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恕删。
可以理解妳对公婆的不满,但是妳要能放开。
不是认同公婆或著干脆随便他们,而是“讲求原则”,若是与原则不相干或不干预,那么
就算了。
以妳的案例来说,个人认为“倒著溜滑梯”是比较跟原则有关系的(行为习惯与安全问题
),其他当作屁话听过去忘记就好。
那么跟原则有关系的该怎么办?
通常优越感强烈的人,软著来比较不会有后续问题。
范例:
公公跑来请妳看孩子倒著溜滑梯。
妳过去一起说:“哇~倒著溜啊~妈妈牵着你喔~”
等孩子溜下去的时候说:“好玩吗?好玩喔~可是倒著溜要大人牵着一起才可以,一个人
很危险不行,如果你一个人倒著溜受伤了,阿公阿嬷会哭哭喔。”
明白告诉孩子‘不是所有行为都能自己做,特别的需要大人陪同才行’(可以尝试但不能
自己尝试),也能趁机观察阿公阿嬷的反应。
什么都看进去、听进去、往心里去,难过的只有妳。
先生有难过吗?他有替妳挡过吗?他有自己跟爸妈沟通过吗?
如果都没有,妳在乎的到底是公婆不好,还是先生透明人?
如果先生有努力但挡不了公婆,妳也挡不住的话,不如想办法“公婆在场的时候和平相处
”(从文章推论可能没有同住)
假设孩子需要看顾的时间不长,不如意思意思请公婆来玩孙就好,他们爱来不来也不要烦
恼,意思意思慰问即可。
例如:
今天公公借故推托不来看顾,没关系,打电话慰问公公身体健康如何且祝福早日康复(顺
便感谢他们这几天陪孩子,孩子很爱阿公阿嬷),挂了电话之后跟先生讨论后续办法跟备
用方案。
公婆能以“顾孩子”来闹脾气,就是吃定妳们没有他们不行,那为何不干脆妳们夫妻自己
想办法呢?难道一定要公婆才能吗?
一定要公婆才可以的话,妳又愿意低头吗?
藉着妳的心情文,顺便额外建议。
可以不要同住就不要同住;可以不要请公婆顾就不要请公婆顾。
无论是同住还是请婆家/娘家顾,就是容易被说吃婆家/娘家资源。
并不是同住与请老人家帮忙就要委曲求全或是要捧著老人家,而是他们可以拒绝甚至不要
,如同妳们可以拒绝甚至不要。
选择永远都是在夫妻手上,甚至妳够有能力的话自己决定也行。
孩子是妳们生的,老实说比较难听的,本来就是身为爸妈的妳们该负责。
婆家/娘家愿意帮忙、愿意伸出援手,不是一定必须要做的事情。
就算阿公阿嬷说想念孙儿、想陪孙儿玩,都跟帮忙与照顾无关,“看孙玩孙与顾孙是两回
事”。
为什么硬是要把看孙玩孙与看顾孙儿连在一起呢?
真需要帮忙就必须让人家好做事,有舍有得。
不想舍又想得双倍,衍生出许多问题反而失去更多。
原则有坚守住,让一下细节有什么关系呢?
一定要什么都照做,才是完整教育跟口径一致吗?
阿公阿嬷再宠,妳是妈妈,就跟所有妈妈一样,该怎么不放弃孩子教养又能让孩子享受被
爷奶宠爱,是一大难关也是必须过关的坎。
(很难,即使夫妻同心都不容易,只靠妈妈会更辛苦)
(因为文章真的没提到先生(爸爸),不然这应当是所有爸妈的难关)
妳要想的是“如何有效率又不失原则的过关”而不是增加过关条件与其难度。
额外补充:
再好的阿公阿嬷,都无法保证孙儿可以不失序。
很多孩子换了人带/换了环境都会有点失序,妳能做的就是阿公阿嬷离开之后,带着孩子
一起收拾,让他知道该做的还是要做好。
如果孩子睡了,那就是收拾在一个定点,孩子醒了跟着他放回原位。
不得已遇到冲突,第一时间反对与拒绝最容易产生后续问题。
别说老人家,许多人都不喜欢第一时间(当下)得到的负面回馈。
先软著来,至少让人听起来舒服才好后续沟通。
(关于说话/沟通技巧这方面,书籍很多可以参考)
很多时候老人家的态度、言行举止与他们的成长背景、个人经历有关,我们可以试着理解
,即使有很多很难认同的事。
理解之后,或许就能不那么在意与计较。
因为很多事情妳看不惯、妳在意、妳计较,他们根本不在意也不介意,甚至硬冲突之下更
不把妳当一回事,这样的恶性循环之中,妳的情绪更糟糕、家庭气氛更糟糕,到最后妳可
能还得背上导致家庭失和的莫须有罪状。
妳必须做的事情是把孩子、妳自身与妳的小家庭顾好守好,而不是毛太多又那么显眼地
炸开被其他人当目标拔毛。
自己的毛自己顺好,等他们逆着摸妳才好反咬。
祝妳早日与先生找到顾孩子的好方案与备案。
祝妳的先生、孩子的爸可以存在感强烈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