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 Nov. 5 - Clip 3

楼主: ShyLes (人家会害羞 (拉板匿名ID))   2014-11-10 12:31:55
国殇日革命
 国殇日革命指的是1951年10月到12月间在英国发生的一系列革命运动,最终推翻罗伯特
.马尔顿长达12年的社会党独裁统治,并架构成文宪法,建立民主共和政府。
 革命起因于人民普遍对于马尔顿的统治不满,却畏惧于美德强权的压逼以及马尔顿的极
权迫害而选择服从,在马尔顿的十二年执政之中,他划分了严明的阶级,将不同阶级隔离
开来,制造恐慌与恐惧,加深了贫富差距,加上马尔顿在后期一连串错误的国际政策,最
终导向了垮台。
 1950年的11月5日,一直暗中活动的地下组织自由英国成功掌握广播系统,发表著名的
「烟火节宣言」,并引爆伦敦附近数十座重工厂造成军火及重机等生产线瘫痪,损失惨重
,也间接导致之后的内战。
 烟火节宣言成功引起一波小规模的抗争,在当时的党卫军司令亚当.伊斯顿与副司令强
森.伟格主导下,在11月6日到15日间将大部分兵力调往伦敦,前后进行镇压与戡乱,后
人统计死亡人数约在1000至3000之间,虽然成功弭平抗争,却为后日的革命埋下远因。
 1951年4月,英国在对美法联军的春蓬府战役中投入大量陆海兵力,包括了第四印度军
以及两艘光辉级航母,最后却以惨败收场。
 这场败仗也导致了之后的印度独立运动,在海军重创,陆军驰援不及而空军固守菲律宾
战场的窘境下,英国无力镇压,最终失去殖民地印度。
 虽然在全面封锁下,国内普遍对于海外的失利无法有确切的了解,但零星消息仍然传回
英国本土,加上战败造成的物资短缺与征兵潮,更加深了人民的不满。
而在九月的菲律宾战役胜利之后,声势日涨的空军第一军团指挥官玛莉.莫德雷已经掌握
大部分军队的权力,成为独霸一方的军阀,足以与国内的马尔顿与伊斯顿鼎立。([注]
当时莫德雷曾在马尼拉召开战术会议,包括东南亚战区总司令马克.布兰都列于下席,可
见莫德雷当时已经握有实权,以地下司令自居。)
 同时之间,原本独立声浪就已高涨的北爱尔兰与南方长期废弃不管的普利茅斯一带出现
武装游击民兵,分别为爱尔兰民族军与普利茅斯之狮。这两支游击队展开一连串攻击与占
领,使国内的情势更加混乱,虽然社会党副主席彼得.林帝曾试图与反抗军建立谈话,却
在伊斯顿以及陆军司令班森.威尔斯的阻挠下破局,最终也造成北爱尔兰独立成功([注]
史料指出,当时的威尔斯已经与玛莉.莫德雷达成秘密协定,准备架空马尔顿的权力)。
 针对这样的混乱局势,以及与伊斯顿之间的对立日益加剧,马尔顿虽然试图挽回,并且
已经准备好在另一波王室复僻的声浪中推出魁儡亚历山卓公主,却因为时机不成熟,最后
只能选择召回远在南洋的莫德雷回到本土,希望能借由她手中的兵力平稳政局,没想到莫
德雷也暗中密谋自立为女王,她的回国将造成更大的动荡。
 1951年10月底,伦敦的局势已经十分紧张。
 11月3日,马尔顿宣布将于5日表扬菲律宾战役的有功者,并且发表演说,重启议会。同
日晚间六时许,事先预料到马尔顿动向的自由英国再次渗透进广播系统,呼应去年的宣言
,再度发表演说,呼吁人民在11月5日火药叛国纪念日时走上街头,包围举行表扬典礼的
西敏宫,推翻独裁政权。
 11月5日,马尔顿在早晨如期进行表扬典礼,伊斯顿与莫德雷皆出席表扬。在此同时,
约两万名人民无法突破军方的封锁,于是聚集在L108区绿地(即今日的圣詹姆士公园)示威
,要求马尔顿下台,重组政府。此时陆军与空军兵力皆已在莫德雷的布署下包围示威民众
,随时待命镇压,状况一度紧张。
 然而在中午十一时许,马尔顿在西敏宫发表演说时,当日预计将驾着新锐战斗机M-44飞
过西敏宫进行展演的菲律宾空战英雄,空军中校雪莱.贝德却在接近西敏宫时,毫无预警
地脱离航行轨道,无视塔台警告,直接往马尔顿所在的西敏厅俯冲进行自杀攻击,对局势
造成戏剧性的影响。
事发当时,西敏宫内堆置了大量易燃物,在战斗机冲撞的震波与高温中,产生了连环爆炸
与火灾,几乎将整个西敏宫付之一炬,莫德雷,伊斯顿,马尔顿以及贝德当场死亡,尸骨
无存。
 ([注]由于当事人皆被当场炸死,因此贝德的动机至今仍然不明。著名共和史学家詹金
斯推测贝德原本就是自由英国的卧底,这场自杀攻击系由自由英国策画,但后来自由英国
的首领西蒙.诺斯在回忆录中否认参与这项行动,却对贝德与自由英国的关系多有保留。
坊间亦有传言,贝德是为了替某位在菲律宾战死的爱人报复,并以此殉情。)
 在爆炸带来的混乱之中,布署在西敏宫东边的第七装甲师率先开炮,准备进行镇压,几
名示威者受伤,整个局面陷入混乱。莫德雷的死亡也造成她整合起的军方溃散,群龙无首
的状态下,下午四时许,陆军司令丹尼尔.伦波自行宣布接管政权,下令全面进行镇压与
戒严,但第二装甲师师长李奥.山德带军逃回北安普顿,而第二战车团的格林为首的数个
陆军部队则悍然拒绝对人民开火。
 下午五点半,自由英国与游击队普利茅斯之狮占领L306区的桥梁,从西边进入伦敦,迅
速掌控广播系统,呼吁军方停火,切勿对自己的同胞开枪,并鼓励更多民众上街,反包围
军方的武力。
 11月6日,游击队与军队僵持不下,抗议民众数目持续增加,同时亦有不少军人就地解
职加入民众,抗议方士气大振,虽周边有零星冲突产生,双方仍处于观望状态,但至此人
民的声势已经无可抵挡。
 11月8日正午十二点,自由英国的诺斯,恩斯特以及普利茅斯之狮的哥利斯与多位军方
代表进行对谈。会中拥有王室血统的恩斯特拒绝复僻的提案,诺斯也斥责伦波「共治」的
提议不过是「继续分赃这块土地」,坚持自由英国成立民主共和政府的立场。
 虽然自由英国立场强硬,但迫于美国的压力,以及群众的愤怒,以林格与潘孟森为首的
几位少壮派将领仍同意将兵力撤回基地,并承诺在新政府和平产生的前提下不动用武力。
在恩斯特的游说下,哥利斯同意将游击队退出伦敦,伊斯顿派系的几位军阀也同意暂时撤
军。
 在美国驻英大使尼尔.贝格的见证下,在场多数将领以及哥利斯均签下著名的「海德公
园协议」,承诺军队将听从人民或者人民委任的政府命令。伦波眼看大势已去,愤而离席

