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AirPods开箱&体验文(同场加映:2016 MBP)

楼主: danielwu13 (王爺)   2016-12-23 21:27:05
好读图文 友站mobile01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481&t=5022008
其实我是跟着2016 MacBook Pro一起写的开箱&体验文
AirPods我是放在第二段,想看AirPods的,请快速跳转第二段喔!
2016 MacBook Pro(无Touch Bar版)+AirPods“真无线”蓝芽耳机开箱&体验文
MacBook Pro已经超过四年没有更新,而我还守在2012 MBP有光驱的那一台
在当时MBP可说是MacBook家族效能不错的机款
只不过时过境迁,超过2KG的笔电每天扛来扛去的,肩膀不酸是骗人的
更何况没有Retina Display和5200转的HDD更是硬伤!
这次我没有选择Apple主打的Touch Bar版本,主要是因为cp值似乎不高
Touch Bar对太熟悉快捷键的我而言,其实是可有可无的存在
如果多一条Touch Bar只要3~4千块,我还可以接受,但贵了1万块实在是败不下去啊!
就我的需求而言,MacBook Air就足够应付我的work和日常需求
如果需要剪辑影片或是修图,我还有一台iMac 4K,所以我一直在等MacBook Air Retina问世
可惜看完今年10月的Mac发布会,让我确信MacBook Air被淘汰只是迟早的事情而已
心中有打算干脆更换只有0.9公斤的12吋MacBook
但不客制的状况下配备core M3低电压+无风扇,效能有点令人却步
正当我感到失望的时候,苹果行销副总裁Philip Schiller说我们有推出无Touch Bar版本的新款MacBook Pro
效能配置上,根本就是拿来取代MacBook Air的
当下就下定决心,决定就是你了!
本来12/15我就可以拿到苹果官网订购的MacBook Pro,但那天我刚好要去东京,也就迟至今日才写完这篇开箱文
不过也让我USC C转接头直接在日本Apple Retail Store银座店购入
苹果对盒装的保护还满完善的,不会让运送的过程中有所损坏
简洁的包装,一向是苹果的风格,纯白色的外盒,只会有产品的照片
也让我想到前不久才刚刚发售的“苹果圣经”设计书,现场摸过真的质感超棒,照片有点立体感,只可惜太贵了!
一开箱,如以往的苹果设计工艺,整块CNC切割的一体成型铝合金设计,看起来&摸起来相当有质感、品味
这次新款的MacBook Pro很多人选择新推出的“太空灰”配色,但我自己不喜欢3C产品黑黑的,还是选择Mac最经典的银色
下方依然是苹果的简约风格,只有白豆腐、USC C 充电线
后方转轴的部分,也从原本的黑色的塑料改成一体成型铝合金外壳
这几个角度可以看出MacBook Pro瘦身相当成功,跟2015 MBP相比轻薄了不少
跟我的2012 有光驱的MBP更是大跃进的轻薄
果粉的信仰灯苹果logo也不会发光了,改成跟iPad系列一样的抛光苹果logo
苹果的logo会发亮,其实是因为萤幕的背光而已
以前萤幕够厚,可以用萤幕的光,让外壳的苹果logo发光
当然也不会耗电,也没有办法关掉,为什么?
因为那就是你萤幕的光,你只要把萤幕调到最亮,logo光就会很亮
反之,萤幕的光调到最暗,logo的光就剩下微亮而已
只是现在萤幕越做越薄,如果还挖空让萤幕透光的话,容易造成漏光的瑕疵
因此,在轻薄与漏光之间没有办法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法
我想后续的MacBook系列,logo都不会发光了
新款的MacBook Pro默认一掀开萤幕就会自动开机
接下来,我用Time Machine备份还原,Time Machine真的是苹果引以为傲的备份app
你所有的设定、mail、app登入帐号、wifi登入密码...等等,全部可以完全无痛的无缝接轨
键盘:接下来,说说第二代的“蝴蝶脚键盘”,蝴蝶脚键盘早在去年2015的12吋MacBook第一次采用。
蝴蝶脚键盘取代了以往的剪刀脚键盘,很多原因是因为追求轻薄化,把键程缩得更短
第一代的蝴蝶脚键盘,简直难打至极,没有什么回馈的力道!
新款的2016 MacBook Pro修正了这个问题,键程的Q弹回馈度增加了不少,键帽也变大了不少,不会有误触的情形。
与传统的剪刀脚键盘差异在于“Q弹度”,新款的二代蝴蝶键盘反而多了一种“清脆度”吧!
说实在的,二代蝴蝶脚键盘除了打字真的还满吵的之外,我还满喜欢这款键盘的。
除此之外,蝴蝶脚键盘的背光是采用每一个键帽下放置一颗LED灯,让背光的效果更完善
触控板:触控板比以往的大上两倍,手势有更大的空间使用
有没有Touch Bar会影响完美的使用者体验吗?
