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市中心的老公寓未来,先提一下本文仅针对台北市中心老公寓的未来分享。
其他县市的市中心或许不见得完全适用。
台北市的老公寓,信义 / 大安 / 松山 / 内湖 / 南港 / 中正 / 中山等区,
只要公寓位置近捷运站的物件,基本上我都是看好的。
当然这物件越有都更的价值就是更为加分。
(没提到的行政区不代表不看好,只是相对来说需要的条件更高)
你认为看虽的比例越来越多,我觉得有一部分是单纯的无法接受现实。会觉得:
"林北出社会辛苦工作被狗干存的钱,要多花钱去买人家住了好几十年的物件"
那种 20-30 年前只要几百万,现在屋龄 40-50 年的公寓要卖我 2000 万....
讲白了就是‘心有不甘’。
另一部分就是‘太看得起自己’ or ‘自尊心作祟’
觉得自己 PR 90, 年收破百, 怎么还只能买老公寓呢....etc
看朋友同事都买郊区新大楼,每个都美美好漂亮,我买老公寓能见人吗...etc
至于实际上老公寓真的没市场?打开实价登录一查就知道热不热了,刚好上一篇内湖
毕业文不就也务实的买老公寓?
至于老公寓都更,我的看法是这样啦:
1. 如你所说没都更前自住租人, 省下的租金 > 利息都是赚
2. 一年一年过去,全市老公寓平均屋龄的一直提高,政府会怎样?
为什么之前都更要有容积奖励?这几年又多危老? 其实大体来说就是
‘给予更多都更的诱因’
3. 老公寓的物件那么多,我觉得也不太可能只有都更的路线,未来真的期待看到
政府给更多的都更诱因时,相对的可以把棒子也拿出来。
例如不配合的都更户强制补强 or 依实价课持有税 or 另创类似日本修缮基金之类
的费用,让不愿都更的住户花钱符合市府安全规范。
像上述提到的政策,如果是在现在这样没发生什么重大安全事件而想推动的话,肯定
被干翻,所以很现实的是现在缺的是一个事件,发生后可快速凝聚社会共识的事件。
至于要等多久? 反正要嘛自住要嘛租人,我等不到留给我小孩等也可以。
而在我等的时候继续赚钱和收租客的租金囉。
※ 引述《intern (Love,peace,望)》之铭言:
: 虽然是月经文, 还是很想请问各位高手包括Ceca公寓神的意见
: 关于市中心老公寓的未来,正反双方意见都有,可是看衰的比例似乎越来越多, 根
: 据28法则, 赚钱的人是少数, 这时候会不会是人弃我取的时机呢.
: 我的观察是:
: 因为台北市公寓几乎是40年以上屋龄,假设第一手屋主是30岁购入,现在已经是
: 70岁。70岁根本很难爬3楼以上楼梯,一摔下来femoral neck fracture就长期卧
: 床,所以老人会换房搬走,现在住的不是第二代(40-50岁 ),就是出租给租客。
: 而当40岁的公寓再过20年,第二代的屋主也老了,也要换屋,只是此时屋龄已60年,
: 很难找到接手,剩下的只有出租价值,这也就是3楼以上公寓抓交替很难. 可是很
: 好租, 因为除非台北市没有穷人了, 不然一定有一堆看中便利性,实用性或学区的
: 租客进来.
: 问题在于公告土地现值还是很贵,公寓价格再如何跌大概很难跌破土地价格。
: 政府因为安全性等考量,一定会再释出危老改建等利多, 来解决老公寓的安全性问题.
: 搞不好公寓跌到一定程度就有建商愿意出手全部买下,自己改建。
: 逢低买进精华区公寓是我的考量,因为房子会不值钱,但土地不会坏,只会涨.
: 事实上最近也入手一间市中心老公寓, 成交跟鉴价差不多, 一样85成30年, 1.31%.
: 如果公寓真的长期看坏, 银行比你更担心他的担保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