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讨论] 有小孩的好处

楼主: dorakao (20岁希望更用功)   2014-03-02 16:34:54
※ 引述《cerberas (红书的孩子￾ )》之铭言:
: 我自己来列举生小孩的好处 (但因人而异不见得适用于每个人喔)
: 1.自己和老公可以有机会当爸爸和妈妈妈妈体会不一样的心情与生命层次
: 2.我爸妈和公婆可以含饴弄孙XD
: 3.有机会学习如何无条件去孕育并且爱护一个小生命
: 4.人生有定下来的感觉不像单身时只是为自己着想... 也比较少怀疑生命的意义
: 5.婚姻里光是和老公忙小孩就够妳忙的很有生活重心和共通话题
: 6.看到孩子一天天长大身上有你和老公的各项特质感觉很奇妙
: 7.知道自己也被孩子深深爱着的那种感动无以复加...
: 已上是我自己亲身经验认为有小孩的好处啦~~~
: 现在的我和老公反而无法想像没有小孩的生命和生活到底会是怎样XDD
: 建议你去看一本书或许可以找到你要的答案
: 《经济新潮社》出版的“生个孩子吧:一个经济学家的真诚建议”
既然有人开了正方书单 让我来提供反方书单好了
最近在看这本书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85291 半幸福婚姻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30201
天下出版的 因此这里有书中的经典节录
男女在家庭中可能拥有如“男女主人”、“丈夫与妻子”和“父母”等角色。过去,照顾孩
子的“父母”角色,常不见得是第一选项。
但在今日,孩子的地位已经登上了王座,高高在上。
小孩的教养在现在社会中,成了一门特殊专精的学问,也因此形成了,一对夫妻不是不敢生
小孩,就是当决定要有小孩后,完全以小孩为中心的两种极端。
这为婚姻带来了压力。夫妻变得不再对“婚姻”有承诺或执著,而只对“父母”这个角色投
入。哈格甚至将小孩称为“新配偶”。
这本书探讨工作 生育 金钱等等面向对于婚姻的影响
可以说是偏社会观察的书 而不是婚姻辅导的书
关于生育的篇章 在此整理一些重点如下:
'现在的婚姻,因为性解放和女权的浪潮之下,结婚的理由已经和性或金钱经济面脱钩。
因此婚姻中最强的向心力仅剩下生小孩。
然而吊诡的是,有了孩子的婚姻,却也最容易因为孩子而离婚。
原本亲密的两人生育后的身分在婚姻中往往只剩下亲职,而非配偶。
甚至孩子就是彼此的新配偶,仿佛亲职是生育后两人对彼此仅剩的责任,
也是唯一的责任。'
'一旦生儿育女,所有成人的需求,阅读、思考、旅游、休闲、社交...
都被远远的压缩和排挤,一旦配偶有一方想要有自己的时间喘口气,
就会被另一方指责为自私、逃避。
两人对育儿与独处时间的调配,往往成了步步为营的战争'
'我们这个时代是否无线上纲的将亲职的地位远远的越过婚姻呢?'
'笔者连续访问了十个已婚有子女的男人,试问如果没有子女,您是否还会存续婚姻。
只有两个男人回答是。'
作者: djboy (雞尾酒)   2014-03-02 16:56:00
有趣的书,以上述介绍来看,有将问题写出来。
作者: djboy (雞尾酒)   2014-03-02 16:57:00
那个离婚率,我还真想去查查。赖皮大,麻烦你查一下了,谢谢!!
作者: djboy (雞尾酒)   2014-03-02 17:38:00
查了一下,比较明确的数字是:美国的离婚夫妻中,66%是没有小孩的
作者: djboy (雞尾酒)   2014-03-02 17:41:00
作者: djboy (雞尾酒)   2014-03-02 17:51:00
有关 是否拥有孩子对离婚率 的影响,就没有明确的数字。
作者: djboy (雞尾酒)   2014-03-02 17:52:00
文章中仅有表示“差不多”,这个就很模糊了。可能要找专业的论文来看。
作者: minicheertkd   2014-03-02 20:33:00
先求离婚不吃亏 再想结婚
作者: leprosy (上班好辛苦)   2014-03-02 20:35:00
这跟我有啥关系?
