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求助] 教养观念差异何解

楼主: minaself (MINA)   2017-10-10 11:16:10
※ 引述《sinpact (Eason)》之铭言:
: 是否同意记者抄文:NO
: 大家好,前言是我主张小孩有错就要打,太太主张要好好说,爱的教育优先
: 家中关系是我太太地位较高,我大多都是听她的
: 我对小孩赏罚分明,之前连着三年接送小孩上学放学,最近开始换太太接送
: 太太对小孩与其说是爱的教育更不如说是被小孩吃死死,受不了时就会大爆发骂人
: 家中儿子五岁女儿四岁,平常相处就是儿子闹女儿,整天吵吵闹闹,做坏事就会相揪斗阵
: 一起偷吃糖果饼干,剪纸剪到满地都是,也不知道是感情好还是不好
: 正文如下
: 昨天一家人开开心心去逛迪卡农,因为整个很新鲜有趣的经历儿子跟疯了一样
: 采踏步机或平衡球,拍球拍到不想走,叫了好几次才勉强拉走,女儿也差不多这样
: 到了脚踏车试骑的区域,因为女儿还不是很会骑脚踏车(加辅助轮的)所以我们希望
: 女儿去试骑看看14吋的辅助轮车,这时女儿看到一旁有滑步车就跑去骑,儿子马上跳上
: 骑着小脚踏车不亦乐乎,但是儿子已经会骑脚踏车,也早在五岁生日买了16吋捷安特
: 给他,我们一直要儿子把脚踏车让给妹妹去试试看有没有比较好骑,但两人依然故我
: 我们已经有点恼火,到最后说要走了,小孩还是不听话,趁著骑到归还处的时候
: 我把女儿抓过来还车,但是儿子却趁机转头要继续去骑,当场我就爆炸
: 伸手拉了儿子的衣服把他从脚踏车上扯下来,把安全帽拆了,脚踏车放回去
: 然后拉着两个小孩的手准备走人
: 这时我太太开始抓狂拦住我说我手段粗暴,她不能接受暴力
: 我拆安全帽的时候勒到小孩的脖子他很痛,我像神经病吓到旁人
: 她开始不断地说小孩不乖就要打死吗?社会上很多就是这样而我只是没这么严重
: 就变成太太骂我,我骂小孩,开车回家的时候,太太一整个歇斯底里的样子
: 中间吵了几句,我只好把车停在路边,这时太太说要小孩下车说我开车危险什么的
: 我就自己跳下车把车留给她开,走开之后再回去看车已经开走了
: 只好我自己徒步走去找地方搭公共汽车回家.....
: 我当然知道我脾气不好,凶起来很可怕,一开始教养观念上都是听太太的
: 要好好说啊,要用爱的教育,她二嫂都不打骂小孩脾气很好啊之类的,根本没有讨论
: 到了小孩两三岁猫狗嫌,我开始看不下去小孩很多错误的行为
: 渐渐有用打的教小孩,她也是会跳出来护小孩,或当场指责我不该打小孩等
: 她说自己从小也是被打,那这种恐惧就停在我们这一代,小孩要用开明的方法教
: 但我觉得人还没有这么文明,如果用说的就会听当然就不用打了
: 明明我带小孩出去的时候就会听话,小孩很精看爸爸比较凶当然就是会乖
: 今天小孩踩到我的极限当然就是修理,我太太当场也是很烦的样子,只是还没到极限而已
: 应该说她的宽容度较大吧,(她一但发飙也是会骂偶尔会打)
: 只有我很不能接受她要把我弄得像虐待小孩的人一样,那种态度就像爸爸是坏人
: 每次我骂小孩打小孩她就变圣人,小孩做错事情都变成我错,有没有搞错 = =
: 昨天各自回家后,我关在房间里生闷气,她把小孩洗好送上床睡觉,我还是有想找她谈谈
: 但是最后仍然无解,半夜我自己上了屋顶想说跳下去就解脱了.....
: 婚姻走到这一步,大家都痛苦,或许离婚才是唯一的活路?
: 来婚姻版发文我已经做好被骂的心理准备了,或许打小孩就是不对
: 或许没听老婆的话就是不对,不管怎么样,我现在几乎是走不出来的绝望
: 只是我觉得教养观念冲突大概也是离婚前几名的原因了吧
: P.S. 早上起来问他们要不要吃早餐我去买,太太冷冷地说她等下要带小孩去吃
: 我在这个家变成像空气一样,这也是一种暴力吧.....
