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程序] 周伟航:召开国是会议的国是会议?开不完

楼主: Menel (Arda)   2017-03-14 15:15:12
※ [本文转录自 gay 看板 #1OnvXvaV ]
作者: Menel (Arda) 看板: gay
标题: [程序] 周伟航:召开国是会议的国是会议?开不完
时间: Tue Mar 14 15:15:01 2017
(想起护家盟公听会白七靠北靠母闹不完......)
http://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6085/2340852
在开各种国是会议之前,是否应该先召开国是会议的国是会议?
周伟航 14 Mar, 2017 (辅大哲学教师,人渣文本)
最近正在开司法改革国是会议,接下来似乎会有婚姻平权国是会议1,之前呢,则有年金改革国是会议。国是会议开了一堆,但是,为什么我们要开国是会议呢?在各种国是会议之前,是不是应该先开一个“国是会议国是会议”,来决定国是会议的目的与进行形式呢?
这就要从国是会议的历史看起。国是会议第一次进入台湾人的政治领域之中,是1990年中,因应野百合运动之后的政局转变而召开,与会者达成终止动员戡乱,回归宪法,并进行宪法增修等重大共识。最主要的影响,就是终结了万年国会,大幅改变了台湾的政治发展轨道。
接下来是1996年的国是会议,决定冻省。陈水扁时代的国是会议是“青年”国是会议,没啥实质影响力。马英九则拒绝召开国是会议,因此国是会议曾一度淡出众人目光,但现在突然来了一个超爱国是会议的蔡英文,短期内国是会议连发,让十方大德措手不及,“开不胜开”。
但国是会议到底是啥?
就李登辉时代的发想,国是会议的目标是在进行修法过程之前,先让各方乔出一个共识,这样在立法院或国民大会修法修宪时,就没必要再打一次。但这套想法,在当代已没啥说服力了。
第一,是李登辉时代开了两次,说是广纳各方意见,其实不过是整合在野力量斗倒党内对手,府方对于改革本有定见,不是客观超然。第二,后来立法院发展出党团协商机制,已不需要这么大规模的乔,小圈子乔起来更有效能。因此国是会议这样的机制就消声匿迹了。
那现在为什么又蹦出国是会议呢?当前国是会议的功能是什么呢?
现今国是会议主题相对狭碍,诸如年金改革,司法改革,以至于婚姻平权,都比宪政改革来得小,说是国是会议,不如说是“相关者都来乔大会”。
而蔡英文之所以不直接在立院乔,而选开国是会议,大概也有两个理由。其光明面的原因,在于立委的代表性不足,可能漏掉一些基层的良善建议。而黑暗面的原因,在于开个会让吵闹各方烧烧能量,想秀的人都有机会秀一下,算是阶段性安抚。开过之后,其决议是否有对行政单位有强制力,立院要不要理会这些意见,一切都“再议”。
这种国是会议不免有浪费钱之嫌。其决议没有必然效力,那何必讨论?其意见长官不一定听,那何必讲?至少不用特别找场地和时间来开,直接弄个网络留言区,不就最省?
就各种角度来看,蔡政府的国是会议,都有不知为谁而战,为何而战的问题。年改国是会议开了,政府还是推自己的方案,看起来和会议各种建议的关系不大。
司法改革国是会议正在开,各派司法达人战成一团,看来也不会有什么系统性的结论。如果没有系统结论,立院八成也是不会鸟,直接推总统府的版本。
婚姻平权国是会议还没开,会产生什么“结论”无法事前推知,但“部分结果”是很确定的:先让同婚法案多拖一年以上。
回归原点,国是会议是种工具、手段,其善恶成败,还要看其目的与结果。但当前的国是会议,不只是手段有问题(为何是这种形式与参加者?),目的不明(为何而开?),连结果都很值得检讨(是否有判断结果成败的标准?),一个全国性的大会议却没人知道自己在干嘛,与会各方又一脸正经,只能说是“近两年目赌之怪现状”了。
我建议在召开国是会议之前,应该先定义国是会议具体来说是什么,要达成的明确目标又是什么,否则只是在空转、虚耗。如果执政者不敢自行定义,那就召开“国是会议国是会议”来找答案。为了避免这又成为新的空转,这个“国是会议国是会议”从目的、手段,到结果执行,可以采以下的设定:
在目的面,“国是会议国是会议”旨在找出之后所有国是会议的进行形式与目标,像政府要不要接受其决议,立院不鸟国是会议决议时,又该怎么办。
在手段面,“国是会议国是会议”采公民自由报名,一律网络发言。有报名者最后可针对被提出的议案投票,得票数最多的案子就胜出。担心最多票的案子太傻眼?那就想办法多动员一点人报名注册。老人不会用网络?那就开设LINE的外挂系统。
在结果面,“国是会议国是会议”的结论,由总统府立案督导各院部会,在三个月内法规化,以利之后其他国是会议采行。
总结来讲,国是会议既然是要采纳各界意见,那么它自身的形式,不也应该采纳各界意见?如果觉得这不保险,公民可能乱提案,还是要由“学者专家”“社会贤达”来决定“采纳各界意见(也就是国是会议)的形式”,那为啥不干脆直接由“学者专家”和“社会贤达”提各种领域政策的建议,国家采纳就好?
有没有发现自己掉进了一个逻辑陷阱?这代表国是会议就是个制度骗局。
我们已有民代,能体现部分民意,又有审议民主,由专家决定很多政治事务。现在又多了个体制外的国是会议,不但地位与意义不明,一旦开了这条路,恐怕会陷入无穷后退:永远都认为民意不足,永远都在找替代方案。
这种会议开越多,只代表政治人物不肯承担自己应付的责任。公民选你就是要推你做决定,结果你自己又不做决定,公民又要推新的代表去做决定,不累吗?
想怎么做,就快做,扎实的做。不然大家选你是选假的?
好像真的是选假的。
现在总统府说是“对话机制”,实质上就是另一场国是会议。
作者: kazekaze (原點 *黃涓凰)   2017-03-14 19:55:00
XD
作者: esasin (玫瑰色)   2017-03-14 22:17:00
不要说得这么直白啦,真是的
作者: montrita (小山)   2017-03-15 09:40:00
觉得得票最多胜出的机制还有讨论空间
作者: elise0424 (Elise)   2017-03-15 10:16:00
推自己家的老师!上他的社会哲学超爽
作者: wellwel (嘻嘻哈哈嘿嘿唷唷)   2017-03-15 20:16:00
作者: kkasp99 (Autumn)   2017-03-16 04:52:00
推我们人生哲学老师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