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已清楚了解代po注意事项
B)帐号不想被认出
想回应夫妻与婆婆大吵的作者
===
虽然知道妳心里很痛
但我还是想提供自己的经验跟感想给你参考
我是一位孩子的母亲
但除了这孩子,前后还流产了四次
最近一次流产我不哭了
因为那不是谁的错,只是无缘。
所以我想请妳先放下“母亲的责任”
才能理性一点看待婆婆小姑的话、孩子的吃饭问题、大人们的教养原则
看到妳婆婆说的话,我觉得很熟悉
当外子没顾孩子时,我曾说:“不想顾为什么还要我生第二个”
当孩子反复感冒或跌倒受伤时,婆婆也骂:“一个就顾成这样还想再生啊?”
甚至我流产时,妈妈很生气的说:“你身体没养好就要生,活该!”
所以妳的婆婆大概也是基于“心疼”孙子,所以说出这样话,并不是刻意要去伤害妳或是
认为妳没资格当母亲等等
他们那一辈通常习惯用“生气”包装、表达心中的不安,担忧,着急……等等任何情绪
然而因为妳的伤口没愈合,
所有不温柔而违背妳意愿的话看起来都是这么可怕。
然而不管外人说什么话,妳都要好好的安慰自己,相信自己
如果妳已经做到真心爱着孩子,最重要的,同时也让孩子能真实感受到你的爱,那么妳就
已经是个好妈妈,而这样接受并能够真切体会到妈妈的爱的孩子,我相信他不会被宠坏,
不会偏离正轨。
我是接受阿嬷的爱长大的孩子
阿嬷喂我吃饭,帮我洗澡,等我上学和妈妈一起住的时候,一放假回阿嬷家还是如此,直
到高年级时的某一天才突然停止这样依赖行为。但这一路来到研究所毕业,我的表现还算
突出,高中大学也都独自租屋在外打理生活至今,所以我想这是不冲突的,不要太担心。
孩子才三岁,他的身心都还没成熟到能够理解,转化很多事物。
他对于饮食,如厕,这些生活常规都还需要时间练习跟犯错的空间。
常听到一些老师或婆妈语重心长的说,孩子还是要打才好。
我也认为教育孩子在一些时候可以体罚,
但绝不是在他还懵懂时就用这么强烈的方式。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未来会自主思考,敢发表挺身而出意见
那么不要让他习惯“因为恐惧而服从”这件事情。
我的哥哥跟爸爸住,爸爸当时是大学教授,爷爷是日本华侨,所以哥哥在很严谨的教育里
长大,简单来讲也算是被揍到大
但哥哥比较听话吗?没有,他们在爸爸爷爷看不到的地方尽情去叛逆,打架,呼麻,一夜
情……等等,后来家中的变故,于是哥哥才慢慢走回来,32岁时的他告诉我:“玩累了,
接下来懒得再这么冲。”
尽管他一路第一志愿,现在事业也堪称顺利,可是是因为打出来的吗?看起来似乎不是。
孩子的规矩要教,可是在规矩之外,想让孩子体验到身为人的乐趣,喜欢自己还有生活,
而不是大了才想追寻与探索。
所以饮食应该是一种生活,于是我们有那么多人在研究料理,追求美食。
吃也是本能,吃多少更是自我的选择。
如果孩子只吃零食,那么应该是要让他理解为何人该吃正餐,零食只是点缀。若将“吃饭
是任务”的概念移植孩子身上,那么人生的乐趣就少了一样。
妈妈给孩子最好的,是自然的反应。
可是如果急于给予,孩子一抗拒就压制踏,那么孩子是无法理解这叫做爱。
我想不管是妳的孩子,或是每个看文章的大人,或多或少都能理解这样的矛盾心情。
而同样的,阿公阿嬷的溺爱是很常见的事情,有时我都想,那是他们在弥补过去身为父母
时所抑制住的宠爱,等到现在没有了直接的教养枷锁,不必直接负起孙子未来成败的责任
,于是他们像疼宠物一样的对待孙子,而身为父母的我们自认有责任所以觉得不行,可是
,那真的是很原始的心情。
让孩子拥有一点点这样的宠爱并非完全不好,所以有些时候妳借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
而是给自己与孩子的关系一点喘息空间。
同样的,他忘了去厕所,我们可以重新唤醒他的记忆,而不是抱怨他被宠坏。这样的抱怨
,是将对婆婆的不理解一起丢到孩子身上。
我不喜欢婆婆的一些教育方式,但我喜欢外子和她之间的信任感。观察之余,发现那是因
为婆婆很包容孩子。大概也是因为这样,所以外子的脾气一直很温和,做任何事都大大方
方的,面对错误也能坦然诚实,我想那是因为原生家庭给他很多安全感,让他知道即使不
用说谎也是可以被原谅的。加上看过许多孩子在一个循环里,因为怕被责骂,不管是故意
或非故意,会忍不住用谎言带过,不愿直接面对反省,接着被发现时当然是狠狠责备或处
罚,可是循环下来,他所一心学会的反而是如何避免被骂,而不是避免犯错。如果他能明
白爸妈是爱之深,责之切,会落入这种循环里吗?
常听到 养儿方知父母恩
这是因为自己体验了,才能真正感受到父母给的爱
所以,那么多人是在有了孩子以后,与父母和解,疗愈童年的心灵。
因此,尽管妳认为孩子是妳的命,妳用尽力气爱她,可是孩子现在无法理解这么深,他只
会觉得“不听话,父母打我,他们其实不那么爱我”就像妳婆婆小姑这些人对妳们处罚行
为的解读一样。
所以你和先生应该是再重新思考,你们的爱可以怎么表达,你们的教养还可以用什么方式
去实现。
许多小孩急着长大是因为误以为大人才自由,但等到长大才发现大人是最不自由的。
我最尊敬的辅导老老师曾对很多家长说,
别急着让孩子长大,也别让孩子急着长大。
当然,希望妳能好一点,有爱有快乐的妈妈,孩子才会有爱有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