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乱玩3D Touch一周后的心得

楼主: nSinHeart (Johnning)   2015-10-03 23:37:42
不提残体字和一直自称文青的话(应该是故作幽默,但不好笑)
其实文章内容是还蛮有道理的
我再补充几点好了
※ 引述《Fyu45 (3C小宇)》之铭言:
: 图文完整版:http://alextech.xyz/phone/iphone_3d_touch
: Hi大家好,我是文青Alex Chen,
: 自上次分享了完全没有深度的iPhone 6S Plus开箱后,
: 这次来分享一篇比较有深度的心得文。
: 关于3D Touch的几点,完全是一些个人心得,希望别被嘘爆Orz
: http://tinyurl.com/qx3cha5
: 简单心得:
: 这是一块有深度的萤幕。
: Alex这次真的不是想装文青,而是Apple确实让iPhone 6S和Plus的萤幕有深度了;3D Touch无疑是6S上最重要的更新之一。“3D Touch”这个名词在Apple产品线上是首次出现,但“萤幕感应力度”这个功能,却已经用“Force Touch”这个名义应用在Apple Watch和Macbook产品线上了——然而却不怎么成功。
: 原因吗?个人见解,我认为在Apple Watch上,第三方开发者乃至于Apple自己,都没有找到Force Touch这个功能的定位,甚至在Apple Watch内建的Force Touch应用内,“力度”充其量也只是拿来取代“按压时间”而已,并没有太大使用的必要。
Apple Watch应该说整个就是偏失败的产品,所以在这上面看Force Touch其实没什么意义,毕竟在一个不完善的平台上,无论什么功能都是很难完善的
:而在Macbook这类笔电产品上,它本身就能用Multi-Touch触控板+键盘达成多层次的操作,Force Touch的存在实显多余,尤其是大部分配合Force Touch的手势操作,即使用传统的方式达成也并不困难(如QuickTime Play快进可直接用鼠标拖曳,网页查找单字直接按右键查找等);图片预览功能试玩的时候我还惊喜了一下,觉得日后要找图片应该简单多了!但随着时间流逝,我最终还是没有习惯使用这个功能,我想光凭这点我就该判他死刑了——毕竟身为消费者,我不应该改变自己去习惯一项功能吧。
: 不过值得一提的一点,是OS X上一款名为“Inklet”的程式,它能够利用Force Touch的压力感应功能,将触控板转换成一块小绘图版,我自己虽然不会画画,但我想这对于设计师、插画家们无疑是个好消息——尤其是每天都要在Facebook上更新贴文的网络插画家,终于不用在出门时多背一块绘图板了!(不过Inklet究竟好不好用,能不能小程度上的取代绘图板,身为一个假文青的我其实都没有发言权,只是觉得这是我看到在Macbook的Force Touch实际应用上最好的idea)
我个人用的是MBPR2015,一样有Force Touch,我是纯粹的觉得触控板比以往手感较佳,Force Touch的功能用到的确实较少
: 不好意思,一不小心废话又说太多了,回到iPhone 6S的主题上;6S上的Force Touch改名为3D Touch,能看出Apple想让使用者在iPhone 6S的触控界面中得到一个立体、多层次的互动体验:当你在桌面略为用力的按下一个App图标时,可以看见整个画面的背景随着你用力的程度逐渐模糊——你能够在萤幕上感觉到你在用力!当力度足够(可以自行调整多大力算足够),机身会给你震动回馈,然后快捷选单跳出,你能快速选择你想做的事:这就是3D Touch上的两大功能之一——Quick Action。目前支援Quick
: Action的除了许多内建的App如相机、Safari、行事历等以外,Instagram、微信、微博等第三方App也在iPhone 6S开卖前就抢先加入这个功能了。
: 然而Quick Action有没有办法改变我的使用习惯呢?至少我可以告诉你,一周内是不可以的。在使用iPhone 6S Plus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我在点开App,找到我想要的功能后,才想起“对吼!这可以用Quick Action更快的达成”
: 3D Touch的另一项功能是Peek and Pop,你可以用力按住Email的标题或URL网址预览其内容,松手后预览画面即会消失;按压时,画面同样会随着你按压的力道逐渐模糊,产生互动的感觉。
: 这跟上面提到Macbook的图片预览功能有什么区别呢?Macbook有大萤幕的较好的多功操作接口,当你需要处理大量的图片或Email时,放大缩略图或直接用键盘左右键查看绝对是比较有效率的方法;对于iPhone的小萤幕来说,预览并不像Macbook这般容易,有时候开个网页可能就必须跳到另外的App。Peek and
: Pop功能,确实是我目前用到过最优异的预览功能,在寻找Email时,不用一封封点开、返回,只要按下、松手即可;朋友寄来了网址,只要重压就能预览内容,不需要跳到额外的App再返回,这些无疑都是非常方便的!不过我要说的,上面那些情境都是我对未来的幻想,因为Peek and Pop目前只能在邮件、Message等内建程式中使用;然而我看邮件仍然喜欢用能自动分类的Email、聊天也只用WeChat和Line——他们都不支援Peek and Pop。
: 这里话题就要带到第三个话题——第三方支援了。3D Touch究竟能不能成为多点触控这么一个“改变消费者使用逻辑”的革命性功能,除了看他能不能融入我们的使用习惯中,也要看第三方开发者给不给面子了。毕竟3D Touch就算再炫再屌,如果只能用在内建App上,那也是失败;当消费者未来要打开选单时,已经能习惯性的在App图表上重压一下;且压不出Quick Action的App,会被视为一款烂程式(想像你现在用App看图片如果不能用两根手指放大…);到那一天,3D Touch才能算是“革命性”(一个Apple很喜欢用的字眼)的功能;我很看好、也很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感觉第三方支援还是很有戏的,才出一个多礼拜,少数主流的App就开始试水温了,尤其是这次对岸的App非常积极
