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缺角的天伦梦|爱与平等 欢迎来到我们家

楼主: sony577 (双姓:《姓名权》平等!)   2022-04-26 07:41:24
2022/04/22 21:00
缺角的天伦梦|爱与平等 欢迎来到我们家|华视新闻杂志
Siku Yaway 采访/撰稿 张书尧 卢松佑 摄影/剪辑 / 台北市
2019年5月17日,台湾写下历史,成为亚洲第一个同婚合法国家,但同婚专法通过后,同
性伴侣们幸福了吗?成家的梦想还有哪些缺憾呢?其实同志的求子梦,在现实中仍困难重
重,像是想以人工生殖,拥有自己的孩子,目前在台湾并不允许,只能到国外进行。若是
想办理收养,同样也很艰辛,因为现行法律,只允许同志收养伴侣的亲生子女,或“单身
”收养无血缘的孩子。同婚专法届满三周年,同志家庭的未竟之志还有哪些?华视采访团
队带您深入了解。
紧抱着女儿,踏进台北市信义户政事务所,进行亲子收养登记。围爸、喵爸一家三口,
2022年1月13日这天,终于在法律上团圆。同志家庭成员喵爸说:“我是喵爸,就是终于
这一刻终于到了,我很期待,等一下我的小孩的身分证上面,能够出现我的名字。”
同志家庭成员围爸说:“今天在法律上,让孩子有了双亲的保护,我觉得这个判决,真的
真的非常不容易。尤其是被,被迫单亲的这段日子,真的很不容易。喵爸他没有办法请育
婴留职停薪,休学没有办法延长,没有办法签署任何的医疗同意。”
围爸与喵爸,大学时相识、相恋。2019年围爸收养了当时才5个月大的女儿肉肉,同年5月
,《司法院释字第748号解释施行法》,也就是同婚专法通过,两人正式结婚。喵爸也打
算收养肉肉,但层层卡关,因为同婚专法第20条,规定双方当事人之一方收养他方之亲生
子女时,准用民法关于收养之规定。也就是说同性配偶一方,只能收养另一方的亲生子女

为了突破困境,两人决定打官司争取,正面迎战法条的不完善。围爸说:“同志共同收养
,我觉得是我们婚姻平权,仍然等待修法的最后一哩路。”收养是爱的接力,他们的收养
之路,从一个人到一个家庭,却走了五年才走到,也成了全台第一对同志无血缘收养家庭

律师林子凌说:“本来预期这是一条很漫长的路,谢谢司法事务官,他透过社政单位的一
个社工访视,引用了儿童权利公约,勇敢地做出本件的裁定,让他们成为法律上真正的一
家人。”
其实台湾还有很多的同志家庭,正苦苦等待。同志家庭成员怡如说:“我们当然希望全面
地改变法律的状态”。怡如和怡伶,交往超过十年,三岁的阳阳是怡如婚前单独收养的孩
子。
沉浸在自己的小天地,坐在怡伶妈咪身上荡秋千,这是阳阳平时在家,最喜欢做的事情。
由于专法只接受同志单身收养,仍排除共同收养小孩的权利,因此尽管怡伶是孩子成长路
上,另一位重要照顾者,却只能是孩子法律上的陌生人。
同志家庭成员怡伶说:“怡如是联系我跟阳阳,唯一的法律上的关系。假设这个怡如出了
什么事,那我们就这一家子就散了,而这也是我们最害怕的。老实说生活上的法条让我们
不方便,那些都还可以忍受,可是就唯独这一点,想到我就会很心痛。”
怡如说:“我们现在想要向法院申请接续收养,因为我跟怡伶已经结婚了,要申请她也可
以同时是我的小孩的妈妈。不过这个在现有的法律上,是没有法条可以依循的,我们二审
去年年底的时候开庭,现在在等二审的结果,看是不是能申请释宪。”
迎接阳阳的到来,从出柜到求子,她们的育儿梦,都在台湾社会的异样眼光中,辛苦前行
。怡伶说:“去国外做人工生殖的时候,并没有很顺利。做这个决定,我们两个压力都有
点大,因为每一、两个礼拜,就要有一笔现金。”
坎坷的求子路,怡如先在台湾取卵冻卵,并将卵送出国,接着她们飞到柬埔寨,满心期待
以为将迎接新生命的到来。怡伶说:“一到那之后,他就说你们这个状况,怎么还可以出
国。我们两个大傻眼,因为我们只差最后的程序。医生把我们骂个臭头,说如果真的要做
,钱还是给你花,但是机率很低。”
人工生殖这条路失败了,怡如、怡伶转而决定领养小孩,在此之前,先办了一场公开盛大
的婚宴。怡伶说:“因为要迎接阳阳来,他来我们不用遮遮掩掩,两个妈妈都是一样很健
康,很公开的状态。我传一封长长的讯息给我爸,边打边哭,写说我们的爱跟其他人,没
有什么不一样。结婚那一天早上,我不知道我爸到底会不会出现,结果那天他来了,给了
我一样东西,我把它打开眼泪就马上掉下来,因为打开看的时候,是一个金戒指,是一个
长辈给晚辈结婚的祝福。”
怡伶说:“我们过年一带小孩回去,到他们面前,大家都是看着我们跟小孩,有一种爱的
连结。在那时候我觉得,所有的立场、所有的价值观,都会被先摆到一边去。我们就是活
生生,在他们面前生活,我觉得长辈给出我们的爱,是多了一分很大很大的包容跟接纳。

