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求助] 重男轻女之红包问题

楼主: Mplus (魔比曝辣斯)   2021-02-19 02:39:49
※ 引述《allloveme (ID随便取)》之铭言:
: 19:46更新
: 不好意思,我没有删推嘘文,
: 但不知道是不是编辑失误,有些回应不见了,
: 请问该怎么救回来?
: 在此谢谢所有推嘘的建议,我会好好衡量,
: 以小家庭为主,好好教育孩子:)
: 是否同意记者抄文:NO
: 包不同金额红包的是我老公的阿公,
: 不知道该发妈宝还是婚姻板,
: 有错请海涵。
: 前情提要:
: 我婆家传统观念重,家族住一起或附近,
: 老公跟我则是一切靠自己在外县市定居。
: 双薪小家庭无后援,去婆家我也都自己顾小孩。
: 跟老公带着大宝一起从怀孕、居家安胎,
: 到待产、生产、坐月子,完全没有请婆家协助。
: 在我怀孕四个月,公婆知道是女孩时就开始催生二宝,
: 中间各种苦苦相逼,要我生儿子传宗接代,
: 还好我老公跟我严守阵线,好好过自己的生活。
: 大宝出生时连弥月礼都不让我发,说发了就生不出儿子,
: 我这个逆媳就不发男方家族,其他亲友则加码发了蛋糕+油饭,
: 且声明大宝两岁前不会生二宝,二宝无论男女都不发男方亲友弥月,
: 大宝将近三岁时生了二宝弟弟,婆婆自己处理家族弥月。
: (一知道我怀男宝,就炖鸡汤,大宝时期啥都没有)
: 事件发生:
: 二宝出生前我就向老公表明如果婆家言语行为上过分偏心,
: 为了两宝的教育和情感,我会减少接触他家人。
: 在只有大宝的时候,他们不会太关切,
: 也不至于有过分的行为。
: 大宝很喜欢阿祖,
: 带她去婆家的时候,她都主动跑去隔壁找阿祖玩,
: 会问候、讨抱、唱歌跳舞,
: 大宝算是蛮会撒娇、爱笑的女生,
: 在家族中都能得到友善的回应。
: 顶多过年拿到红包,会不断听到“给你招弟弟”的话,
: 当时小孩听不懂,为娘的翻翻白眼就算了。
: 目前二宝的确得到比较多关注,
: 过年时,孩子们的阿祖发红包,是塞到身上的,
: 当下我帮蹦蹦跳跳的大宝把红包写上名字收起来。
: 二宝则是换尿布时集中到我的随身包。
: 在阿祖跟孙子玩的时候,
: 我听到公婆在厨房里的说话声,
: 公公说:“不知道爸会不会包不同金额给他们”
: 婆婆低声叫他不要乱讲。
: 晚上我整理两宝红包时,发现金额果然有差,
: 分别是3000元和2200元,金额差距不大,
: 加上公婆对话的内容,我想阿公是有意为之。
: 孩子们睡了之后,我跟老公讲起此事,
: 老公先是说会补800元给大宝。
: 至于后续,我们之后再讨论。
: 隔天,我老公的姑姑、姑丈、叔叔们齐聚聊天,
: 他们讲到包红包的话题(阿公不在场)
: 由于现场只有我公公有孙子,
: 有个姑丈就问他:“你今年有金孙了欸,阿你内孙、外孙包一样吗?金孙有没有多一点?
: ”
: 我公公回答:“没有啦,都一样,一样,没有在分啦!”
: 基于上述,我猜他们以前就有这样的情况?
: (仔细想想,他们包给两宝的弥月红包也不同)
: 我老公是长孙,但他说红包都被妈妈收走,
: 他也不知道有没有比妹妹多。
: 当然,红包心意是个人意志,
: 因此要不要做些什么也是很犹豫。
: 我跟老公讨论了几个想法
: 1.不处理,老公每年补差额给大宝,或是两宝红包加起来除以2。大宝如果发现,就跟她
: 说这是阿公的传统,我们尊重他的想法。但你知道爸爸妈妈爱你们的心是一样的。
: 2.请公公代为转达,谢谢阿公的心意,希望以后弟弟跟姊姊一样就好。
: 3.老公私下问阿公是不是拿错红包了,两宝拿到的不一样(但我老公演技不好XD)
: 然后2和3的时机点也是个问题,
: 不知道是要过几天找机会说,或是明年过年前找机会说?
: 人生际遇本来就充满了不公平,
: 如何面对不公平的对待是人生课题,
: 重男轻女这块,我希望能让大宝受到的伤害少一点。
: 希望板友能提出更有智慧的解决办法,谢谢!
我是长孙幼子,就是金孙本人啦,
家里不是什么大富大贵,
但成长的过程中常听长辈说,
我是“捧斗”的,长大才知道要是爷爷走了,
我是拿骨灰的人,
奶奶也常跟我说以后遗产会分我一份,
基本上就是叔叔、爸爸、我三份,
我爸妈有什么事就叫我去跟爷奶说,
因为我说都有用,
读书时爷爷常载我上下课,
我姐都没有,我是这个不平等关系里的受益人。
是我,要传递什么价值给下一代?
看了大家的回应,多数都是非爱即恨,
根据别人对你的好坏来决定,
我比较偏向根据是非来决定,
成长的过程中,我不是好学的好孩子,
高中被退学,奶奶找来了舅公(政商都吃很开),
找了两位委员来乔才把我送回去。
出社会爷爷希望我回去工作,
可以找人去乔个公所的职位,钱多事少离家近。
我回应的态度是中性但不为所动,
不需要爱他们也不恨,不用动怒不用暗自窃喜,
只是简单说着他们不会接受的理,
而我的决定也不会动摇,
但我还是尽量保持原生家庭一点距离。
与其爱恨,不如把话说开,
机会教育你的孩子,
这就是亚洲世界的传统家庭观念,
不是很好的做法,但我们必需与它共存。
也顺便教育他们把持开放理性沟通,
而不是就人生中见过的例子,
所以就做或不做什么。
谁谁谁是重男轻女下的男性一样成就斐然,
女性一样读医生,
战国外月亮圆不圆、战国民两党谁比较好,
这种案例随便都能找到反例,
就这些点去做二元应对,真的很狭隘。
但真的很简单粗暴,不需过多思考,
也不会为你增加任何智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