楼主: dorakao (20岁希望更用功)   2014-03-02 20:51:00
当然没关系啊 不爽不要看嘛
作者: djboy (雞尾酒)   2014-03-02 21:06:00
赖皮大,因为你平常都会查些医科论文吧,顺便就查一下像我这种没有帐号和资源的人,查论文就很麻烦了
作者: leprosy (上班好辛苦)   2014-03-02 21:44:00
生小孩子还要分析好处坏处的 很是麻烦
作者: leprosy (上班好辛苦)   2014-03-02 21:45:00
这种事情每个人都会找合乎自己意向的论点来看啦
作者: djboy (雞尾酒)   2014-03-02 21:54:00
我只是好奇那个数据而己~~~
作者: djboy (雞尾酒)   2014-03-02 21:58:00
就像当时看到“同居过而结婚”的离婚率,高于“未同居过”这与一般同居试婚的概念完全相反。
作者: pastoris (tu es ma came)   2014-03-02 22:04:00
生物性的本能欲望能否被理性思考压抑吗?
作者: leprosy (上班好辛苦)   2014-03-02 22:05:00
如果就小孩数与最小的小孩年纪来看,欧洲几个国家的统计是
作者: leprosy (上班好辛苦)   2014-03-02 22:06:00
有小孩或者小孩小的,统计上婚姻比没有小孩的稳固但是我不知道台湾有没有做过这种研究
作者: leprosy (上班好辛苦)   2014-03-02 22:07:00
不过当小孩子大了到学龄,有些研究就发现离婚率接近无小孩
作者: leprosy (上班好辛苦)   2014-03-02 22:08:00
家庭,所以或许可以这么想:小孩还小的时候,对于婚姻稳定是可能有帮忙的,但是这种统计研究的问题在于它很难评估婚姻
作者: leprosy (上班好辛苦)   2014-03-02 22:09:00
的品质,所以光看有没有离婚说不得准.
作者: aqwe (乱世小书僮)   2014-03-02 22:11:00
有相关 不代表有因果关系
作者: yiro (小峱峱分身的orz 我现在)   2014-03-02 22:23:00
好棒的书
楼主: dorakao (20岁希望更用功)   2014-03-02 22:56:00
不认为小孩是稳固婚姻的助力 而是留在婚姻中的借口
作者: djboy (雞尾酒)   2014-03-02 22:58:00
谢谢啦~~~
楼主: dorakao (20岁希望更用功)   2014-03-02 23:00:00
个人的解读是可以生 但是两人的生活不要以小孩为中心毕竟孩子会长大单飞 完全以孩子为重心 配偶孤独 自己也失
楼主: dorakao (20岁希望更用功)   2014-03-02 23:01:00
落 还是要以夫妻为中心较佳
作者: caroline4247   2014-03-03 08:01:00
谢谢分享!
作者: mavisQ (cheshire cat)   2014-03-03 10:34:00
恩 同意 另外我也觉得婚姻中的重点是要先父母才是小孩
作者: mavisQ (cheshire cat)   2014-03-03 10:35:00
但很多人都本末倒置 让小孩成为家里的重心 一个没有夫妻的家庭 是很难维系的 然后小孩因为习惯家中以自己为重心 也会
作者: mavisQ (cheshire cat)   2014-03-03 10:36:00
有种"世界绕着他转"的错觉 产生这么多公主王子
作者: janisyu (Janis)   2014-03-03 13:31:00
谢谢分享,手刀订购!
作者: minicheertkd   2014-03-03 17:01:00
如果没有要小孩的话 家庭的组织意义是啥??
作者: saapf222 (天真)   2014-03-03 17:25:00
楼上觉得没小孩就没家庭组织意义,但他人不一定这么认为
楼主: dorakao (20岁希望更用功)   2014-03-03 18:49:00
没小孩的夫妻有稳定成长的趋势唷 他们的婚姻还相对稳定咧
作者: mitomo (mitomo)   2014-03-03 19:08:00
推~ & dora大分享的"大事幻觉论"太犀利了,我就觉得小孩的人生是他自己的,所以我连快乐的幻觉都没得到,只感受到失去自己人生的痛苦...orz
楼主: dorakao (20岁希望更用功)   2014-03-03 19:25:00
很多资料会令人越看越不敢生 但每次跟可爱的宝宝玩又很期待自己也有一个真的很矛盾
作者: HEEE (..)   2014-03-03 20:17:00
现在配偶若无生育能力就可以诉请离婚,感觉法律上结婚还是以
作者: HEEE (..)   2014-03-03 20:18:00
繁衍下一代为目的.我是不喜欢这个法律啦.
作者: minicheertkd   2014-03-04 00:22:00
家庭是以繁殖为核心目的构建的组织...
作者: minicheertkd   2014-03-04 00:23:00
当然也能作为感情的桶箍 可是也有其他方式能达到
作者: pseudogap (棒球·音乐·假文青)   2014-03-04 07:21:00
楼主: dorakao (20岁希望更用功)   2014-03-04 09:36:00
最近有个婚后发现老公只有五公分 诉请离婚成功的案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