有了孩子,让家更圆满,还有更多家庭,期待法律公平对待,不再有人权的模糊空间。45
岁的Gary、31岁的Peter,拥有一对三岁大的双胞胎男宝宝,陪着两个宝贝玩,绕着双宝
的世界,就是一家四口的日常。
同志家庭成员Gary说:“我现在在煮松饼,帮他们做松饼,因为礼拜天是松饼日。”Gary
说:“一开始其实完全没想过要生两个,但那时候我的孕母她不排斥两个胚胎”。Gary说
:“在有小朋友之前,其实我有透过其它的方式,例如跟女同志协议结婚,但后来其实都
没有结果。”
Gary说:“那时候跟女同志是因为想生小孩,可是那跟那位女同志是不认识的。因为不认
识,后来觉得有一些风险,不知道会不会发生什么事,不知道她会不会来争孩子。后来我
知道有代孕这条路。”
台湾是亚洲第一个同性婚姻合法化国家,但现行《人工生殖法》的规范,只适用于异性不
孕夫妻,因此同性伴侣想要求子,必须远渡重洋,花上动辄百万元,只为寻求一线生机。
Gary说:“我觉得代孕我算比较幸运,只花了大概600万一次就成功。”
戴着电子耳,弟弟Mayson因为听觉神经病变,听力有些受损。不过刚出生时,他就因病危
被医护称作圣诞奇蹟。Gary说:“我们算幸运但也不幸,小朋友出生的时候,有坏死性肠
炎。”Gary说:“这里面印象最深刻的,是这张照片。最困难、最辛苦是在,小朋友出生
之后需要住院,医疗费用是250万美金。我也想过说没有保险公司可以支援的话,可能状
况就是一辈子负债。现在也在吵说,台湾要不要合法代孕,这件事情我当然就满支持的,
我会觉得如果可以的话,何必要飞到美国去做这件事情。”
而Gary的妈妈,从一开始的不能接受和他大吵、冷战好几周,但因为爱自己的孩子,也调
整了心态。原本观念很传统,但阿妈爱孙的心很热切,亲情更化解了所有对立和分歧。
面对镜头笑个不停,还在牙牙学语的小男孩调皮活泼,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心。同志家庭
成员Peter说:“他有时候回来会问说,妈妈在哪边。我们就会跟他说,妈妈在不同的国
家在美国,我们以后有机会,可以去找她玩。但他不会想说,那为什么有爸爸、有爹地,
对他来说就是一个很平常的事情。”
Gary说:“他问的时候我都会老实跟他讲,我们两个爸爸喜欢彼此,我们想要小孩,所以
我们就请美国的妈妈,帮你们爸爸生下来,我们再带你们回台湾生活,所以没有跟你们妈
妈住在一起。有人是有一个爸爸、一个妈妈,像你们有两个爸爸。然后他会说,我没有两
个爸爸,我是一个爸爸、一个爹地。”
记者Siku Yaway说:“2021年堪称是台湾人,结婚生子最冷的一年。不管是出生人口,或
者是结婚率,双双创下历史新低,不过同志家庭在同婚专法通过之后,渴望拥有自己的孩
子。因此透过各种管道,不断寻求出路。”
台湾同志家庭权益促进会祕书长黎璿萍说:“从2017年正式统计生养咨询的数据之后,光
是人工生殖,就有近2,000多人的同志生养咨询。在2019年5月24日之后,直到2021年年底
,高达687人是来咨询同志如何进行人工生殖,等于说有三分之一的咨询比例,都是落在
同婚通过之后。
在无血缘收养这端同样也是,我们从2017年之后,将近700多位的同志朋友,是来进行无
血缘收养的咨询,也有将近352位同志朋友,是在同婚通过之后,想要进一步地来理解,
无血缘收养的流程。但是大家理解之后,就会发现是空欢喜一场。原来人工生殖还不行,
原来无血缘收养还要先离婚,恢复法律上单身之后,才有办法进行收养。”
当少子化愈来愈严重,许多同志伴侣却逆势前行。不少人付出高额代价,只为一圆育儿梦
想。同志人权运动志工祁家威(2014.12.14)说:“同性恋目前在精神医学界,非常肯定的
是一个正常人。那婚姻的殿堂,是一个对的事情,为什么对的人不能做对的事情。”
回顾过去,争取同志人权,前人胼手胝足,一步跨一步。婚姻平权大平台总召吕欣洁
(2019.05.17)说:“谢谢大家跟我们一起,在下雨的时候等到天晴。”
台湾在2019年迎来同婚专法,但现实生活中,平权天平仍有倾斜。立法委员范云说:“这
是纳税公民平等成家的权利,不要让他们在登记,或拿出文件的时候,会觉得被标志化、
标签化、被歧视。那这其实也是符合儿童的最佳利益。”
怡伶说:“我们倾其所能给他爱,被爱的小孩长到这个社会,不管他是同志家庭还是异性
恋家庭,他就会是爱的开枝散叶。”
或许社会对爱的想像也需要拓宽,突破了性别与血缘。他们为自己的人权奋战,也努力争
取想当一辈子的家人,看见多元家庭的真情面貌,社会的理解、法律的平等,都能让他们
的家,更圆满美好。
https://news.cts.com.tw/cts/general/202204/202204222078217.html
作者: marathons ( 豆娘 囊鼠 蜂鸟 )   2022-04-27 02:43:00
教母在多板被水桶,到处流窜洗文贴签名档宣教.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