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很犹豫要不要回文,那也有可能因为一时心情删文先在此说明。我并不会对贴标签这件事有芥蒂,但我希望任何人都能以各种观点拥有话语权,但还是先说我目前是重度忧郁与解离性人格疾患缠身,同时也是临床心理相关背景。
但这两点不能代表我说出了全体病患的心声,同时也不代表专业程度与其他相关背景人员的观点一致。
那我综合的理解,约是A大在群组招人用语上似乎过于轻率,而J大表达自身阅读的不适切。
先分三个层次来看,第一个是贴标签的好与坏,第二是精神疾病与个体的不同性,第三是我们怎么与这个社会做出温柔的沟通。
第一是正在吵贴上的标签,在这边我有个想法是,虽然许多人都觉得标签的出现会导致当事者被“烙印化”,这是无庸置疑的,但其实换个面向标签也是一个保护罩。在一个你无法得到专业帮助的地方说出自己的病名,其实就是变相的贴标签,但同时当自己情绪处于起伏或负向的状态,进而影响人际互动或社会参与,对生活造成影响时,其实标签也是让周遭的人能够有更多体谅的所在,同时也有一定机率能够帮助病患正视到自己的疾病,当你被无以名状的情绪所困扰时,病名对认识自己会产生一定的安心感,进而求医也有可能。
或许我们该撕掉的是刻板印象,让同理与共感内化其身后,再慢慢不以标签去看待一个人。
(这边必须说,精神病患所做的一些伤害如小灯泡案为例的事并不能合理化,体谅不等于合理化)
第二是精神疾病与个体,这必须认知到纵使是同一种疾病,但每个人都不同。
所以其实很难认同N大表示自己便不会这样用来斥驳A大的阐述(当然不是说N大的自身行为是造假),只是每个人都有独特性,我的确有遇过在伤口上洒盐的个体,也有遇见产生认同特别关怀的人,和几乎对此不表态不愿意深聊,各式各样人在相处的过程中都遇过(这边皆是精神病患,但我以人来做主体)。
一个人不论是否有精神疾患,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模样。
我觉得我们需要尽可能去尊重到各个人的声音与选择,尖锐是一种选择,沈寂是一种选择,善良也是一种选择。我不倾向批评大家的选择,每个人在选择之后固然会面对这个选项带来的后果,不论他是否负责。就像A大写出那样的文字也是一种选择,但可能会带来批判其实也是将面对的结果之一。
A大,你会不会觉得很蠢呢,不要进群组就不要看,就例如这边征“女生样”,而你不认同这种说法可以离开,毕竟今天是招募而不是讨论。
不过,有时候我们在意的政治正确,说起来也是很蠢,但是我们之所以那么强调政治正确的重要,就是因为政治正确背后掩藏的是一个庞大的架构,而那个架构包含了公平、人权、自由等等等核心价值。为了不和这些核心价值有所牴触,我们必须遵循政治正确。现在的情况是,不加深精神疾病的刻板印象就是目前的政治正确,而它之所以会成为政治正确,有他在历史脉络和人权议题上的原因。我们不能因为不了解这些原因的由来,就否认了政治正确的必要性。
87这个词或里面的描述的确有些偏颇甚至造成不适切与伤害,但要将A大的幽默感表态骂得十恶不赦,我认为也是言重了,不过最可怕的便是没有意识到的伤害。
这边会切到第三层次,我们怎么与这个社会做出温柔的沟通。
我认为双方各退一步,设身处地去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为什么A大的回应(不论是删推文或者发言)是这样,为什么J大会感到不适,如果我们抱持着自己所坚持的东西,再往后退一步,能够沟通与讨论的空间就变多了。而不是A大便是让人恶心加深精神疾病污名的罪人,J大就是自我中心没有幽默感的正义魔人。(当然这边是举例,踰矩的话先跟两位道歉)
我们看到了表面,但没有看到再更深入的脉络,这个人的成长经历、性格、为何如此表态,都与一个人的背景脉络相关,放下先入为主的想法、与直接看到的不舒服甚至愤怒等情绪,缓下来去理解对方,或是退一步讨论的话,是能够做到有效的沟通而非争执。J大才能真正传达自己想表达的意思,而A大才能为自己所受的批判发声。
一面倒地挞伐只是撕裂与此对话的空间。
就好比你骂护家盟发的公投,还不如友善地跟他拿一叠说辛苦了剩下的我帮你发。(好这边只是让大家轻松起来的比喻,不太能类别)
我们都有一些自己所坚持的,想让对方知道的,但要找到“怎么做对方才能接收我想传达的”方式,会比单方面的投掷还要来得更有效率,如果对方不愿意让步,那你便退后,这不是一个可耻的举动。
承认自己的错误也并不可耻,没有人有义务知道精神疾病过著的是什么生活甚至帮忙去污名化,但当有人告诉你这些状况、这些你可能造成的伤害时,我觉得坦承自己的无知反而是个勇敢的举动。
大概就是以上,那有问题我会尽量回答,如果太长可能会使用站内信。得说的是,谢谢N大的善良。我也欢迎大家站内信我抒发,但我认为隔空诊断是不好的事,同时也不可能变成被依赖的支柱,毕竟我是网络的过客,不是负责你的心理师。希望大家在吐露心情时能够知道对方的角色,如果将世界的重心建筑在对方上面,除了移情之外也怕对方其实是没有能力负荷与处理的。
当然,这些都是我的看法与向往,跟一些建议,并不是说就应该怎样你不照做就是不对等等,我选择共感,盼望大家也能够撇除对方的疾病或是专业等等背景来看,回归到最原点,我们都是人。看见人,而不是看见病,是同理的开始。
我们渴望被看见,但不管何方,都必须先看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