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妈妈教她最重要的事 爱是光明磊落
中央社 http://www.cna.com.tw/news/aopl/201706160445-1.aspx
发稿时间:2017/06/16 21:41最新更新:2017/06/18 22:31
用爱跨越荆棘-同婚路起步走专题(中央社记者曾依璇那邦16日专电)布耶虹有两个妈妈
。为了区分,她称呼米诺“妈妈”,称呼奚利尔“妈姆”(Mamour),这是她们家独有的
称呼,来自法语“我的爱”(mon amour)的简称。
一个春日午后,布耶虹(Geraldine Bouyeron)在她与丈夫位于法国南部城市那邦(
Narbonne)郊区的家里,和妈妈一起在厨房削苹果,准备为下午茶烤个甜派;她的妈姆双
手交叉在胸前,倚著门框微笑看着两人。
米诺(Dominique Mignot)与奚利尔(Brigitte Celier)认识将近40年,相爱也有30年
了,她们住在中部的克莱蒙费宏市(Clermont-Ferrand),享受着退休生活。
2013年,法国承认同性婚姻的法案一通过,等了大半辈子的她们立即申请结婚,是当地市
府受理的第一桩同性婚姻。
“当我们遇到不想结婚的年轻人,总会说,能选择是很奢侈的”,米诺说,“我们以前没
选择,当法案通过后,想着一定要把握,所以抢当(克莱蒙费宏市)第一对结婚的同性伴
侣”。
对相伴长达30年的她们来说,除了社会承认外,结不结婚实际上没什么差别,“我们之间
真正的承诺,是女儿孕育、出生的那一刻,这是我们之间最重要、最强大的承诺。”
她们都还记得宝宝出生那天,奚利尔像所有爸爸一样,开心满溢胸膛,感受新生命的震撼
,她笑米诺当时“晕在一边”,两人忆往,只有笑容。
孕育布耶虹的精子来自她们的一个男性友人,与米诺的卵子结合,也由米诺孕育。这名父
亲不幸在孩子出生前就病逝,但布耶虹一直冠著父亲的姓,直到去年婚后才改冠夫姓。
米诺与奚利尔在同性伴侣中算是异数,她们从不掩饰自己的性倾向,总是自信磊落地说“
我爱的是女人”,对女儿从小到大的教师也说得很清楚,“有事可以找我们两个谈,女儿
是我们两个一起养育的”。
有一次,小小年纪的布耶虹在幼稚园为母亲节做小礼物,她理直气壮告诉老师“我有两个
妈妈”,不知情的教师乍听很讶异,但还是说“有两个妈妈就做两份礼物”,并没以特别
的态度对待她。
还有一次,布耶虹回家抱怨自己跟别人不一样,奚利尔和米诺告诉她,“妳看妳的朋友,
有父母离婚又再婚的,也有单亲的,而妳有两个妈妈,这就是人生”。
这样光明坦然的态度,对布耶虹的人格养成至为关键,她相信,生在一般人认为“不正常
”的家庭,反而让她有更开放的思想,这是双亲对她最重要的教育。
她们希望女儿以最真实的方式活出自己想要的生活,有尊严地、坦荡荡地,不必掩饰,也
不做羞耻的事。
“我的妈妈们为我做了很多努力,她们从不掩饰自己的同性恋倾向,从不偷偷摸摸,让我
知道我是在一个正常的家庭生长”,她说,“我在学校也正大光明地说我有两个妈妈,我
用很自然的态度说这件事,同学也很自然告诉他们的父母‘我朋友有两个妈妈’”。
妈妈和妈姆的开明,让30岁的布耶虹从未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当她不把自己的家庭视
为弱点,别人更不会拿这点攻击她,所以她不曾因为自己有两个妈妈就遭受歧视、排斥或
任何敌意。
布耶虹的少女时期,也曾经对所谓普通的家庭感到好奇,于是说服母亲们让她到加拿大的
一个接待家庭住一段时间。
但在那个一父一母的“正常”家庭里,她没觉得跟自己家有什么不一样,“就觉得(同性
双亲或异性双亲)根本无所谓,我爱我的家,也很高兴回家”。
谈到这里,烤箱里的苹果派传出香味,漫溢整个屋子,妈妈、妈姆、布耶虹和新婚丈夫,
还有他们的猫,一下子都聚到厨房来。
对这一家子来说,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爱、善良与自在,这些都和性倾向无关,也无关孩
子是由一个人或两个人、一个女人或两个男人来教育,重点是教育方式,而非教育他的人
是谁。
奚利尔认为,如果反同婚派真心想要捍卫孩子的权益,应从抱持更多善意做起,因为那些
针对同性恋者的攻击和羞辱言论,对同性伴侣的孩子来说,无异于毒药。
奚利尔知道台湾是民主政体,而所有民主、开放的社会都应承认所有公民拥有一样的价值
和权利,当然也包括不同性倾向的人;若非人人平等,就称不上民主。
所以,她说,台湾人若希望建立一个民主、思想开放、尊重他人的社会,“不要犹豫了,
通过法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