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在哪里看到过一个例子:
一个小学生在班上功课很好,待人友善,放学以后却会躲在校园角落踢小狗,
你会觉得这是个坏孩子,读书、待人都有他的目的、心机。
一个小学生在班上会欺负同学,收保护费,却会拿收到的保护费买饲料喂小狗,
你会觉得这孩子本性不坏,只是走岔了路。
我觉得大脑好像会倾向记忆“少数”的那一边,因为比较节省能量,
所以一锅粥的老鼠屎,就特别显眼。
※ 引述《Billups2005 (C.Billups)》之铭言:
: 看到F大说的,心里装什么就看到什么,令我感到困惑
: 小时候我相信人性本善,但到现在三十岁了却看到这世界的恶是远大于善
: 每天从睁开眼出门上班到下班回家上床睡觉前,总是不断的有人事物挑战着自己的信念
: 你循规蹈矩的驾驶,却老是有人要违规妨碍你甚至危害你的生命财产
在路上是跟你一样循规蹈矩的人多呢?还是违规乱开车乱骑车的人多?
: 你排队买早餐等电梯,却总是有人要插队
如果插队的人是多数的话,你应该看不到有“队”可以让你排吧?
: 你认真的想把每件事做好,却总是有人耍废不配合还告诉你认真就输了
: 你努力想善待一切,却总是有人逼得你得当鸡巴人
: 我想有眼睛的人都看的出来,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已经乱了套
: 包含立法、经济、建设、交通、教育等领域的游戏规则和资源
: 已经被许多有权势和既得利益者操弄和掌握著
你提的情形确实存在,而且我们人微言轻也难以影响整个大环境。
但是你会影响你身处的环境,你会影响你身边的人,
而正是这些人决定了你每天生活在怎样的氛围中。
有一次我在排队,看到前面有个男的,趁著别人不注意插进队伍里。
很多人不讲话,我也是,排在我前面的一个妈妈抱着小孩,
大概四五岁的小女生,指著前面说:“妈妈,那个人插队。”
妈妈问他:“妳怎么知道什么叫插队?”
小女生说:“老师教的,排队不可以插队。”
妈妈问:“那妳敢不敢去跟那个叔叔说,叫他不要插队?”
小女生看看前面,摇摇头:“不敢,我怕叔叔骂我。”
妈妈说:“那妳敢不敢去跟前面有好好排队的叔叔阿姨说,他们有好好排队,很乖?”
小女生想一想,跳下地,拍拍前面的人,照妈妈讲的说了。
我就排在她们后面,对话听得很清楚,可是她们说得满小声,现场也很吵,
又离那个插队的人满远的,我想他应该是没听见。
结果我看到小女生一路讲到排头,包括那个插队的人,她也拉拉他的衣角,跟他说话,
然后很害羞地跑回来,在妈妈耳边小小声地说:“妈妈,我忘记插队的人是哪个了。”
过没多久,我看到插队的男人拿出手机,
大声地说:“喂?你在哪里?”边说边离开队伍。
我很佩服那个妈妈,她不跟孩子讲负面的话,让孩子把注意力放在正面的地方,
但是我一介阿宅,没那个胆子跟她搭话……f(′▽‵")a
: 不知道有没有人跟我一样,越来越不想跟别人有接触
: 就跟F说的看到直销就厌烦的人一样,偏偏工作又得假装笑脸还要把客户厂商服务到家
: 然后放假也很不想去人多的地方,因为会看到各种没公德心没同理心的人
: 其实不是没有遇到好人,身边也有很多好的朋友
: 但发现他们在看待这社会上的小细节时,大多抱持着习惯就好的态度
: 心里就觉得有种失望的感觉,有种知音难寻的感觉
所以你想要的知音,是会跟你一起看那些没公德心没同理心的人,
然后像你这篇文章一样,表达出自己的不屑和看不顺眼,一起在背后骂那些人的吗?
确实是“习惯就好”啊,像那个妈妈一样注重“好的地方”,是一种习惯;
像你一样看见社会的弊端,也是一种习惯不是吗?
你不能影响你眼中的那些人,让他们变得循规蹈矩,
我也不能影响你,改变你看待这个社会的角度,
可是你会影响你的孩子,你希望他看到一个怎样的父母亲?
: 也不只一次想直接断了跟大家的联络跟霍元甲一样躲到山上的农村生活
: 无奈已经结婚有小孩了,这样抛家弃子就比我厌恶的那些人还不如了
: 只是心理还是对这世界充满了无奈
: 我想这就是愤世吧?
没错,这就是愤世,而且是无能为力的愤世,
如果你有为了改变你眼中的社会乱象而做点什么的话,我会像佩服那个妈妈一样佩服你。
*补充一点:
如果你指的是电影《霍元甲》的话,他在农村生活是因为自责,
自责自己追求“津门第一”的虚名,害了全家人。
这一段是霍元甲从血气方刚的青年,转变成理性男儿的疗伤过程,疗的是心伤。
再回到人群中的时候,霍元甲找到自己站上擂台的另一个理由。
从头到尾,他都不是为了避世,只是不知道该怎么负责自己犯下的过错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