我们来聊聊Touch Bar(咦?我不是没有Touch Bar吗?
哈哈!我在日本东京银座Apple Retail Store玩了很久的Touch Bar
譬如说,我要删到一封mail,以往的习惯是直接用触控板向左滑动,就把mail删掉了。
有了Touch Bar上面的删除按钮,对我而言反而还多了一个步骤。当然,这是因为我已经太熟悉,所有的快捷键的基础上。
如果对从来没用过Mac的新手,Touch Bar还是有它的便利性。
SSD:再来看看苹果这次采用的超快速SSD,读取:2000MB/s、写入:1317MB/s,这到底是什么神鬼数据?
Retina Display:萤幕的表现上,依然采用2560 X 1600,227ppi 原生分辨率,但萤幕支持了P3广色域
P3广色域要完全展现,必须色彩源内容、显示终端、很好的色彩管理(正常的显示),三位一体,缺一不可
苹果已经把旗下所有产品推上P3广色域,iMac、MacBook、iPad Pro、iPhone7,全部支持广色域标准
也就是说,苹果旗下的所有产品萤幕显色更加优异、细腻,色彩细节也更加精准。
翻成白话就像是非retina跳入retina的那种感受!
重量:新款2016 MacBook Pro只有1.37公斤,相当于MacBook Air的重量,仅次于12吋MacBook的0.9公斤
尤其我是从2.06公斤的2012 MBP升级过来的,轻薄的感受更加的明显
我这台无Touch Bar的MacBook Pro不管从重量还是效能来看,我都觉得苹果就是拿它来取代MacBook Air的
甚至在苹果发表会上,MacBook Air都拿来对比,然后不管大小和轻薄都被碾压过去 XD
USB-C:苹果大胆的作风在干掉USB A和SD卡槽,只保留USB-C接孔,完全展现出来
我想也只有苹果能逼迫使用者往前跨进下一个世代,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总之这些接孔就是被干掉了
USB-C接口很牢固,但让我怀念起苹果引以为傲的MagSafe,而充电线改成可拔式的,就像iPhone的Lighting线一样,反而我觉得更好收纳
所幸,我大部分的档案都习惯用于Google Drive或是Onedrive,但一些使用场景还是必须使用USB A传输
刚好,我去了东京的Apple Retail Store银座店,顺带就买了USB C转接hub,比台湾买便宜130多块而已
很大原因,是因为我想要这个很潮又有苹果logo的购物束口袋,哈哈 XD
保护袋:我习惯把MacBook Pro丢进包包,所以我需要一个保护内袋,而不是一个巨大的防震电脑包
我的首选就是Moshi的muse 防倾倒皮革内袋,防倾倒设计让我从包包取出来的同时,不会造成MacBook Pro意外的滑出
众所周知,Moshi的保固一向是毫不囉唆,muse 防倾倒皮革内袋注册后保固三年
三年内如果是非人为损坏(包括什么缝线脱落)联络Moshi客服都可以更换“全新”的商品,而且毫不囉唆!大推moshi啊
购买建议:
如果你是跟我一样是2012 MBP以前的机种,我绝对推荐你可以升级,毕竟5200转的HDD根本是上一个世纪的硬盘,而新款的SSD读写根本快到没有朋友。再者,支持P3广色域的Retina萤幕是一种让人看了就回不去了!当然,新款的MacBook也是有缺点的,譬如USB-C的支持,第三方配件现在还远远不到位。今年九月发表的iPhone7,居然还需要透过转接线才能和MacBook
Pro连接,这点是真的满令人傻眼的。另一方面,苹果还保留的3.5mm耳机孔,设计在机身的右前方,导致接上耳机线后,一条长长的线阻碍了打字的舒适度。这点也不是不能解决的,因为苹果推出了AirPods“真无线”蓝芽耳机。除了这两点,我目前还真的找不出新款2016 MacBook Pro有什么缺点。国外测评或是版上测评,提到电力续航问题(不足苹果标榜的10个小时电力续航),更大的雪花屏灾情都可以透过macOS10.12.2的更新解决了,日后我想苹果会透过macOS的更新解决这一个bug。
如果你是2015年的MacBook Pro,我则不建议升级,坦白说提升的效能都不足以构成换机的理由,更何况旧款还保有旧有的连接孔规格,大大减少了添购转接线的隐形成本。最后,作为四年以来首度更新的MacBook Pro系列才端出Touch Bar的创新,我想是有点诚意不足,甚至是有些失望的。无可厚非,Mac全系列对于苹果而言,对比iOS行动装置之下并不是赚钱的金鸡母,但冀望下一次的产品线更新别再等四年了(转头看看2013年推出到现在还没有更新的垃圾桶Mac Pro)。
同场加映:AirPods开箱&体验文
早在iPhone7发表会,发表的AirPods居然拖到现在才推出
可以说是苹果近年来第二度延迟或错估产品的发售期(第一次印象中是iPhone的白色配色机种的样子)
AirPod的专业测评文,在mobile01有一篇更全方位的测试,我也就不狗尾续貂了,只说说开箱和用了三天的体验感受吧!
