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 非关〈红豆〉

楼主: deadcat (the beauty of the earth)   2014-10-11 14:49:13
网志全文版:http://deadcatchen.blogspot.tw/2014/10/blog-post_11.html
同学餽赠〈红豆〉一首,填词者何人也,当今中文流行歌坛,无人不知的林夕先生。这首
歌词,紧紧抓住了物的意象,相思烂熟,缠绵悱恻,把话说到了十分满。无奈词风以婉约
为上,一首通俗滥情的歌曲,却在我中国文学系求学的过程里,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大学部课程揭开古典中文训练的帘幕,是奠造根基的房角石。当我还是门外汉时,一心也
以为文学训练便是诗词歌赋,岂料还有经学、小学(文字、训诂、声韵)、诸子、思想…
。这当中,用力颇深的是文学史与思想史,学习自先秦、两汉魏晋乃至唐宋元明清的文学
作品与学术思想风格、特色,并分辨源流变迁与雅俗优劣。
少时懵懂,以为凭借著天赋秉性的努力,尽情地像海绵般吸收知识,便可挤身学院殿堂的
窄门。孰不知论治学、论方法,同学之中尚有家学渊源的先知灼见。打开琳瑯满目的选修
课表,买定离手:同学选“尚书”,乃散文之祖,师承溯及大师屈万里先生;我是不驯的
石猴闹天宫,小小花果山自封为王,不知天高地厚。喜好文学史省略、非主流的“宋诗”
,相对于唐诗的丰华情韵,宋诗诗风显得平淡老成。
都说人如其文,所选所学的美学风格,也形塑了一个人的外表。长发飘逸著长裙,牵着淑
女脚踏车漫步在椰林大道上的中文系美女,可能是七○年代民歌风靡大专校园以来的幻象
。记忆中的受业于几位先生,专治魏晋文选或者中国思想者,都是烟不离手的翩翩君子。
文学院的恋情,理当是浪漫的,问题是我不是君子,她不是淑女。当九○年代台北的同志
运动风起云涌之际,我们日常行走的左侧文学院长廊,依然沉睡在封建的中国里。那是我
与中文系之间一道难以愈合的裂痕。
以知识对抗知识,是知青的做法。就连身体,也可以是知识的。把从女同志社团学习到的
女性主义名言“个人的即政治的”(personal is political),套用在眼前的美学训练
,政治性旋即浮上,没有打倒孔家店的激情,却觉得中文系的文学研究方法都不够前卫。
日后投身同志研究(文学研究的文化转向),成了欺师灭祖的红卫兵,把中文系当成假想
敌,批评昔日现代小说老师分析张爱玲显得“含蓄”,以标举美学回避了当中高度的文化
政治力,对于〈同学少年都不贱〉的诠释与阅读,展现了异性恋文化政治介入的两套方式
:默言宽容与标举美学以回避处理女同性爱与情欲再现。
那是一段棋逢敌手的时光,同志导师说得好:自己人才骂自己人。如果有什么值得花费时
间写文章来论辩一番的,一定是过往的旧爱。
作者: fanny1005 (伤心苹果)   2014-10-11 16:00:00
中文系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