 当日晚间六点,自由英国再度发出广播,宣告人民取得胜利,并宣布将组成临时政府。
 11月9日,临时共和政府成立,由诺斯担任临时元首,接管政府运作。
 11月11日早晨十点,在西敏宫的遗址前面,众人为舍身取义的贝德中校(后被追晋为上
校联队长)以及其他在这场流血冲突中丧命的英勇人民默哀一分钟。
 随后自由英国的首领诺斯正式宣誓成为临时元首,并宣布成立由国会主导的民主政府,
制定成文宪法,并将放弃英国所有殖民地,并协助他们成立民主体制。
 诺斯也宣布成立选举委员会,举行民主并公正公开的投票,选出国会成员。虽然一度有
传言指出将合并举行公投,由人民决定是否继续拥立王室,但最终这个提案并没有在诺斯
的演说中出现。
 
 由于11月11日自1919年以来一直是英国的国殇纪念日,并且为了悼念在此场革命中死亡
的人民与军人,后世普遍将这场革命称为「国殇日革命」。
 共和的新政府宣布废除君主制。次年,新宪法颁布,由民主选举产生参众两院,自此英
国正式成为一个民主共和体制国家。
 新政府先后由民主党的诺斯与恩斯特各担任一任首相,他们皆谨守承诺,尊重国会规则
,未把持国政,虽然其中多有外国的压力与国内的反对声浪,但英国仍在这样的和平局势
慢慢趋向稳定。后产生和平的政权轮替,由罗宾.谢菲尔德带领的英国前进党取得政权,
八年后民主党又在哥利斯与罗杰.马托普的带领下击败前进党。
 直至今日,英国仍在这个民主架构上继续前进。
作者: ilejmsomgmvn (叛客)   2014-11-10 19:18:00
想看伊莉沙白的后续
作者: xsunny6732 (开冷气)   2014-11-10 19:30:00
伊莉沙白啊啊啊啊~~~
作者: dream23 (dream)   2014-11-11 02:13:00
伊莉莎白~
作者: lifedog0218 (lifedog)   2014-11-11 21:47:00
伊莉莎白+1...不过有点想念李维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