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题] 自闭儿有机会治疗后正常吗

楼主: datoguo (大头仔)   2016-12-04 10:22:59
※ 引述《portia (close2me)》之铭言:
: ※ 引述《datoguo (大头仔)》之铭言:
: : 风地观,观,六二、九五动,变蒙。
: : 1. 《彖传》:“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 : 《象传》:“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 : 观为教化之义。
: : 变蒙,蒙为昏昧之象。
: : 故观之蒙,即教化昏昧之象。
: : 2. 观,下坤六二动,变坎,坤为母,坎为劳,二应五之巽,象母亲教化之辛劳。
: : 3. 上巽九五动,巽为教化,变艮,变卦蒙下险之止,五二刚柔相应,
: : 坤母之劳可有获得缓解,因变蒙上艮止之之故。
: : 象教化而止险,亦减轻母之辛劳。
: : 4. 以观之蒙论,可以教化而止险,减轻辛劳。
: : 5. 以观之蒙论,母亲配合特教,辛苦六年,约至小孩七岁,辛劳可有减轻。
: : 此卦主吉在九五,
: : 如果是期望“正常上学,听指令做事”,
: : 以卦象来看,积极教育,有机会。
: : 6. 《系辞传》说:“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
: : 对此,来之德注曰:
: : “凡人有事,人谋在先。及事之吉凶未决,方决于卜筮,
: : 所以说人谋鬼谋百姓与能也”
: : 现在其实特教资源很成熟,建议可以先向特教专家咨询,以专家建议为主,
: : 卜筮只是谋之参考。
: : 小孩的未来应该是由父母与专家一起努力与决定方向,而非仅由卦爻符号臆断,
: : 建议应以特教专业建议为主即可。
: : 所学有限,只是实验,不一定准,参考就好。
: 这解占,不看爻辞,只看卦义。
: 起卦的时候,是以六爻文王卦为主的,是不是要用,地支的刑克,
: 六兽来配合解?
个人所学有限,浅见如下:
1. 说明一下,个人此卦解并非只有只看卦辞,
除第 1 点以卦辞卦义来看之外,
第 2~5 点是参考爻动之象,综合卦变象变作解。
解法师从汉易象数派方法,
亦如下例《左传》重耳以屯之豫得晋国卦例解法。
原则上,卦变象变之推,不离《说卦》。
当然,我所学有限,也不一定准,仅供参考而已。
2. 《系辞》说:“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
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惟变所适”。
易道之贵,在于变动不居,故不可为典要,惟变所适。
前辈习易多时,应知解易有从卦辞解者、爻辞解者,
亦有只从卦动爻变化之象作解者,
亦有安设六爻六亲作解者。
亦有只从卦辞解者,卦辞为一卦之总摄,只从卦辞解亦未尝不可;
特别是多爻动,自古即有只以本、之二卦卦辞作解,再推象者,
如下面《左传》卦例;
如《左传》重耳以屯之豫得晋国,即不看爻辞,
而是仅仅以屯、豫两卦卦辞,以及动爻变化之象作解。
兹举如下:
公子亲筮之,曰:“尚有晋国。”得贞屯、悔豫,皆八也。筮史占之,皆曰:
“不吉。闭而不通,爻无为也。”司空季子曰:“吉。是在周易,皆利建侯。
不有晋国,以辅王室,安能建侯?我命筮曰‘尚有晋国’,筮告我曰‘利建侯
’,得国之务也,吉孰大焉!震,车也。坎,水也。坤,土也。屯,厚也。豫
,乐也。车班外内,顺以训之,泉原以资之,土厚而乐其实。不有晋国,何以
当之?震,雷也,车也。坎,劳也,水也,众也。主雷与车,而尚水与众。车
有震,武也。众而顺,文也。文武具,厚之至也。故曰屯。其繇曰:‘元亨利
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主震雷,长也,故曰元。众而顺,嘉也,故曰亨
。内有震雷,故曰利贞。车上水下,必伯。小事不济,壅也。故曰‘勿用有攸
往’,一夫之行也。众顺而有武威,故曰‘利建侯’。坤,母也。震,长男也
。母老子彊,故曰豫。其繇曰:‘利建侯行师。’居乐、出威之谓也。是二者
,得国之卦也。”
如《左传》上例之解,主以卦辞以及变动之象作解,不一定依爻辞。
而个人解法亦复如是。
解易方法自古以来各家皆不同,但大祗殊途同归,
文王卦源自京房易,而回归《京房易传》,其实仍是在解释周易经义,
《京房易传》亦首重卦义作解,爻为其次,此从京房大师著作可见;
然而易道在于活用,未必要拘泥经文。
如晋代郭璞大师解卦,即是主从象作解,并以周易、京房、东汉象数方法作解,
然其解法又未必拘泥经文。
我想文王卦与他家之法未必是互斥,而是可以互补互成,
不是说文王卦就不能用其他义理或象数方法作解,
事实上,如郭璞大师,其解卦即同一卦,以京房、周易卦爻辞、虞翻卦法并用作解,
但是有时纯以周易,有时纯以象,有时又以京房易作解,唯变所适,
倒也不一定依义理、卦性、爻辞、地支,
有很多时候,郭璞大师多是直率以象作解,变化莫测,
此于《晋书》、《易洞林》亦多有记载;
而易家之多,也非只有义理、卦性、爻辞、地支才是典要。
只是不同家之间,以及各家之中,每一个人不同时地看同一卦观点又不同。
《系辞》说:“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正因为变动不居,每个人感观不同,因此解法各有不同,其实难言孰优孰劣,
而且其实个人所学有限,对于不同解法,个人皆予以尊重。
像前辈多方参考,也很好,然个人以为仍不可为典要。
前辈从卦性、爻辞、地支性质来解,这很好,
然而,解卦方法除此之外,亦有汉易直接从卦爻变动之象数作解者,
也有只从卦辞、再推象作解者,
并非只有义理、卦性、爻辞、地支而已。
易之流派,除义理派,尚有象数派,
而象数派,并非仅有文王卦一家,只是目前坊间多以文王卦为主。
除了卦爻辞、文王之外,尚有他家方法!