小小的盒子,大小就跟小米手环2的盒子差不多
AirPods的外型就印在盒子上,触摸起来也有立体感
充电和的外型真的很像牙线盒,而且比我想像中的还要小
充电盒的下方就是Lightning线,原厂Lightning线我已经有4条正在使用,也都没有损坏过,这条就先放在盒子内吧
虽然已经看过很多AirPods和iPhone的配对,但实际操作还是觉得好神奇、超方便、又无脑的配对 XD
Apple装置的切换:Apple在AirPods的宣传广告,一再说明可以无缝接轨快速切换装置
我用了三天完全可以直接切换,过程不用3秒就可以完成,苹果紧密的生态圈整合,还是苹果的强项
譬如说,我现在用iPhone连接AirPods,只要点选iTunes的切换,就可以把iPhone踢掉改连接我的MacBook Pro,反之亦然
AirPods只要拿掉一耳,音乐播放就会暂停,再戴回去音乐会继续播放下去,这设计颇令人惊艳,也多亏了AirPods内的W1芯片
音质:很多人会批评AirPods的音质跟原厂附的EarPods一样,的确音质比EarPod好一点点而已,甚至差不多
但是用无线蓝牙耳机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图“方便性”吗?音质十分在意的话,我想声海的IE80是你更好的选择
我觉得蓝芽耳机的使命就是“方便性”,谁的方便性最好,谁就是最好的选择,显然在各种装置切换的方便性,AirPods绝对更胜一筹
脱落:我用了三天,我生活碰到的环境都试过
譬如,办公室打字找资料、拥挤的火车和捷运上、慢跑,完全牢牢的挂在我的耳朵上,没有任何松脱的情形发生
mobile01的测评,还测试过更激烈的街舞,也没有松脱的情形
电力续航:我从下午两点就开始无间断的使用AirPods(100%电力开始),一直到傍晚6点,总计4小时21分钟。
期间从MacBook Pro切换到iPhone聆听
电量还有19%,大致符合苹果给的5小时续航力
听到没电也没关系,充电盒提供24小时的电量储备,只要把AirPods充电15分钟,就可以听3个小时
缺点:缺点当然不是没有,就是可以控制的手势太少了
目前AirPods调整音量或是切换歌曲,都必须点选两下AirPods呼叫Siri出来,这样非常不方便,也不是个很好的使用者体验
怎么改善?那就要看Apple日后会不会利用iOS的更新,让AirPods的手势更加多元化,至少可以透过手势调整音量或是切换歌曲
购买建议:如果你的装置都是用苹果生态圈的话,想要一副无线蓝芽耳机的话,不用怀疑AirPods就是你最好的选择。AirPods“真无线蓝芽”(没有两条线串联两耳单体)售价5490元。
看看三星无线蓝芽耳机Gear IconX售价6990元,再看看SONY推出的Xperia Ear(只有单耳,中文指令互动目前仍不支援)售价5990元,相较之下AirPods的售价是较为佛心的。当然你的装置是Android的话,那我会建议你选择SONY、铁三角推出的蓝芽耳机,CP值更高。
作者: asuslinteri7 (Taiwan gtr)   2016-12-23 21:29:00
作者: gemihhy (寻找天空之城)   2016-12-23 21:42:00
作者: celtics1997 (山东之龙-禁邪赛鸽)   2016-12-23 21:54:00
作者: xbox1 (插爸万)   2016-12-23 21:58:00
介绍得真详细 推一个~
作者: kyo06 (直到世界末日.....)   2016-12-23 22:03:00
我觉得touch bar的可玩性还是要放眼未来快捷的组合只是刚起步而已,已经开始有各种程式支援可玩性不过这次的入手起价实在恐怖,虽然效能跟重量的结合很诱人
楼主: danielwu13 (王爺)   2016-12-23 22:07:00
贵了1万块,实在是吓跑很多人啊
作者: kyo06 (直到世界末日.....)   2016-12-23 22:08:00
我也是因为这样想说就不要选,但实际摸了一下加上考量到未来真的大家都开始玩这块,其实很犹豫啊很像3D touch刚导入时的fu,但事实证明时间久了完整度上来这功能就不再只是鸡肋,甚至少了它会有很多不便之处
作者: shihhhpin (小小小宏)   2016-12-23 22:23:00
推推详细
作者: eltonchung (Elton)   2016-12-23 22:51:00
推详细心得
作者: eyecolor (欸)   2016-12-23 22:53:00
3D touch其实到现在都是鸡肋的成分实用性只有home键app的支援性少的可怜,要不然就是有支援但却不实用Touch bar早晚会碰到3D touch一样的问题说穿了,这两样东西只是苹果自己的一相情愿的开发
作者: running9977 (LL66pu!uunr)   2016-12-23 23:15:00
3Dtouch 真的没啥屁用!只有少数1、2官方功能实用而已根本只是当作home键的震动而已Touch bar目前还不敢说!价格实在夸张,真的很敢开结果依然有人买单,苹果走下坡不意外库克天天在办公室发呆就好
作者: hsudione (无心之过)   2016-12-23 23:50:00
IE80?SE846比较好!
