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 八又二分之一里的〈欲望之翼〉

楼主: deadcat (the beauty of the earth)   2014-09-20 22:57:11
网志全文版:http://deadcatchen.blogspot.tw/2014/09/blog-post_20.html
人人都识得的神探可伦坡(Peter Falk),站在柏林街头随处可见的咖啡小站,掏出几个
铜板买一杯热咖啡,在寒冷的冬夜里搓着手,感觉到指尖传来的温暖,并以此诱劝天使。
这是我对德国导演文‧温德斯的电影〈欲望之翼〉最印象深刻的片段,几乎无法从我的
记忆中抹除。只记得带着一副盔甲的天使坠落人间,却忘了是什么原因、为什么?二○
一四年的秋天午后,只需上网搜寻关键字"Wings of Desire",即可观赏电影(又译:
柏林穹苍下)。少了文青引路、考究门道的稀罕,看一部新浪潮电影已不再让人有镀金的
感受。
那是一九九六年,甫上大一,把联考的沉重包袱抛在脑后,我已取得了第一学府的入场券
,天真地以为“任你玩四年”从此开始,并且名正言顺地寻到了“女同性恋问题研究社”
(Lambda)。与浪达的渊源还没展开,倒是到了公馆大学口同志闻名的意大利餐厅打工,
遇上了当过副导演的瓜叔。于是左手一边端盘子,右手一边翻开远流电影馆,按图索骥,
只要书上提到,就尽力去外文系的视听馆找片子来看。说电影、论电影,总有那时代的文
青气息,我却不喜欢把这个标签贴在书包上,或者跟同辈较长短,更不愿意被误认系谱,
自有我摸索的门路。
《蒙马特遗书》(1996)后来是大大的流行了,前仆后继的拉子文青们不但跟着说邱腔,
也跟着看安哲罗普洛斯的电影。我却是在餐厅二楼的厨房里,一边好整以暇地涂面包酱,
一边听瓜叔说〈雾中风景〉里的一对漂泊流离的兄妹,在电影资料馆的小电视中隐隐约
约看出妹妹遭强暴以后伸出的手沾著鲜血。又听得高中英文老师报门路,在科学博物馆
后面巷子里,有以费里尼〈八又二分之一〉命名的放映空间“非观点剧场”,老板珍藏
上千艺术电影。这里成了我的圣地之一,也是在此,我跟小我一届、尚在高三苦窑中的
朋友,看〈欲望之翼〉与〈雾中风景〉。知识的传播成为一把开通多门的金钥,无论是
往返台北台中,或是夜晚的电话、不见面时的通信。
今天重新看了导演访谈,才知道他认为〈欲望之翼〉是一部爱情电影,叙述驻守德国柏
林的一个天使,在时间长河的流逝中,无穷无尽地以精神的形态存在着,却为了所爱的
女人坠落人间成为人类。但电影播至一百零五分钟,尚未有一个吻、一个拥抱,多像我
们那个时代不可触及的爱。我震慑于天使群聚图书馆,感受心灵接收知识的力量,又在
温德斯的影像中,感觉到黑白的静谧,彩色的缤纷撩乱。彼时政治性的分析尚未渗入我
们的脑袋,柏林围墙的倒塌、冷战、东西德的对立与冲突天遥地远,只觉得默片般的独
白、陌生的语言(德语)、诗一般的文字,充满梦幻的色彩。更不可能已经读过德国左
翼学者班雅明的《柏林童年》的〈西洋景〉,但识得科博馆里连续转动的木马图片,因
视觉暂留而飞快奔跑,岂不是电影的前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