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 关于家教问题

楼主: Jiorry (Jiory)   2015-05-09 03:03:26
婚姻版首PO,没有要战的意思((认真
前阵子看到了关于家教的系列文
印象中是什么不能跟长辈说你辛苦了开头的讨拍文开始的。
中间有一篇家里父亲是军人、家教甚严。那篇战有点凶。
我还没有结婚,所以我是作为一个,家里家教很严格的家庭出来的小孩
来发表一下心得的。也许正在婚姻中犹豫着家里规矩的可以参考下?
以及由于最近工作环境,短时间内看了很多的家庭后,的一些小建议...
其实满久前就想PO,只是工作很忙每天回家都已经没有思考的脑力了...
文可能有点长,抱歉。
OK首先,我们家的家教是真的,非常、非常严格。
小时候我超怕我爸,我爸的员工、工读生也都有说过他们觉得我跟妹妹很可怜之类的话。
有多严格就不赘述了,有兴趣可以去翻之前你辛苦了开头的系列文,基本上就是那样。
先说说我在据说很可怜的规矩们下这么长到现在二十多岁的感受吧。
说真的,我从来没有因为这些规定而觉得自己可怜过。
对小时候的我而言,那些是常态。是正常。
对我而言那些规矩不是规矩只是日常。不累的。
就像应该没人会觉得上厕所要脱裤子很累?
小朋友在决定自己要怎么样的时候本来就是模仿大人的行为,
如果在最初就一直是这样,小孩是从来不会觉得累的。
其实我想在养成这些家教的时候,累的是大人...
是大人会觉得麻烦不想再坚持、是大人得以身作责言传身教不能放松。
大我许多的堂表兄姊曾抱怨过,他们为了怕我们这些小的学到坏习惯
本来已经放松了的规矩又被重新立起来。
我当然知道之前的文战起来还扯到了嫁入的媳妇等等的问题,
但作为受这样的教育长大的小孩,很认真地说:
我很感激我的父母。
认真。
这个社会上,本来就有很多毛很多的人。
我自己本身是很大剌剌的性格,如果没有小时候严格养成的那些,我大概会被嫌弃惨。
被谁?
被正在审视你的面试官、被毛特别多的某些教授、被上司、被客户...
很多东西都是习惯成自然。
在长辈坐下或说坐以前不坐、坐姿该是如何站姿又该是如何、电话礼仪餐桌礼仪等等
这些都是走出社会后,因为习惯成自然而拥有的资本。
我现在正翘着脚在打字、跟兄弟姊妹朋友聚餐或聊天时也是各种坐没坐像,
可是跟上司吃饭、跟长辈聊天,就是能三个小时挺著腰杆坐三分之一椅还动作自然
在饭桌上就是能不用分神去注意那些繁杂的餐桌礼仪而是专注于谈话却不出错
接办公室电话或是跟客人应对就是不需要上司多教就知道该怎么遣词用字
礼仪这种东西,可以刻意,可是当他成自然时,给人的感觉会更舒服。
因为这个优势,我在应征家教时更容易、在打工有更多意外的机会学习各种经验
不管本质有多屁,这个说的严厉点称之为家教的东西,包装了我让我看起来不那么毛躁。
我想我以后还是会这么要求我的孩子,
或许他会像我小时候一样哭着大吼为什么谁家谁家不用我却要
但真的有一天他也许也会像我一样庆幸他有学到。
也许他不会,但我不想他以后抱怨谁谁谁毛很多是因为他因此而失去了什么机会。
另外针对这部分想说的是,我跟家里的关系并没有因此不好。
我跟父亲的矛盾从来不来自这些严格的要求。
对于这些“毛”,...恩我真的觉得这些是毛XDDDD,
我爸要求的有的没的大概比我家蠢狗冬天的厚毛还多。
但是对于我的未来,我的选择等等,我爸根本就是放任式教育。
他会给建议,但可以不管他当他放屁。
(当然他说的时候要很有规矩地听他说完、不可以打岔、对于提问要礼貌应答)
可是当他说了一堆让我去选音乐班但我还是连音乐班简章都不拿时,
我也从未被强迫、从未受到压力或责备。
也真的从小到大只看态度、从未因为成绩而被骂。
从来的烦恼都只是我希望让他骄傲而过多的在意他的期盼。
可是当我有一天想好认真地跟他说我想走他说不建议的商管类别的路线时,
他也只是听完,然后依据我的选择再次提出新的建议。
从国小国中我就会跟爸妈说各种莫名其妙的心事,
从哪个老师有够讨厌到哪个同学喜欢哪个同学、
从怎么办我篮球打好烂到怎么办我变胖了可是我还是想吃什么什么什么。
大学了也是总爱打电话回家然后每通都半小时,还是爸跟妈各半小时,
虽然开头总是要很有礼貌。可这并不妨碍我有礼貌完了之后跟他们开玩笑。
我们也有很亲暱的时光,
在某些特别的时候,例如某个节日、或某个考完大考的放松晚上
我们会没规矩的赖在沙发上一起喝啤酒或者抱着一桶冰淇淋一人一汤匙的挖著配电影
在某些特定的时段,我们一起开车去兜风,在车里大声唱歌脚翘在窗户边玩
我们也会撒娇说肚子好饿好饿然后就跑去偷捏两口菜,
可是不能先开动确实让小时候的我明白,不是我想要就可以不是肚子饿好可怜就最伟大。
但我也从未觉得不被疼宠。满桌按我们这些孩子的喜好做出的菜色已经足够说明所有。
...唔到这边我只是想说,
严苛的家教未必不好,也并不代表就会推开亲子关系
相对的,很多规矩让我理所当然地学会感谢、学会礼让跟分享。
这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学起来的。
可是在职场上社会上真的受益很多。
至于怎么操作才可以最好的维持亲子关系甚至加温,我想是另一门学问?
