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版友好~想分享一下自己的京都西阵地区游记^^
先上一张手绘散步地图XD
http://imgur.com/Nyyd8Dl
网志图多好读版:
http://vicexassyria.blogspot.tw/2017/01/nishijin.html
以下纯文字复制版:
●迷路在西阵
西阵地区位于京都市区的西北侧,没有明确的范围边界,查了几篇资料,大约是北起鞍马口通、南至中立売通、东从堀川通算起、西止于七本松通,画出一个长宽约一公里的方形,离市中心较远,知名景点少观光游人也少,不同于京都其他观光地区的嘈杂喧闹,这里只有老老的町家住宅群与零星的小庙小店家,保留了纯朴及古风的街坊巷弄,交错成一个安静适合生活的小町。在我心目中,西阵是“典型京都”的面容,也是我带朋友游京都的口袋推荐名单之一。
西阵地名的由来自室町时代的动乱“应仁之乱”,当时的大将军将堀川以西的土地作为军队阵地使用,自此成为其名。骚乱结束后,四散于各地的织物职人们回到京都,在西阵的土地上重新开始织物的生产,而成为高级绢织物“西阵织”的发祥地。现在散步在西阵的石叠小路上,仍然处处可闻机杼声,这只有在真正宁静的街道上才能听见的规律细微响音,更增添了西阵的风姿绰约。
如果想认识西阵的话,请奢侈地给她多一点时间,不要急着赶路,甚至不太适合看地图。旅行其中一件很棒的事,就是视力会自动好三倍,平淡无奇的日常街景,在旅行者的眼瞳中显得韵味无穷,让自己迷失在这条巷弄与那条巷弄之间,就是西阵散策的魅力。
●从北野往西阵
我总是从邻近的北野天满宫开始我的西阵散步,先参拜学问之神菅原道真,当地人们都暱称他为“天神大人(お天神さん)”,名满天下的天神大人在各地都有分支神社,而位于京都的北野天满宫、及福冈的太宰府天满宫则是全天下的天满宫的“总本社”。除了参拜之外,别忘了摸摸宫前的神之使者——白牛铜像的头,保佑自己变聪明。
转侧门往花街“上七轩”走去,与祇园知名的“花见小路”相似的石叠花街风景,却少了闹区游客的熙来攘往,白昼的上七轩出奇地幽静,重视隐私的京町屋门户紧闭,散发出一股高岭之花般的遥不可及的距离感及神秘感。传说室町时代北野天满宫失火,为了筹措修复资金,而在东门口建了七间茶屋,也成为“上七轩”地名的由来。而后,因为丰臣秀吉对这边的御手洗团子赞誉有加,给予这七间茶屋御手洗团子的贩卖特权,从此圆滚滚的团子也成为上七轩的象征标志,家家户户门簷悬著画有团子标志的红白灯笼,灯笼下方垂挂著沙包模样的挂饰随风晃动。经过“上七轩歌舞
练场”门口,忍不住伸著脖子偷看(尽管什么都看不到),想像著艺妓们的身姿,是为一种古都情趣。
●钉拔地藏
转到千本通之后往北走,先闻到空气中飘着一股咸咸的气味,是昆布专卖店“五辻の昆布”,这里贩卖著各式各样的昆布。继续往前走,一不小心就会错过的小小庙门,门上挂著红黄蓝艳丽的灯笼,中央红色的大灯笼上写着“钉拔地藏尊”。
传说在室町时代,一个商人双手疼痛不止,试遍各种治疗都无效,为此苦恼不已。直到有一天,商人夜晚梦到一尊地藏菩萨现身,为他拔除手中的两根钉子,当商人醒来时双手的疼痛就奇蹟似的治好了,而后这边的人就称此地藏为“钉拔地藏”,成为消除百病的神仙。与寺庙的由来相呼应,仔细一瞧,钉拔地藏的绘马与一般的绘马大相径庭——竟然是独树一格的钉子与拔钉器,一格一格整齐贴满本堂四面墙面,视觉效果非常震撼。
钉拔地藏有个有趣的参拜方法:参拜者手持与自己年龄数字相符合的竹条,一边祈祷一边沿着本堂绕圈,每绕一圈就放回一根竹条,如此放回所有的竹条后,就可以消除身体的病痛,因此每次到这里都可以看到有人不断地绕着圈,画面很有趣。
●午间限定的亲子丼名店“鸟岩楼”
散步到近中午,我赶紧抓着时间去传说中有名的亲子丼专卖店“鸟岩楼”。中午限定的鸟岩楼亲子丼十二点开卖,还只卖到下午两点,足见它的名气与牌子还真不小。还未到正午十二点,门口已经大排长龙了。我一边心想着“算了吧!”、一边又受到阵阵的香味诱惑,天人交战了好一阵子,最后还是乖乖排了近一个小时,总算挤进店家的窄门,第一次在京都品尝名店美食。
感觉上了年纪的屋房,脱鞋入室,赤脚踩在木板上嘎呀嘎呀地叫。亲子丼在二楼用餐,室内清一色都是海外游客,半句话都不用说,店家就会自动端出招牌亲子丼、一碗清汤以及一小碟醃萝卜。亲子丼用料单纯,只有蛋、鸡肉丁以及米饭而已,最上面再打上一颗黄橙橙、小巧玲珑的鹌鹑蛋,是它的特色。滑蛋半生不熟、入口即化的程度,蛋汁混著日式酱油很下饭,是我的心头好。
●三上家路地
京都的巷弄,他们称为“路地”。在京大路与京小路之间,老町屋密密排列,细长的路地延伸著日常风景。路地里的时间的脚步走得很慢,仿佛百年来都不曾改变,除了门前的盆栽花开花落,年复一年。
