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TrashGsir (垃圾G色)》之铭言:
:
: 就是阿 在靠北房价里面常常会有这种文
: 阿有钱买哪里是自己的事 干其他人屁事 有钱想买哪就买哪
: 但居然会有人诅咒买房的女儿被强奸 儿子当89
: 小草是怎样 这社会怎了?
其实出发点就生物本能-嫉妒
这大概是最没用、却最有负面影响的情绪
古人早就警示过这点
【十诫】提到:
“不可贪恋人的房屋、也不可贪恋人的妻子、仆婢、牛驴、并他一切所有的。”
《圣经》用该隐与亚伯的寓言,阐释嫉妒的毁灭力
《白雪公主》更是嫉妒故事的经典
当然,嫉妒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新鲜概念
比较耐人寻味的是
其实人类往往会跟自己差不多的人做比较
比如邻居、同学、同事、亲戚
不太会跟太遥远的人比
比如比尔盖兹、巴菲特、贝佐斯
所以乞丐不会嫉妒百万富翁,但会嫉妒收入更多的乞丐
另一个更有趣的是,回到原PO这篇
他竟然会对花2500万、3500万买房子的人指指点点
他竟然觉得自己够资格去调侃人家的选择?
他是不是觉得,自己跟买得起两三千万房子的人平起平坐了?
这个叫什么? 这个就是“达克效应”的体现
https://i.imgur.com/rk5leIv.jpeg
越无知,就会越自负自信,自我感觉良好
狂妄到可以去论断客观条件远优于自己的人的决策好坏了
这样的人,严重的自我膨胀,既自信又脆弱
导致动不动就被刺激受伤、玻璃心,容易有相对剥夺感
让他们在想像中受的苦远比在现实中还多
这在两千多年前的斯多葛学派早就意识到这点
故主张应抑制过度膨胀的自我价值感
罗马皇帝马可‧奥里略就是杰出代表
对他来说,做罗马皇帝也没多快乐
他透过每天写日记来自省,让自己保持谦逊
这对一个世上最有权力的人而言,并不是容易的事
除了哲学,在宗教或文化上也有抑制自我膨胀的思想工具
比如佛学的“正念”
比如孔子说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然而近年来,文化的“自我刹车”显然逐渐放松
时至今日,在社群网站的推波助澜下,人人都是个人品牌的代言人,天天都能大鸣大放了
其实呢
我们都只是全世界79亿人口的其中一个
在亘古悠长的历史长河中,只不过是恒河沙数之一,微不足道
从偶然的起点开始,中间做了一点事,然后结束在偶然的终点,就这样而已
你我一点都不重要
谦逊低调的人,日子会过的比招摇的人还好,起码心情比较平静
自信自傲很容易,这每个人都会
但谦卑很困难,然而它更符合实际,也能够抚平波澜的情绪
当一个人越谦逊,其实会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尊敬
借由“诚实”,尤其是“对自己诚实”,最能够帮助自己做到这一点
去年的山道猴子讲的虽然是跑山猴的故事
但其实现实中有很多人,他们的脑子也跟跑山猴差不多,只差在不跑山罢了
看完这部片,小妹喟叹不已
“人生的快乐取决于思想的品质”
马可‧奥理略《沉思录》的这段话
无疑是这篇警示寓言动画最好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