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还是很感谢大家分享许许多多不同的经验,
从这些经验里面,个人的浅见在于:
这篇文章确实挑战到两个较有讨论空间的议题,一个是母亲角色,一个是文化教育。
其实最多的疑虑无非就是既然自己没有能力陪在小孩身边,为什么要生他来当个失格
的母亲?我想这个想法是在于我对于"小孩"以及"家庭"的解读并非"我的"小孩与
"总是团聚的家庭",由于我认为小孩是家人的一部分,他是我老公的小孩,
是我父母与公婆的孙子,是我弟媳小孩的手足,我希望他能长大成人,并成为
有自己想法,勇敢,能独立自主并且乐观正向的人,因此在一些观念与认知上,或许
我不会认为一定要靠"实体"的母亲总是在身边陪伴,我认为实体的家人们(爸爸、
爷爷奶奶、兄弟姊妹外公外婆等)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扮演陪伴角色,
然而我并不认为母亲角色可以被取代,而是当现实生活由于某些原因而必须暂时
缺席家庭的时候,父母是怎么呈现自己让小孩去感受的,或许比总是陪伴在身边更重要;
由于我相信不论缺席哪一方,都会使小孩感到孤单,但这也是这样的生活型态无法改变
的事实,但是缺席就不适合当个好母亲、不适合生孩子、孩子会很可怜种种的可能性,
我更想了解的是所谓的不在身边难道就不能时时刻刻给予关怀,陪他聊天,分享他的
喜怒哀乐吗? 许多人不了解怎么能舍得离开小孩外出工作,我想由于每个人的承受度不
同,但并非"舍得离开"="没有母爱雷达",只是我对于他的爱并不是以陪伴来表现,
而这样的表现方式大多是由父亲来担任,因此也通常比较不会被质疑。
所以回过头来说,外出工作=失格的母亲是否也意味着许多失格的父亲也充斥在我们社
会中,陪伴的角色我想无论是父亲或母亲一样重要,如果基于母亲不在身边而失去拥有
小孩的权利,是否许多台商家庭也都是失格的家庭呢?
许多版友分享了过去父母不在身边的经验,部分造成一些心理影响例如较没有安全感,
较不亲密等等,大家也知道这些不是一定会,也反问我要不要赌,但我比较相信的是
成因而不是运气;我并不是要把这件事当成实验来做对照,而是我与周围许多友人聊过
关于这类的事情,发现倘若距离是幸福与不幸福小孩都有的因素,唯一的差异是在于
父母亲对自己的关心程度。我认同距离绝对会影响到关心的方式与程度甚至成效,所以
父母必须要努力找到一个平衡透过其他的方式来维持与小孩间的感情。而小孩与自己
亲不亲的问题,我想亲暱的认知在每个人的习惯与认知都不同,亲子关系只是相敬如宾
或是热情的无话不谈可能没有一个绝对值。
因此外出的父母在生活上或是事业上能不能受到小孩的尊敬,有没有成为一个不错的
学习对象我想是影响小孩对于父母观感,甚至是与父母亲这段关系是否良好的主要原
因之一。部分的父母是自己生活也一团糟(另组家庭、经济拮据或是对小孩不闻不问),
当自己没有做为一个良好的典范的时候,小孩认为这个所谓的
父母"老子都不老子了"(许多版友们分享的包括:父母离家的态度包括对自己的漠
关心、其他长辈怎么告诉你/看待你爸妈不在的态度),
抗拒联系感情的背后是否也代表着他们并不认为这个父母"配做自己的父母"?
因此当正当理由离家工作的时候,如能让小孩了解原因,以及尽量
做到如同正常家庭般的参与小孩的心情过程,连同其他家人的正向气氛,
这里想要了解的是:许多小孩埋怨父母,是因为距离因素,还是父母的态度因素?
