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rareone (我好稀有)》之铭言:
: 好拉 可以开始嘘了
“中国”这个词语,是由日本平安时代的延喜式所选取采用的。当时日本仿照中国唐朝方
法,将日本全国分为五畿七道共六十八国,除了按人口多少分为“大国”、“上国”、“
中国”和“下国”四等级外,还依照驿站和京畿的远近,分类为“近国”、“中国”和“
远国”。这种分类,在大约从10世纪开始普遍使用。当时除了畿内五国,其他七道内诸国
也有分近国、中国和远国,特别将“中国地方”指为山阳山阴两道[1]。
将山阳道和山阴道等地方合称为“中国”,最早有文献记载的应该是日本南北朝时代的《
太平记》。书中记载足利直冬初时被委任为长门探题,后来也管治著山阳道的周防、安芸
、备后、备中及山阴道的出云、伯者、因幡等国,故后来称足利直冬为“中国探题”[2]
。所以相信最迟在室町幕府之后,就以“中国地方”来统称以上诸国。
此外,在描写日本古代神话与天皇家系的《古事记》与《日本书纪》中,将出云国地区称
作苇原中国,简称中津国、中国,也有可能是该词的语源之一。
留意古代日本的山阳道包括播磨、美作、备前、备中、备后(三备)、安艺、周防和长门
,山阴道包括丹波、丹后、但马、因幡、伯耆、出云、石见、隐岐,共十六国。 但“中
国地方”并不包括了整个山阳和山阴道,其中备前、美作、播磨、但马、丹后、丹波等地
方(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京都府和兵库县)并不算是“中国地方”。
中国地方于日本历史的中古时期,因战乱较少,而成为当时日本除了京都之外,对中国唐
朝文化及艺术、模仿与发展,风气最盛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