忍不住回一下。光看文章描述的情况其实很难说究竟是老婆已经把孩子宠坏了,还是你对
孩子的教育也太过严格,毕竟教养孩子是一整天下来的事情,单一事件没有人能说就一定
是怎样。
有时候我的孩子带出去也是,今天表现好大家都觉得我把孩子教的知书达礼,明天他不知
道哪根筋不对在外面一直欢,别人看我那样样子一定也觉得就是这个妈妈太温和孩子才讲
不听。
年幼孩子的大脑其实还在发育,很多事情听得懂,知道大人要他克制或忍耐,但也未必做
得到,被孩子气得半死有些确实是因为没有教好,也有些真的是孩子成长过程的必然。所
以光从单一事件的主观描述,我觉得不能帮你评断你们的教养是哪一方出了问题。
我只是觉得你要思考另一个问题,以及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
就是从你的态度和太太的态度看来,无论你们谁比较有理,你们对孩子的教养方式显然会
走向两个极端。如果你不试着也去了解她,或者更有智慧的去让她了解你的话
为什么?因为你觉得老婆太宠,你觉得她的爱的教育在你看来已经没有用了,所以你会更
觉得需要你去扮演铁的纪律。
而太太也是一样,她原本就反对打孩子,看你对孩子凶或体罚一定更觉得孩子可怜,她也
会更想要补足她认为的爱的教养。于是你会不自觉越来越严厉,可能还会超过应该的程度
,她也会变得越来越宠,因为你们无法改变对方,就会更觉得自己必须扮演制衡或补足的
角色。
但原本两个人各自有理,走向极端化会变成两个都不对,太严或太宠本来就都不对。所以
你不要不自觉执著于“究竟我跟老婆的教养谁对谁错”,或者不自觉提出来想要找人投票
,而是思考,什么沟通才能彼此理解。
我觉得沟通是这样,心里有委屈就会很难设身处地,如果你太执著说“我错了吗?她把孩
子宠坏了我帮她教,她还不理我”你就很难做到尝试理解对方,不带怨气和批评的沟通,
但沟通中只要有怨气、有对对方的批判和不满,一开始就注定无效。
所以虽然很难,还是要你试着去想,不要从你太太的口中说的去了解“爱的教育”你要自
己去看书、看教养的理论,去了解为什么体罚被反对,不是说那就表示你一定错,而是说
你现在也已经因为很多冲突,对“反体罚”已经有了“那有什么用”的偏见,怀抱偏见,
你就不能理解为什么也有很多人说体罚不好的。
有一些书像“谁都可以,就是想杀人”,日本作者研究探讨杀人犯的成长背景,有很多人
都是被非常严厉、体罚的父母教养长大,小时候都因为怕被打被骂而非常乖巧温顺,被认
为“很听话所以父母教的很好”,长大后却爆发了而犯下伤人甚至杀人罪。
我提这本书不是说你就是这样,或者说体罚就一定这么罪大恶极会养成杀人犯。只是说你
也可以去了解一下,为什么当代那么多人重新思考“体罚”这件事,重新检讨“听话才是
好孩子、才是爸妈教的好”这种想法,或许案例太极端了,但可以帮助你理解太太为什么
对体罚如此排斥,或许她看很多这类资讯所以很焦虑。
我觉得你在面对孩子不听话时也有“这就是没教好、教不好”的想法,所以你很希望有更
有效让孩子听话的方式,而你认为就是体罚,但如果你思考听话未必真正的进入孩子的内
心,或许你也可以稍微理解你太太为什么坚持。
讲太多教养观念变成妈宝版。其实重点还是夫妻如何沟通。
只要坚持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的、自己不被理解所以很委屈怨气,就没办法有效沟通。
虽然你可能会想凭什么不是太太来了解你,还把你当空气,凭什么你还要努力沟通。
但既然是你上网求助,那大家能建议的人当然只有你不是吗?所以想建议你虽然很难,但
你还是先释出善意,再多去了解一下体罚被检讨的原因,之后跟你太太沟通时你可以说,
你已经知道哪些事情,知道自己如果体罚太过度也不好所以你也会开始注意,但请她扮演
提醒的角色而不是直接在孩子面前展现“家里有两套教养”而她有些地方你也确实会担心
孩子不吃这一套。
总之,沟通的时候要强调“没有对错”“我们是同一阵线”“我们都是为孩子好”“也都
是希望对方的亲子关系更好,比方说你是担心她被孩子压落底以后会很辛苦,但是你也能
理解她是担心你们父子关系破裂等等”
沟通时还要强调对彼此的感谢。“孩子这么难带妳能这么有耐性也是辛苦妳了”。
总之,这样有婚姻点了。就是无论教养还什么事情,沟通时不要强调对错,尝试放下自己
一直以来的想法而去理解对方,理解对方不代表就是对方对而你要认错,不过只是为了让
沟通更顺畅,还有让自己释怀,知道对方会有这种坚持不是因为他要整你,而是多少有她
的道理、她的疑虑。
两个人的教养方式其实不可能完全一样,夫妻本来就不是复制人,爸爸扮黑脸妈妈白脸的
父母很多,能不伤感情,把彼此当作“补足自己不够好的地方”的伙伴是最好的。
像我先生也对孩子严格,我对孩子温和,但他能认为“我的耐性不好,太太帮我缓和气氛
不让我脾气暴冲”我也认为说“我可能太温和所以孩子吃定我,还好有先生帮我补足威严
这一块”,所以教养方式不需要全相同,只要彼此能认同对方这么做的优点并且当作助力
,就能好好相处。
你也可以想想如果不是太太温和,两个人都一样的话或许你们的亲子关系会太疏离不是吗
?总之在很生气时还是想想对方的贡献,把彼此的不同当作是互补,是比较能帮助自己心
情平静下来的。
主动沟通的那一方总是很不容易,但回报会更大,要祝福你。
作者: suction (suctionunit)   2017-10-10 11:20:00
作者: Amilie   2017-10-10 11:33:00
很专业
作者: pastoris (tu es ma came)   2017-10-10 14:24:00
作者: coldinfall (天凉好个秋)   2017-10-10 22:33:00
好文 推
作者: kitten631 (未知带来恐惧)   2017-10-11 01:50:00
作者: newthinker (newthinker)   2017-10-11 12:39:00
推!夫妻沟通才是关键
作者: smallkn (小草啾啾啾)   2017-10-12 09:56:00
好文!
作者: sinpact (Eason)   2017-10-19 21:12:00
拜读完毕,对所有留言指教的版友由衷感谢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