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09 06:00 联合报 / 林大资
身为一名男同志,在与男友交往八年后,今年我们终于决定步入礼堂。
我们的婚宴举办在五月初,挑日期时,除了要选农民历上的好日子,也不想太靠近立法院
同婚法最终表决日,不希望中间的波折影响办喜事的心情。最终雨过天晴,看见彩虹,我
和先生顺利更换身分证,配偶栏上多了彼此的名字。
我和先生订婚时,有人问道:“在一起就好,为什么要结婚?”其实也不无道理。撇开报
税和财产等现实考量,男同志在现行规定下无法收养小孩,又无法自然生育后代,这个婚
结或不结真的有差吗?
对我来说,这真的是个人选择。以我自身为例,我小时候就向往结婚,希望如我父母般相
爱地组成家庭──但在中学察觉自己的性向后,这个梦就碎了……直到同婚释宪才重新点
燃我们的希望。这个梦圆或不圆,日子依旧要过,但当它实现了,心里那道缺憾仿佛被抚
平,我也成为一个更完整的人。
从“男友”变成“丈夫”,生活上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婚礼结束,我们各自回到忙碌
的工作岗位。早出晚归是夫夫日常,往往每天只能在床上集合,梦中约会──尽管时常开
玩笑说我们是“冬天揽牢牢,热天束一边”,却也充满平淡生活的甜蜜。相处愈多年,
愈同意再优越的外在条件,也终有习以为常的一天。可以找到一个能安心相伴的人,比什
么都珍贵。
尽管在结婚前,我和先生与彼此的家人已经很熟,婚礼上双方家长也悉数出席表示祝福,
但我们心里都知道,传统一辈的父母面对同婚,心里绝对仍有千百个结需要解。他们的出
席就已代表对我们满满的爱,接下来,就要靠我们以时间和行动证明,就算同志无法真的
让两家血脉结合,但我们还是可以用爱,成为彼此真正的家人。
这一路走来,虽然我们也都经历出柜后的家庭震荡,但说实在的,我们受了老天爷许多眷
顾:出生在父母都很温和的家庭,所处的职场与人际圈对同志十分友善,然后恰巧搭上台
湾人权向前迈进的列车,得以顺利完成终身大事。
然而我们也十分明白,同婚路上并没有所谓的“成功经验”能够分享,就算法律通过了,
仍有非常多的同志朋友难以面对家庭压力与社会歧视,选择继续留在暗柜之中。我们唯一
能做的,就是认真工作、好好生活,让更多人看见:同志和所有人并没有不一样,我们都
在努力追求充满爱与幸福的人生。
https://udn.com/news/story/11325/4033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