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事] 愚人节的由来

楼主: vul31l3m4m3 (焦糖小宝)   2023-11-10 16:15:33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65027
愚人节超级大玩笑:大学教授骗倒了全美国媒体,只为告诉学生一个简单道理
他想藉著这个例子凸显的是:这个时代,媒体是如何轻易地将一个笑话或谣言给弄假成真。“无论你听见什么,你都应该要保持怀疑”,说完了这个故事以后,柏斯金教授如此告诫他的学生。
1983年的3月要结束了,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4月1日,美联社的菜鸟记者伯利兹(Fred Bayles)决定写一篇稿子,向社会大众介绍愚人节的起源。那年头没有互联网,自然也没有维基百科跟辜狗大神,新闻记者也还不是容易蒙混的职业。伯利兹要嘛自己上图书馆,要嘛得请个专家来做采访。于是他拨了一通电话给波士顿大学,打算找一位专业的历史学者,来帮忙解惑。
波士顿大学请来的是该校的历史系教授——乔瑟夫・柏斯金(Joseph Boskin)。这位学者写过一些关于幽默与社会文化的论文,还出版了一本相关的专书,找他来讲愚人节的起源,看上去是挺合适的。而在接下来的采访电话里面,这位教授也正经八百地向伯利兹讲述了一个历史故事。
“嗯,说到这个愚人节的源头,咱们得谈谈罗马帝国。”
罗马帝国?愚人节的历史有这么悠久啊?伯利兹一边唯唯称是,一边敲打着键盘。打字机的撞针不断碰击色带,发出连串的喀喀声响。
“这个……君士坦丁你知道吧?君士坦丁大帝呢,他的宫廷里有一帮弄臣。”
蛤?弄臣(jester)?这听起来像是个中世纪欧洲的历史名词耶。伯利兹的心底或许曾经升起过一丝怀疑,或许没有,他的双手总之仍在打字机上飞快运作,喀喀喀喀,白纸上浮现了“弄臣”的英文单字。
而教授的故事是这么说的:罗马帝国时代的君士坦丁大帝,平时被他的弄臣逗得颇为开心。为了犒赏这帮家伙,他决定让宫廷弄臣们推派人选,坐上他的位子,来当个一日皇帝。
弄臣的代表,很快就被选出来了,他的名号叫作枯苟(King Kugel)。这位小丑皇帝登基以后,立刻就把握住机会,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节日。他下诏宣布:从今以后,全国老百姓都要模仿宫廷弄臣,用荒谬的言行,来庆祝这荒谬的一天——这就是愚人节的由来啦!
“哭狗?呃,教授,请问……哭狗该怎么拼呢?”
k-u-g-e-l,教授慢条斯理地在电话那头唸出了五个字母,伯利兹的打字机也跟着响起了五个短促的单音节,k-u-g-e-l。
“你要知道,”教授补充说道:“那个时代的宫廷弄臣哪,其实都是真正的智者。他们时常把自己的高瞻远瞩,透过幽默的方式表达出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4月1号其实是个严肃的日子。聪明的Kugel为什么要设计出愚人节呢?一定有他的用意在里面的。”
伯利兹听得似懂非懂,但他还是把教授的话给记下来了。在那通访问电话里面,教授同时谈到他对美国人逐渐丧失幽默感的焦虑。“我们应该要重新振作起愚人节的气氛,把愚人节重新带回到美国的文化里面”,柏斯金教授严肃地说道。
挂上电话,伯利兹从打字机里抽出了他的访问稿。Kugel——这个奇怪的名字,跟奇怪的愚人节,大概算是挺相称的吧。就这样,伯利兹回去完成了他的稿子,这篇文章随后又发布给许多的美国报纸,小丑皇帝Kugel与愚人节的故事,就这么流传开来了。
Kugel是谁呢?1983年的4月1日,从各家报纸上读到这篇文章的美国人,包括那些研究罗马帝国的历史学者,心里想必都浮现了同样的疑问——罗马时代的弄臣,竟然是愚人节的创造者?这真是闻所未闻的故事。这段历史,究竟记载在那一部文献当中呢?