个人此题解卦,并非只有看卦义,而是亦有看爻动之象(汉易象数之法)。
然而诸家难言孰优孰劣,唯变所适而已。
3. 易有易简与易知,《系辞》亦云“不可为典要”,
卦爻辞只是参考,正因为易道变动不居,故不可为典要,
也因此,易道贵在“谋”,而非盲信、或拘泥一定要某种解法。
解易者,首重于人之谋,故各家皆以人谋为先,
所谓谋,包含感性先验与理性分析,但是活用而不拘典要。
如圣人以易简易知之理,古人不拘典要而活用易道,不拘卦爻辞作解,
然而并非人人都能如此,因此方才作易书以供参考。
如孔颖达说:“能循其辞以度其义,原其初以要其终,则唯变所适,是其常典也”,
易之道,在于唯变所适,以活变妙用为常典,
又如孔颖达说:“人谋,况议于众以定失得也;鬼谋,况寄卜筮以考吉凶也”,
又云:“不役思虑,而失得自明;不劳探射,而吉凶自著”。
卦有变动,人有失得,故有吉凶,然决吉凶者,最终其实不是易书,
而是吾人自己“感而遂通天下”,
以及“不役思虑,而失得自明;不劳探射,而吉凶自著”罢了。
4. 以汉易象数派言,扣除京房易之分支开展,
其他家解易其实未必依循卦爻辞,也未必依义理、卦性、爻辞、地支,
但是精神不离易理,亦多有直接从象作解者。
事实上,从易学发展来看是由简至繁,
最初解卦很单纯,反而六爻六亲、地支之装设,
主要是在西汉卦气说兴起方才出现。
在此之前,如春秋时代,解易其实仍非常单屯,不需六爻六亲、地支装设,
甚至直到东汉,六爻六亲、地支之装设亦非解易之必要,
而是直接卦变爻动象数推象诠释。
仔细看汉易大师,如虞翻、荀爽等人解易,
仅仅从卦变爻动之象数变化─仅仅从象的变化,即可作解。
毕竟圣人最初作易,也只是远取诸物,近取诸身,
而卦、爻本身,其实就是象,故言易简、易知,
《说卦》即是古人对于卦对应现实之象的归纳。
这里要特别澄清,我不是说六爻六亲、地支之装设不好,不要误会,
而是说那不是唯一解。
有兴趣者可自阅汉易对于周易经文的诠释,
主要是依卦变爻动之象诠释经文,但在活用时,未必依循卦爻辞,
如虞翻以节之临,论关羽兵败,不出二日,必定断头;
虞翻此卦即是以象作解(可参考虞氏学说),非依爻辞。
而另如上文所举重耳以屯之豫得晋国,亦非依爻辞。
是故,其实义理、卦性、爻辞、地支并非解易之唯一解。
5. 易学深博如海,各家不同,但仍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是故对于不同解法,个人皆予以尊重。
所学有限,浅见如上,仅供参考。
: 如果加入爻辞,是否适宜?
: 我看爻辞,
: 六二,窥观,利女贞
: 六五,观我生,君子无咎
: 六二是,母亲家里努力但效果不彰。
: 六五是,仍然要花更多心力,但不会恶化
: 以上供参考,请批评指教。
: ※ 编辑: portia (223.166.50.191), 12/04/2016 00:43:35
作者: limufish (ponpon)   2016-12-04 10:57:00
好文!说得好。谦,卑而不可踰!
作者: portia (close2me)   2016-12-25 18:07:00
中肯有理,说得真好。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