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同意记者抄文:NO
一直很想跟大家分享这个话题。
财务问题通常是婚姻会面临到的最大考验,
但是台湾人不太喜欢讨论钱的问题,似乎是因为不希望让人觉得他们很现实。
每次我带的工程师小弟弟或小妹妹在规画结婚,我都会建议他们优先思考这一块。
婚前的金钱规划,应该以能力为主要考量。
计算两个人的总收入,依据能力去规划婚礼、蜜月、未来居住问题~~~
如果钱不够再熬一下,尽量别跟父母开口、免得婚后落入父母的掌控之中。
很多人月领三万,却幻想世纪婚礼、豪华蜜月、独栋别墅,
这样的梦想会让婚姻很快步向死亡。
虽然自己没有办婚礼,但是却帮很多人筹画过婚礼。
建议婚礼开销一切从简,整个婚礼的筹画跟执行不要超出两人年薪总和的一半。
(如果宴客管控得好、红包可以回本,可以不把宴客开销列入计算)
聘金先忽略,毕竟每个人遇到的状况不同...
省下来的钱可以好好去度个蜜月,也可以让婚后过得稍微舒适一点。
另外,如果没有足够的头期款、千万不要为了结婚而买房。
免得还没享受婚后的甜蜜,先因为压力而吵架!
与其把精神浪费在烦恼,不如省下钱好好去渡个愉快的蜜月。
至于婚礼开销,建议依据薪资比例去分配,不要让压力压在一个人身上;
这样可以免去未来秋后算帐的疑虑。
如果讨论财务过程发现另一半很难商量,也可以趁机检视彼此究竟适不适合。
更重要的是婚后的家庭规划要在婚前谈清楚。
拿我自己来举例:
我跟太太协议,依据每个月的薪资、每个人每月提拨自己薪资的10%当作旅游基金,
每两年统计一次,然后依照金额决定旅游地点跟方式。
同样的道理,每个人依据薪资比例提拨10%做为未来孩子的教养基金。
生活开销每个人依据薪资提拨30%,剩余的划入理财帐户、不够花下个月就再紧缩开销。
20%划进理财帐户,从定存开始、两个人各自寻找适合自己的理财方式,
严禁进行自己不了解的投资行为。
另外30%就是各自运用,看是要缴保险、还是要给各自的爸妈、或者是要当零用金都行。
保险必须以实用为主,严禁购买储蓄险、理财保险跟高额度的保险。
这里面有一些问题我们有先讲清楚:
1.依据各自薪资比例提拨是最公平的,赚得多就负担比较多。
2.即使有一方失业或无业,这样的比例必须维持不变;
但是各自运用的那30%就必须平分,这样对未来全职带孩子的一方才有保障。
3.各自运用的金额,只准剩下、不准花光。
4.老公我每两个月出一份财务报表。
5.有任何额外的开销,必须提供书面留底、从旅游基金提拨。
6.理财基金不论盈亏都不准动用,每两个月列进报表盘点、每三年结算一次总额,
除非买房才可以领出。
7.各项支配比例每一年重新讨论一次。
8.年终奖金扣押,等红包跟报税开销统计完后、余额双方平分。
这些条件看起来会有很多问题,但是执行半年后彼此就习惯了。
连家庭成员保险、投资项目、缴税金额都列在双月报表里面。
我跟太太说...未来孩子想去旅游或买较昂贵的玩具,我会要求他写请款单跟计划书。
老婆说我很严苛!!!
但是成果很有效,我们结婚三年后就存到房子的头期款了、虽然只买得起乡下房子。
为了减轻房贷压力贷款分30年期、年终奖金有剩下再拨一部分额外还本金。
以30年期计算的话,每个月的房贷缴一万八上下。
结婚戒指欠了一年,第二年跟第三年总共补了两颗还给老婆。
老婆欠我的婚戒就换成孩子的奶粉跟尿布了!
旅游基金刚好可以配合年假,想不到地方玩的时候就一半缴房贷、另一半平分。
现在老婆全职在家带孩子,她领的零用金跟我一样多、也就比较不会抱怨。
唯一抱怨的就是"所有开销都会列帐,让她花钱觉得很有压力"!
建议大家可以多思考一下家庭财务规划,
虽然不会让感情更好,但是可以减少很多家庭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