根本未婚的我根本没资格说XDDDD
然后是最近实习看到了不少父母与孩子后的心得。
我工作的环境很容易看到小孩,来办事的客人有不少会带着他们的孩子。
:哀呀小孩调皮点长大才聪明嘛!
这种理由真的很多。不要压抑孩子等等的,最后就成了溺爱。
...我跟朋友都封这些为突破天际的家教。
...可能从高中社团开始做了那么长时间幼教我实在不够有耐心,
所以才会想把这样的小孩骂一顿再把他们的父母丢到太平洋反省。
小孩很难以控管,真的。
可是你真的毫无作为,真的。
这样的父母实在不少,拜托,别说孩子会伤自尊之类的、说要夸奖式教育
会伤自尊是你该仔细想想怎么教导而非只是责骂来制止不对的行为,
而不是自以为孩子开心就好反正他又不坏然后把他溺爱死。
有一个词叫做捧杀。
又,我工作的地方会扯到一些人情往来;
我就看了不少,父母正值事业巅峰,但也是开始变老的五六十岁了,
却只能恨铁不成钢的样子、腆著脸求关系帮惹祸的孩子擦屁股。
孩子。那些蠢包比我这个还在实习还没毕业的学生大上将近十岁呢。
一脸纨酷满不在乎的模样在老父老母身旁,浑不在意的敷衍跟着说谢谢跟对不起。
这些“孩子”才不坏呢,只是被宠成智障了。
以上这段并不是要说一定要对孩子严格才行
只是想提醒,那个分寸那个度,很重要。
没有好与不好,甚至同一家人不同的性格需要的也是不同的。
就算不说是不是宠坏的问题,我也相信那些智障们不算少数也绝不是大多数。
只是社会有毛的人那么多,不用随时要求着孩子紧绷神经在家,
也该让他们起码知道也能适应这样的环境。
天知道他们以后会往哪个方向走、需要怎样的态度跟习惯才吃香呢。
小的时候可爱可爱当然没关系
可是小孩长得很快的。
他们很快就不是小孩了,他们很快会突然发现为什么原本的规则行不通了。
//
PS
打一打发现漏了这个点,但是又不知道加在哪
就直接很突兀地当PS吧XD
我的结婚对象如果家教没有那么严格,我会要求他做到同等
结婚是两个家的事情,每个家有每个家的规矩
他如果在我家人面前不能做到这些规矩,他要怎么跟我的家人相处呢?全家包容他?
当然我在他的家人面前就该学会没那么严谨的相处模式、或遵守独属他们家的习惯。
应该是结婚的两个人,分别要去适应对方的家庭的。
作者: candyyan (candyyan)   2015-05-09 03:54:00
谢谢分享
作者: tts0415 (矛盾)   2015-05-09 06:09:00
谢谢分享
作者: eva19452002 (^^)   2015-05-09 06:32:00
适当的家教OK,过度的家教就只是纯粹长辈在摆架子我认为家里是讲情的地方,不是礼仪训练公司
作者: loveducky (简单生活)   2015-05-09 06:55:00
我认为教育“态度”的确很重要但这些家教甚严的人通常都轻易的批评别人OS:这些人做不到什么事情,真没家教举著家教的大旗,用“自己的标准”放诸四海用更宽容的态度取代指正来面对不同环境成长的小孩更好
作者: eva19452002 (^^)   2015-05-09 07:31:00
推楼上
作者: wizhexe (黑着眼圈泛著泪光)   2015-05-09 07:37:00
谢谢分享
作者: shamanlin (点藏必须死)   2015-05-09 08:31:00
能保留家教还是尽量保留吧,在目前这种越来越自由放纵的风气,家教迟早会变成书中的故事
作者: sweetJ (嗯...是我)   2015-05-09 08:33:00
板上最爱批评辱骂别人的那个据说家庭教育很open, 反而是家教很严的u大讲话客气多了。所以家教严等于爱批评也不太准吧
作者: iloveannasui (坐看云起时)   2015-05-09 08:57:00
家教嘛,每个家庭各有一套。
作者: pseudogap (棒球·音乐·假文青)   2015-05-09 09:04:00
推e大和love大。
作者: mintiest   2015-05-09 11:35:00
请问这和婚姻板有什么关联?
作者: wowodog (汪汪)   2015-05-09 12:26:00
但这篇文章主题跟婚姻版有任何关系吗?
作者: Hamachan (镜花水月)   2015-05-09 12:52:00
写得很好
作者: tinabjqs (光)   2015-05-09 19:31:00
家教严格ok~~但我自己很怕跟这种人教朋友,觉得他规矩很多XD不过这篇跟这板看不出关联性
作者: st90166 (雪)   2015-05-10 03:26:00
有礼貌有家教是好事,但是不应该过度要求外人且摆架子,那时候那篇文章有引起争执应该就是因为这样
作者: ruixagi   2015-05-11 01:25:00
谢谢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