另一些媒体对Kugel大感兴趣,包括了知名的谈话节目NBC“今日秀”(Today Show),他们纷纷致电波士顿大学,想请伯斯金教授来跟观众深入地谈谈Kugel ,以及愚人节的历史源起。
那厢,波士顿大学里的上课钟刚刚响起,柏斯金教授乐呵呵地走进了教室。这堂课的名字叫作“媒体与社会变迁”(Media and Social Change),教授把今天的讲课进度给搁了下来,并且开始跟同学们谈论起Kugel ——这种咸布丁是犹太人的传统料理,在纽约也颇负盛名,从烤箱里头热腾腾地端出来,好吃的不得了。“到底是哪个纽约出来的记者,会不知道Kugel是什么东西啊?”在教授的眼里,这件事情显然比愚人节本身,还要更荒谬一点。
是的,小丑皇帝的故事,其实全是教授瞎扯的。在那堂课上,柏斯金教授将这场恶作剧的过程和盘托出,而他想藉著这个例子凸显的是:这个时代,媒体是如何轻易地将一个笑话或谣言给弄假成真。“无论你听见什么,你都应该要保持怀疑”,说完了这个故事以后,柏斯金教授如此告诫他的学生。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把这件事情当成一个单纯的愚人节笑话,或者像柏斯金教授那样,觉得这个案例饶富教学意义。当美联社的编辑知道他们的记者被唬弄了以后,旋即拿起了电话,怒气冲冲地质问柏斯金教授:你凭什么编造出一个谎言,来糟蹋一个年轻记者的职业生涯呢?两个礼拜以后,美联社发布了另一篇报导,谴责了这位大学教授的胡闹。
柏斯金对美联社的批评不以为然。
他的看法,大抵是这样的:新闻媒体轻易地接受权威人士的意见,没有一丝一毫的怀疑,这件事情本身就是错误的。不管是什么样的消息来源,传媒都有一点基本的查证义务。而且在他看来,这个满是破绽的故事,早该在报社的审核机制里面,被推敲出来才对呀。
历史学者胡诌了一桩历史故事,向报社开了一个愚人节的玩笑,会不会有点过火呢?是教授辜负了社会大众对于专业的信赖,还是记者辜负了这份职业本来的期待呢?
无论你怎么看待柏斯金教授的恶作剧,后来的波士顿大学生,总之是觉得这个故事还蛮不赖的。2009年的愚人节,他们又找上了柏斯金教授,让他在摄影镜头前面,重新“胡诌”了一次小丑皇帝的故事。
庆幸的是,他的职业生涯并没有因为这个愚人节的玩笑,而蒙受太多损失。事实上,也就是在2009年,他收到了波士顿大学传播学院的聘书,成了柏斯金教授的同事,这两个昔日冤家,还曾经约出来共进午餐呢!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吗?
或许还没。
因为柏斯金教授当年信口胡诌的Kugel ,其幽灵仍然飘荡于人世之间——当1983年,那个“小丑皇帝”的故事见报以后,人们便很难再阻止它的扩散蔓延了。后来,Kugel的故事,在许多地方都被人们信以为真。比方说,一直到今天,你还是可以看到一些中文世界的网络媒体,引用了一位波士顿大学教授关于“库格尔”的见解,煞有介事地说明愚人节的起源。
读到这里,你想起的是老教授“不要轻信任何言说”的教训,或者仍然想责备他当年的那场愚人节恶作剧呢?
https://youtu.be/9Mar7BkEbY4?si=DD3i4Sw3tR63AeYG
作者: PanaS0Nic (骗纳索零客)   2023-11-10 16:33:00
记者有没有参考大量资料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