: 话说除了Quick Action和Peek and Pop外,iOS系统的其他角落,其实也隐藏着结合了3D Touch的手势操作。比如在任意App中重压萤幕左侧边缘,就能用一个翻书的感觉,“翻”到上一个开启的App;好不好用?其实如同上面所说的,每次手很快的双击了Home键,跳出多功选单后,我才想起:啊!原来还有另一个方法可以用。
个人感觉非常需要解决的问题是:iOS处于左上角的返回键,希望能用3D Touch或其他方式取代,尤其是Plus版,返回键真的很难按
: 另外就是很多人,尤其是台湾人,喜欢放在iPhone萤幕边缘的小白点——AssistiveTouch功能
: 说实话我是一直不能理解,既然有了好用的Home键和手势操作,要它干嘛?好像有些人是怕Home键按久了会坏掉(事实上在iPhone 5S以前iPhone Home键按久了确实会影响手感和敏感度),不过自从有了Touch ID后,几乎就没有出现这个问题了。
: 又说废话了,总之,以往的AssistiveTouch使用分成两个步骤:先点小白点开启选单,再在选单上选择自己要的快速键;不过有了3D Touch后,可以将“重压小白点”设定成直接启动一个功能,这样你可以把你最常用的快捷键,如Home键,设定成重压感应,这样每次需要回到主页,只需要一个步骤就能完成;对于AssistiveTouch的爱用者来说,更是让使用小白点变得和使用Home键一样有效率。
: 当然身为一个文青,我还是不会因此就接受一个白点一直浮在我的画面上Orz
说真的外国人也很多用这个的(我认识的),不过我也是很不能理解,我的iPad Air 2用了一年多了,Touch ID还头好壮壮,倒是没有Touch ID的iPad 3代,用久了Home键确实会手感松弛(不知道松弛这个词妥不妥当)
: 此外,我觉得Apple在iOS系统操作的过程中,其实有更多的地方可以加入3D Touch来提升使用者体验。比方说在快速设定栏中,如果重压WiFi图示就能直接进入WIFI的设定页面,那我相信这项操作绝对会很快成为我的习惯!毕竟生活中太多需要设定WIFI的场合,而目前唯一进入WiFi设定的方法只有打开设定App、选择“WiFi”,比起对面的Android阵营,实在麻烦很多(Android 5.0后可以直接在快速设定栏选择WiFi连结、输入密码或进入详细设定)
: Quick Action、Peek and Pop和种种手势操作,其实不过是Apple身先士卒,开创了几个使用上的Demo,仅此而已;我更期待的是未来的开发者们能够想出更多更有趣的应用!3D Touch像是刚出生的婴儿,他在摸索;Apple在摸索;我们,也在摸索。
: 以上是我对3D Touch的简单心得
: 要看有精美图片的版本请参考原文XD:http://alextech.xyz/phone/iphone_3d_touch
: 想继续看我耍宅?
最后说一下,如果原po不要一直自称文青的话,应该嘘会少一点吧
毕竟论点还是比较正确的,我看过一些外媒的文章,如The Verge、Wall Street Journal等,内容其实和楼主的这篇大同小异
: 请支持:
: 文青宅不宅FB:http://www.facebook.com/alextechxyz
: 文青宅不宅微博:http://weibo.com/alextechxyz
: 文青宅不宅微信公众号:alextechxyz
你是要同时发展大陆和台湾方向吗?这样可能比较困难,要解决的不只是服务器,还有两岸的用语、网络梗等问题。建议你先挑一边为主
作者: MOONY135 (谈无欲)   2015-10-03 23:47:00
我觉得没什么特殊的见解 跟其他看到的评论差不多
楼主: nSinHeart (Johnning)   2015-10-03 23:54:00
我是觉得讲Macbook和Apple Watch那段比较有道理至于其他见解和国外一些网站大同小异
作者: MOONY135 (谈无欲)   2015-10-03 23:56:00
文青不会说自己是文青 文青更不可能说自己宅
楼主: nSinHeart (Johnning)   2015-10-03 23:59:00
点进原文发现它常常自称假文青,应该是故作幽默只是度没把握好,就不好笑,反而看起来令酸民不爽XD
作者: banbanzon (带赛衰神)   2015-10-04 00:16:00
返回键...就轻碰home键返回 可惜被对岸魅族抢先定义XD
作者: BlackSeven (黑柒)   2015-10-04 00:29:00
其实不是旧HOME松弛,是Touch ID本身HOME的回馈感就比较明显,按习惯再回去按旧的就觉得松松轻轻的。
作者: banbanzon (带赛衰神)   2015-10-04 00:42:00
至于按压Peek and Pop 无非就是省去关视窗动作的peekwindow 要是多个关视窗的动作 手指却不用伫在萤幕上甚至能对视窗里的内容进行操作(如同视窗版的safari或map) 不知道一般人喜欢哪种peek法?
作者: imgkiller (无血之大戮)   2015-10-04 00:46:00
mac如果加一个鼠标右键比啥forcetouch强iphone上app UI返回做在上方,直接做在下方就好了
作者: a3619453 (哼哼哼哼哼哼)   2015-10-04 00:51:00
mac两指点压是右键 加右键完全多余
作者: mmmmmfff (发牢骚!)   2015-10-04 01:07:00
Mac触控版一直都有右键功能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