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前,如果有人说我像我妈,
无论是长相还是个性,我一定会怀疑的说:“有吗?”
而第一次见识到家庭的潜移默化,是婚后我父母来拜访新家。
闲聊中妈妈看着厨房内的各式锅具,
很轻易的就辨别出哪一个原本是我的,
而哪一个原本属于我先生。
“你怎么猜得这么准!”
“外面干净的是你的,外面都是油渍的是你先生的。”
之后婆婆来跟我们住半年,我才知道他们家的习惯是不洗外锅。
锅子晾干后直接摆在灶台上,煮菜时爆出来的油便会溅到旁边没在使用的锅上。
而先生出国后也像我一样,默默承袭著家里的做事方式。
另一例是婆婆没有用碗篮的习惯,
她通常用抹布把刚洗完的碗擦干后,就收回柜子里去。
那时我才恍然大悟:
为什么婚前到先生租屋处,他的碗篮有座比萨斜塔。
(对他来说那是收纳碗的地方,不是晾的地方。)
再来是处理家务,小孩出生后我的口头禅变成了:
“能马上做的就马上处理掉,不要等一下。”
“擦地的话,顺便把桌角、柜子下缘,还有立灯、电扇的底座擦一擦。”
“为什么你不能自动一点呢?老是要人叫,不叫就不做。”
“家里有那么多事,我还要工作耶!什么事都要我惦记着,要是我忘了就没人做。”
有时候脱口而出的那一瞬间,自己都会觉得:“天阿,我怎么那么像我妈!”
记得小时候擦地时,妈妈也是唸一堆“顺便…顺便…”
但当时赶着交差了事去打电动,小声的偷偷回了句:“一点都不顺。”
自动、还有叫人这点,也是我以前很不屑的,
总觉得“你叫了我就做事”已经很好了,为什么还要生气?
等到自己结婚生子了,才知道妈妈发怒的点。
可能是两家的爸爸都比较少跟小孩相处,
先生跟我都受自己妈妈的影响多点。
譬如说先生的慢郎中,和我的急惊风个性。
有次拆信发现一张小孩的诊所帐单,但先生正在厕所,我就手刀在网上付了。
先生出来后埋怨:“你就不能等个两三分钟,先让我过目一下?”(答曰:不能。)
有趣的是两家父母都是慢郎中+急惊风的组合,只是性别颠倒。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类似的经验?
本来不觉得自己和父母相似,甚至不认同他们的某些观念、做事方法。
但婚后和另一半在生活细节的磨合中,
发现自己和父母惊人的相似处,与原生家庭无远弗届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