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和谅解是不同的一件事
但是很多人一听到"理解犯罪者",的确很容易倾向解读成"谅解"
有人一味地认为犯罪者一定有其可怜的背景
也有人一听到"要去理解犯罪者"就认为是要他去同情、原谅犯罪者
这两种思路都已经参杂了自我主观意识
也正由于这样先入为主的成见
才会使议题的正反方常常只有对立没有交集,没有良性的讨论只有互相贬低叫骂
(其实我觉得这一点就人性而言很普通的事,也很难一时改变,只能尽量培养自己的态度)
话说回来,"理解犯罪者背景"究竟有没有意义呢?
当然是有啊,不然心理学都是伪科学吗?
我想最近很多人应该都听过一本书叫"4%的人毫无良知我该怎么办"
很多人也应该听过接下来要谈的内容
这是一本专门讨论反社会人格的书
书中即指出反社会人格的特征约35~50%是遗传
留意的是所谓的遗传是指"特征"而非"就此定型"
可以想像那35~50%就像是卵一样的存在,可能会孵化也可能不会孵化
每个人孵化的机率(容易度)也不同
但这样的性质确实天生存在于某些人身上,就这一点是我不相信什么人性本善的
问题就在于,什么会导致孵化甚至使此人走上犯罪?
书中也指出良好的社会价值观有一定的机率能压抑天生反骨的人成为反社会人格
再加上还有约50%不是遗传形成的反社会人格
如此一来,还能全盘否认防治犯罪行为和去理解一个人的成长背景、社会环境无关吗?
都超过50%了,关系当然很大,还大得不得了
不过我绝对认同即使再怎么理解,还是会有犯罪者产生
就那本书的作者解释,他认为会有那样的基因
或许是为了让人类在面对极端的环境下,不会因为面临良心的挣扎,而丧失生存的机会
但这种人在太平盛世就是个破坏安宁的人无误
所以我一点都不想否定有种人就是天生的犯罪者,不管环境多好他就是会使坏
但因为这种人就是会存在,就放弃去理解犯罪者的成因,只能说会因小失大
假设100个人当中有4个天生无药可救,但不好的环境却会产生出超过4个的犯罪者
而理解这些犯罪者的成因,目的就是想尽可能地将犯罪者降低到4个以下
并且了解犯罪者的面貌和特征,在悲剧发生之前辨识出这种人,进而采取预防措施
我想就捷运砍人这个案例,无可否认有一部分是因为我们这个社会在这方面认知不足
因此没有即早辨识出此人的危险性
像当初一堆人都知道砍人是他的梦想,却根本没有几个人当真
当然不管一个人的背景有多悲情,犯案动机有多情有可原
都不该因此降低或分散一个人承担错误的程度
检讨社会、家庭哪里出问题,和因此就把错都怪在社会、家庭上,根本也是两回事
不过我看有很多人也把这两件事混淆在一起
最后为了避免误会,这里须强调的是
反社会人格不一定会犯罪,会犯罪的也不一定是反社会人格
郑捷也不见得是反社会人格
只是希望能藉著此人格违常例,来正视后天环境的重要性
但同时也不要否定确实有天生的因素在
其实大部分的人都是希望社会能变得更美好更祥和
那么无论自己抱持的是哪一种理念,多去了解相关知识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