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chungrew (work hard, play hard)》之铭言:
: ※ 引述《wxes9250328 (年糕)》之铭言:
: : 在信任的基础下,本来就是可以有各式各样的交友圈
: : 至于夫妻间的信任
: : 没有信任,就算正常去上班,还是会被怀疑午休是不是跟同事乱搞
: : 有信任,自己跟朋友出去旅行,伴侣可能还会因为已经去过了不想跟
: : 跟什么同性异性根本不相干
: 或许可以用另一个角度切入思考
: 也就是性跟爱是分开的
: 香港那边很流行用"Sex Partner"来描述
: Sex Partner 的概念有点类似中文的炮友
: 但内涵又有点区别
: 因为Sex Partner 就是单纯以SEX为主
: 不管性别取向、性偏好、性别认同是哪一种
: 只要能满足SEX就可以
: 从这个角度来看
: 其实就无所谓同性、异性或同性恋、异性恋
: 而是看有没有SEX方面的发展可能性?
上面提到的两点都很值得深入探索,
这不但可以厘清夫妻之间交友的问题,也能更了解彼此,
甚至能更理解自己还没处理好的议题
(如 Daddy issues/Mommy issues。有些人终生都在处理父母对他的幽微的影响)
1. 夫妻之间的信任
信任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心理学题目
先讲一个很小的点
撇除性别与性向,这其实还是回归一个“安全感”
一个很通俗的起手式
是大致先搞清楚自己的依附类型,是安全型、焦虑型、逃避型、或混乱型?
如果无法搞清楚这个,谈再多都是很表层的
无论是同性或异性、同性恋或异性恋朋友,交友问题只会一再变成争吵点
光是这点两人其实就可以讨论好一阵子
所以那些结婚没多久就没话说、或是一直争吵的
其实很可能一直在表层卡关,没能往深层心理学的范畴处理
2. 以“跟朋友有没有发展性交或性行为的可能”作为限制交友的标准
我个人觉得这个提议真的很不错
毕竟如果讲生理性别、心理性别、同性恋、异性恋、双性恋、....
各种排列组合,根本排不完,那都不用交朋友了
毕竟这种时代,女性跨性到男性
我高中宿舍曾经跟一个男同学抱在一起睡觉 那是高中三年我觉得睡得最舒服的一次 我痛恨甲甲 但是对于那次经验的回忆完全没有厌恶感 很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