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小提醒:若您不善阅读长文,本篇并不以您为目标受众,建议默默滑走,人要学习藏拙。
简单再复述几个回应:因为愚突然发现无论征友或自介都几乎不会列出收入作为参考,所以写出来分享。像Grayi(原文下27楼)回应也觉得有意思,这样我就开心了。更棒的是得到dierguarder提供观点补足我原本的盲点:除了同性恋本就是少数族群(全人口11%?),考量进高收入职别的男女组成比例,再加权男女薪资水准差距,母体数相较普通婚活男女真的少很多,这大概才是没那么多余裕好选择的主因。通篇类似普遍性的文化研究,毫无涉及敝人本身征求或应征意图。既不是来炫耀收入征友,也不是拐弯抹角求包养,更不是提倡门当户对收费平台,这样中立立场应该렊觍钽蟮馫z性讨论不歪楼了吧。
还是要强调我讨论的整体ptt用户随着年岁累积,除了单纯谈恋爱,是否也有考量进现实生活面的规划。我小时候也是除了那种“我不想努力了”纯戏谑的玩笑话,从没想望过另一半的社经地位或经济能力该是怎样才好,只想找个人好好爱而已。当恋爱履历空白时,多数人都正向表列,喜欢的特点列得洋洋洒洒;每一次失恋/分手/告别,都让人更认识自己的能耐,标记下难以忍受/不愿再受的负面特征。例如被婆家欺负过而想找孤儿吧不是啦例如远距离恋爱无法适应而只征求同一选区的。所以每个人的列表都随着独特的人生际遇滚动修正著,产生各种特殊指标组合:有人要对
八字/星座/紫微,有人要审年龄/身高/体重。也没有人去规劝征求者别太侷限这些,不然一堆排斥tomboy的岂不都该被劝说皮相如字面肤浅,女孩儿的善解人意、温香暖玉又怎是T/P分类所能定义巴拉巴拉(话说长发T、娘T什么的,也是个好广的光谱可细探
)。以征求者来看,期望值可能不是决定性条件,但总是个客观定量的参考值,就像BMI一样。这里我其实本来没有想要指涉到后话,那些金钱观、价值观、存多花多什么的,用BMI譬喻就像是没有要拿林书豪比连胜文、不打算分析整张InBody。如果整个拉版几乎都没人要求过BMI,你就会觉得奇怪了吧。话说回来,chayanne回文与其下讨论串开启的收支平衡新讨论主题也很精彩,像是赚多花多美其名为生活品质。另外如果不考虑后代,财务配置就会与普通夫妻有很大的差异。
“国立大学学士毕业、运输业、年收60~80W”vs “喜欢吃美食、爬山旅游、看传记电影”资讯量差异大概是这种感觉吧?(真的不是我,只是瞎凑举例)总之,至少下次又有人提了学经历收入条件(原文下回文表示并不是从未发生),目前氛围是要尊重/包容,在成交量如此有限的市场,就别嘘人家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