京都最有名的路地之一,就是位于西阵地区地“三上家路地”,仅数十公尺的死胡同,散发着迷人的历史风情。路地的主人三上家族,是江户时代宫殿的御用裁缝(御寮织物司),那时路地内的长屋中住的都是裁缝职人。时过境迁,现在这个路地摇身一变成为摄影师、陶艺家的工作室,当年的职人精神却一路继承下来。路地深处的红色店面是有名的蜂蜜专卖店“dorato”,来自世界各地、浓淡色泽不一的蜂蜜罐一字排开,浓郁的蜂蜜芬芳,让人叹为观止。
三上家路地近来十分出名,时常登上杂志封面,我甚至见过一队日本的旅游团大阵仗地来参观这儿,挤满了小小的路地入口。然而,如果我们仔细看停在路地出入口的铁马、门前随意摆放的盆栽、防灾用地红水桶、路地深处的大水缸,最后我们会发现,三上家路地就像所有京都小巷弄一般,不是什么鼓譟的观光景点,只是安静而优雅地作息著。
●认识巷弄的小风景,让散步更加迷人
・京町家
每当说到京都时,比起任何一座亭台楼阁或千年古刹,我最先想起的反而是红褐色的京町家。京都传统的木造建筑称为京町家,低矮整齐的木房、隐蔽的格子构造、二楼透光的虫笼窗、夏日荷风吹动的木帘子 。虽然每间町家乍看之下都很像,但仔细观察会发现它们的高矮胖瘦、窗子的位置、暖帘的颜色、与门前的随意摆放的盆栽都不一样,显露著每家屋主的个性。在西阵、上七轩、祇园一带都是很好的欣赏京町家的地点。
町屋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更是生活在京都不可或缺的日常风景,只是随着时代推移,屋舍老旧、防火耐震不佳、屋主高龄化等因素之下,京都市内的京町家数量日益减少。幸好,近来掀起一阵町家改装成咖啡店、民宿、小店的风潮,让町家的美好以新时代的方式呈现出来。
・屋顶上的钟馗
京町家一楼的屋顶上时常坐着小小的钟馗。没错,就是你我熟知的除魔驱鬼大将军的钟馗,而京都当地人亲暱地称为“钟馗桑(しょうきさん)”。
据说,江户时代开始流行在家里屋顶上安置个小钟馗像驱魔辟邪保平安,而当对面人家屋顶上有“鬼瓦”时,就将自家的钟馗直直地瞪着鬼瓦看;相反地,当对面人家已经有钟馗时,则要将自己家的钟馗稍微与之错开,这是京都人与周围邻居和谐相处的圆融表现。
仔细一看,每尊钟馗像的样貌动作都各有不同,有吹胡子瞪大眼的、有高举宝剑的、有凶恶恐怖的、有金光闪闪的,但相同的是——小钟馗都尽责地守护着自己家的屋顶。穿梭在京都巷弄间时,总会下意识抬起头寻找著钟馗们的身影,也是一种散步才有的乐趣!
・翘胡子仁丹看板
在京都巷弄中打转时不时会看到的蓝白看板,上头画了个超吸睛的翘胡子将军,让人忍不住多看两眼。这是森下仁丹公司赞助制作的町名地址看板,散布在日本全国,也有广告的效果。但因为战争的缘故,绝大多数的看板都在战事中烧掉了,只剩京都还保存着数百枚的仁丹看板。查了一下网络新闻,因为仁丹看板太过珍贵,最近频频发生失窃事件,网拍上竟然卖到十六万日币!
・驾驶注意!“飞出小僧”看板
拥有一对圆滚滚的黑眼、身穿红衣的小男孩看板,是为了提醒驾驶朋友注意,前方路口可能会有孩童突然冲出来而设立的警示看板,一般通称为“飞出小僧”、“飞出人形”或“飞出坊”等。
飞出小僧的发源地在京都隔壁的滋贺县,因此滋贺县内的小僧看板数量居全日本之冠。从东北到九州都可以看到飞出小僧的身影,又以近畿地方最多。除了元祖的小僧样貌之外,时常会出现具有当地特色的小僧,像是在京都出町柳的“桝形商店街”,由于是动画《玉子市场》的背景舞台,因此出现了女主角“玉子”造型的飞出小僧。而京都北野地区的“妖怪商店街”中,则出现了可爱的独眼妖怪小僧。
・街坊乡里守护神——地藏祠堂
走在京都街上总是会与小小的地藏祠堂不期而遇,或许是一户町家的门簷之下,或许是巷口十字转角的位置,小地藏菩萨出现的次数真是出乎意料地频繁。地藏菩萨在日本是很普遍的信仰,而京都更是有许多从平安、室町时代留下的地藏庙,据说京都室内的小地藏祠堂约有5000座,可说是京都人身边最亲近的神明。
祠堂的外观五花八门,最普遍的是如同木箱般的造型,高级一点的还有布幔、铃铛等各种不同的装饰。两扇木门上有一格一格的方形窗格,不能直接看见地藏菩萨的尊容,如果凑近祠堂窗格往内瞧,里面安坐着石头雕刻出的地藏尊,从一尊到数尊不等,一定会围上写着“奉纳”的兜巾,模样相当可爱。祠堂两旁供著献给神明的鲜花,有时候还会有酒、橘子、点心等各种供品,每天固定会有住户们来参拜打扫,欧吉桑、欧巴桑们也会聊上两句,可说是町民们的社交场域之一。现在的京都市区内不断地翻新,但就算盖了新的大厦,多半还是会将地藏祠堂保留下来,所以偶尔路上
也会看到镶嵌在水泥建筑中的地藏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