作者: jim8q9a63 (tony.jim)   2016-12-24 00:34:00
作者: iMacAir (工程师转职的使用者)   2016-12-24 01:11:00
Airpods确实不错,但我认真想等下一代
作者: Ghosso (居关)   2016-12-24 01:41:00
3d touch没jb真的是鸡肋 jb了可能变鸡骨头吧
作者: pttx6714 (shiny)   2016-12-24 07:08:00
Touch bar游戏上感觉很好用 但目前没有展现出来日常使用多一个维度 感觉是不大
作者: nicejerry (半糖绿加珍珠)   2016-12-24 10:36:00
推,很棒的心得分享
作者: JesusMontero (Montero)   2016-12-24 19:24:00
给想嫌音质的dada们 如果音质那麽要求 应该买ie800k3003 se846这种等级的 而不是买一个五千多的耳机机 厂厂
作者: eyecolor (欸)   2016-12-24 20:23:00
问题是五千多的音质似乎只要一千的有线就打赢了耶不需要买到IE800吧 XD剩下的就是无线的代价价钱,还没有考虑未来的电池老化
作者: nashmvp ( )   2016-12-24 22:22:00
推 很棒
作者: kenshinwerra (DovahKiin)   2016-12-24 22:58:00
有什么文章表示一千音质比airpod好吗?
作者: eyecolor (欸)   2016-12-25 00:22:00
哈哈哈哈哈哈,你以为airpods是什么好音质喔堪用罢了,打赢几百块耳机罢了
楼主: danielwu13 (王爺)   2016-12-25 00:39:00
为什么每次都要讨论“音质”呢?我的文章就又说过蓝芽无线耳机的使命只有“方便性”而已1千块的有线耳机,在方便性上远远不如蓝芽无线耳机1万块的有线耳机,也远远不如蓝芽无线耳机端看你有没有把东西放到或用到“正确”的用途罢了
作者: eyecolor (欸)   2016-12-25 02:25:00
我上面也说很清楚了,这就是无线的代价只是看到很多网友的回文,恐怕他们还以为五千多块的airpods真能比上一千的耳机音质
楼主: danielwu13 (王爺)   2016-12-25 02:29:00
同意眼睛色彩大,5千多块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就是无线的
作者: Hollowcorpse (爱罗武台湾)   2016-12-25 02:29:00
为了我要的音质我买了Bose的soundsupport,蓝芽不是只有方便性而已...
楼主: danielwu13 (王爺)   2016-12-25 02:30:00
代价,而不是音质。我文章也说,音质部分就像是EarPod
作者: Hollowcorpse (爱罗武台湾)   2016-12-25 02:31:00
因为他是"耳机" 所以一定会有人在意音质
作者: eyecolor (欸)   2016-12-25 02:31:00
有其方便性,而且在iPhone7上就显得更重要目前我使用iPhone7就常常困扰正在充电又要用耳机的问题
楼主: danielwu13 (王爺)   2016-12-25 02:34:00
的确,要充电又要听歌的话,苹果的解决方案就是AirPod
作者: eyecolor (欸)   2016-12-25 02:34:00
耳机孔拔掉不管是不是趋势,总之是个硬伤
作者: Hollowcorpse (爱罗武台湾)   2016-12-25 02:34:00
其实前面有人讲 5k的价格很大一部分是那盒充电器的
作者: gamedf (Walker)   2016-12-25 03:31:00
蓝芽要音质是在开玩笑吗?Airspod光多装置的便利就屌打一堆蓝芽设备,当然也是因为苹果自己开外挂...
作者: eyecolor (欸)   2016-12-25 10:46:00
随便一个蓝芽接收器支援aac跟aptX音质不就屌打了耳机还随便自己接音质苹果自己不努力那也没办法但如果拿掉耳机孔要走无线趋势,苹果自己还是得要在音质多加油不能用蓝芽还要音质这种说法混过既然蓝芽又弄不出音质,那为什么要拿掉耳机孔?所以严格来说,苹果的勇气配套烂透了
作者: utap2001 (寻找一个漫长的答案 )   2016-12-25 12:21:00
推 看了这篇才知道原来还有sony xperia ear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