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讲结论:
妳很适合妳男友抓着妳结婚
(根据妳文中提供的资讯) 妳男友不是个好的结婚对象
以家庭背景和负担来讲
我比较像是妳文中的男方
我老公则比较像是妳
我们跟你们的差异最大有两点
1. 我坚持自己的原生家庭自己罩,竭尽所能地不拖累到老公那边
2. (也因为1.的关系) 我公婆那边并没有说出任何一毛钱也不支援我们小夫妻的话语
((啊 不过到目前为止,我们小夫妻在异地打拼没有跟公婆伸手要钱))
主要原因是,我并非"传统媳妇",不想承担那些讨厌的传统
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去吃公婆的资源这样子
好,话说回来,为什么我认为妳男友不是很好的结婚对象呢?
最关键的原因是
他没有那个觉悟“爸爸是我自己的责任,我要想办法养爸爸的同时还有余裕养家”
根据妳内文,看起来不就是三年后你们小夫妻(也就是妳!)要消耗自己供养他爸
一个老父亲,年轻的时候没有规划好
让自己老了之后,没有存款,看起来也没有退休金
70多岁了,“都是”靠儿子养。
人只会越来越老
妳(未来的)老公负担只会越来越大
没有适当的保险,只想靠台湾的福利(?)和健保
绝对是不够应付重大伤病或者是长照需求的
文中的男方爸爸显然是个一穷二白的状态
不要听有些人讲得好像长照有申请就会有拨款或者一定有排到公家补助的
这种东西肯定是僧多粥少
如果台湾福利真的那么好,为什么有那么多长照悲歌的悲剧上新闻?
我妈妈也是类似这种状况,唯一差异只在大概年轻了文中老父亲十多岁
她不会有退休金、她过去为了称不上家人的家人牺牲奉献
她人生过去做了很多回头看是不好的选择,以至于她现在这么辛苦挣扎求生
连带着,这种状况变成了很可怕的负担,重重的压在独生子女的肩膀上。
身而为这样的父母的子女,在父母本身并不是什么罪大恶极的状况下
通常会选择咬牙撑住,把爸妈老年开销揽在自己身上
所以这会非常、非常严重的压缩到我们这种人能拿来照顾自己、成家立业的资源
丑话先说,我从升大学的暑假开始,就自己兼家教+拿奖学金
只有我给我妈钱的状况发生、没有成年后还跟妈妈拿钱的状况
我的选择是努力争取到更能“赚大钱”的地方工作
并且我尽我所能让妈妈这块负担不要影响到我和我老公的生活
所以总是汲汲营营的希望争取越稳定、越高的收入,越好。
现在我的年薪折台币将近两百万,如果不用负担我妈妈
或者是只要负担现在的一半就好,那我是真的可以过很舒适的... 唉
还有,我是会抓停损的。
每个人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我不愿意燃烧自己的全部去让我妈晚年过无忧无虑的生活
我可以做的是“在可负担范围内”给予我母亲一定额度的孝亲费
之前失业长大九个月,有领失业津贴的状况下
即使经济压力超级爆炸大,我也还是挤著一个月维持给我妈孝亲费
而我妈是无业状态
我想到就觉得非常非常非常无奈
离题了。
我真的可以理解妳男友(或说未婚夫)负担这么沉重是非常辛苦的
他有他的无奈之处
但是,他负担这么重
好像在跟妳论及婚嫁时
你们讨论的是“你们”两个是不是可以在没有娘家支援的状况下
共同承担起“你们小夫妻(含买房)+男方爸爸”的开销
这点我是绝对不能认同的。
妳男友应该要考虑的是“他”的薪水收入、职涯发展、薪资成长空间
有没有能力负担“他爸爸的所有开销”之余,
同时负担“与妳建立起的小家庭的开销(含买房)的 一半”
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妳男友并不是一个好的结婚对象。
※ 引述《yayaya123 (yaya)》之铭言:
: 婚前身分:B.半年内会结婚
: 记者勿抄。记者勿抄。记者勿抄
: 男方30岁
: 每月正职月收5万,这两年有多一份兼职5万(兼职不是长久,顶多再做三五年就没有这份
: 收入了),存款30万
: 家里没有房子,跟父亲住在租屋处
: 房租一个月25000,车贷20万
: 父亲70几岁,没有存款,都是靠男方养,父亲自身有卡债20几万,父亲开支一个月约1500
: 0左右
: 男方是个很努力也很负责任的人
: 我是女方,28岁
: 每月收入五万,存款30万
: 没有负债
: 女方家里有一间房,妈妈自住,家里经济状况不错,每个月女方给家里孝
: 亲费5000
: 两人在台北工作,住新北
: 交往五年多,同居三年多(女方跟男方和男方父亲一起住租屋处)
: 女方帮忙负担租屋处的水电瓦斯杂支
: 非常稳定也很爱彼此,最近在讨论结婚的部分,不打算生小孩
: 女方家虽然觉得男方经济状况不是很好,没有到非常赞成这门婚事,但认为女方自己思考
: 清楚自己要什么就好,但女方家里不会给资源也不会帮忙付房子头期
: 见过双方家长了,目前规划是两人三五年后存到头期买800-900万的中古屋。
: 婚礼也愿意从简,不想要花太多钱。
: 逛了版上有很多结婚后为了经济不开心的例子,其实蛮怕的....
: 请问版上的各位,这样的经济状况两个人如果要结婚生活适合吗?
月入十万的小家庭过起来不会太差
但是月入十万的小家庭要负担一个70+岁毫无经济能力(譬如退休金)的老人
还想要买房(即使只是个不到千万的房子)
我劝你要三思 三思 再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