吗?
我看到有人说这病症会一直复发、也曾听一些人说,永远不会好。
这些话都太绝对。我完全不认同。
我亲眼看到好起来的人,没有再复发,而且生活过得很丰富、帮助不少人。
这些不是靠药物,而是在心理咨商里,把内心卡住的那些东西一一拆解,
学到了面对生活的新技能、了解到了过去的思维如何影响自己看世界的方式,
也更了解了自己。
我的实务工作让我见证,人是可以改变的,不会永远停在某一个状态。
忧郁症只是生命在某个阶段当了机,有些人一年、有些人五年、十年以上;
药物只能处理生理的症状,心理咨商才能陪一个人去了解自己当机的这几年,
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