(距离与态度我想并非因果关系,透过许多方式虽不能取代零距离,但仍旧不是
影响小孩对父母观感的"主因"。)
至于在小孩什么时候送出国的计画,只是先了解一下,身边许多小留学生受到不平等
对待还是有,但是这些就是小留学生的必经过程,如果小孩到了国中坚持不想出国,
做妈妈的我是不会逼他的。很感谢版友们提醒的许多事项,但还是要再次强调的是
自己只是希望把所有的选择都做一个比较与了解,所谓的失格父母可能又要再开另外
一个议题来做讨论了。
※ 引述《moknaa (呆呆)》之铭言:
: ※ 引述《Cauchy2008 ()》之铭言:
: : 原po的问题可能主要在:
: : 父母一方在小孩成长中缺席的影响。
: : 其实我有些同学也是自小父母分隔两地,
: : 他们的亲子关系看起来都不错,
: : 但因不知道他们真正的心情如何,
: : 选择分享自己的经历。
: : 严格上来说,我家只称得上伪单亲。
: : 爸爸在我上幼儿园时出国念书,
: : 三年后回国,即没日夜的拼研究,
: : 甚至假日也待在学校。
: : 上大学之前,
: : 我每天与爸爸相处的时间,
: : 只有晚餐时的短短一两小时。
: : 而这时间,也大多在吃饭配电视。
: : 所以从小我就跟妈妈比较亲。
: : 快乐的事丶难过的事丶学校的事丶
: : 还有暗恋的心事都只跟妈妈讲。
: : 生病了、受伤了,也只希望妈妈陪在身边。
: : 到现在出国了,
: : 跟妈妈在Skype 上有讲不完的话,
: : 跟爸爸却常常陷入相对两无言。
: : 但这代表我不爱爸爸吗?
: : 好像也不是…
: : 从小妈妈就常常跟我说:
: : “爸爸努力赚钱,买好多的玩具给你。”
: : “你看爸爸多疼你,知道你爱吃这个,特地留下的。”
: : 还有很多很多,教我从枝微末节,体会爸爸不在身边,却若隐若现的爱。
: : 当爸爸说:“我们要来庆祝一下!”
: : (在我跟初恋分手满一年时)
: : 当爸爸把绿豆都吃光只剩汤在冰箱,
: : (因为我只喝汤)
: : 我知道他爱我。
: : 而当年爸爸从国外寄回来的小狗卡片
: : 就这样静静的在书桌上陪了我20年。
: : 其实当时妈妈一肩扛起家事、小孩,
: : 未必没有怨言,而且她还要上班。
: : 如果她老是说:
: : “你爸为了梦想弃家不顾,真是自私又任性。”
: : “你爸一点都不负责,都不照顾你,都是我在做。”
: : 之类的,我想我对爸爸的情感应该会减弱不少。
: : 所以若父母有一方无法陪小孩成长的话,
: : 另一方的态度是影响小孩的关键。
: : 这点原po真的要和先生好好讨论,
: : 先生不情愿的话,受伤最大的会是小孩。
: : 现在的我依然跟爸爸不亲,
: : 但是看到他开刀住院我会心疼。
所以我才想讨论的是,一般小孩对于父母不再身边的认知,很多时候是来自家人对于
这件事的态度;正因为家人的支持,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想法,并想听听看过来人的经验
分享,许多版友们所分享的家人分离的状况,如果并非正当的理由,或是家人有一部
分不支持,都有可能造成小孩对于分离的的负面想像。
: 原本只是担心父母双方都不在孩子身边
: 孩子是给保母带大或没人顾
: 才会建议原PO还是和孩子在一起
: 但既然有父亲,有婆家娘家人呵护
: 为何原PO不能到异地工作
: 从小我的父亲在新竹工作
: 大概一星期回来一次,有时两次
: 我跟父亲反而比妈妈亲
: 小朋友当然了解父母为了工作必须远行
: 现在科技这么发达
: 不在孩子身边也能参与他们的生活
: 我父亲每天和我通电话
: 记得我的喜好,
: 只要在家都尽可能陪伴家人
: 带我出去玩,煮饭给我吃
: 比负责管教我的母亲,我跟父亲感情好多了
: 小时候还希望不要有妈妈有爸爸就好
: 重点是相处时如何度过,用什么态度共处
: 小孩根本谁对他好他就跟谁亲
: 在幼年时期有人陪伴,有人关心爱护他
: 有个安稳的家,有会回家的家人
: 不要突然换到陌生的环境
: 身心也能很健全
: 会和孩子不亲是没参与孩子的生活
: 没去了解他体谅他
: 跟是不是在身边没太大的关系
自己的浅见也是认为如果两家人都是正面的心态的看待两地工作的状况,
虽然隔海,虽然透过科技,但若用心参与孩子的每一个心情,
并认真的给予意见与支持,虽然难免孤单但至少能够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