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s49971616 ()》之铭言:
看了这位兄台抱怨70年次,实在令人忍不住来推演一下,
70年次北漂的,当时看到的世界是长这样,
2007~8年研毕(!含当兵!),出社会起薪4xk,在内科,满街失业中年,薪水随便老板开。
隔间套房租金9~10k,整层公寓18~22k(空屋/家具),
当时公寓价格是26~8万/坪,新房价格35万/坪,文湖线通车,
积蓄是0,每个月给家里1万,住隔间套9k,生活费10k,存10k,
公寓800万左右,大楼1400~1500万,但你妹的,去哪里生头期款?
2011~2012结婚,约31、32岁
当时公寓价格是40~45万/坪,总价1200~1400万,整层公寓租金18~22k(没变)。
新房行情70万,总价3000万。
骗到了老婆,两人一起出头款300,贷900,
两人双薪10~12万,支应贷款本利4.5万,生活费加小孩6万,给家里1~2万,
对啦,买得起房,但也是辛苦,存钱要靠年终。
2019 Now,37、38岁,
行情回落到43~48万/坪,总价1300~1500万,整层公寓租金25~30k,
隔间套租金10~12k,新房行情70~80万,总价3000万+,
70年次是买得起房啦,有能力是在2011之后,
但那时也是在涨完之后了,你现在看到的房价,跟咱们能买时是差不多的。
只是租金比较贵。
我想68、69年次也没落差到哪去,给中生代一点鼓励,
不要觉青红卫兵 ok?
: 最近看到6年级生说自己是台湾最失落的一代,真的是颇呵
: 60~70年次的人
: 现今年龄约略37~48岁
: 这群人刚进社会时根本是台湾经济成果最丰硕的时代,根本还是屌打韩国的年代
: 又是电脑、网络时代的开头
: 若稍微有点智商或肯学,完全可以用电脑网络跟中老年世代做出区隔
: 不论是商机、机会、创业、起薪、职等,都是台湾历史的高点
: 随便以金融业举例
: 民国85~95年起薪都差不多3万了,进产业都6~7职等起跳,升迁快
: 现在呢? 薪水还是3万或更低,职等降为5职等开始慢慢爬,升迁卡到死
: 这些也就算了 若把房价因素算进去
: 2006年时,红树林站200公尺内还找的到总价300万 20~30坪的新成屋大楼
: 当年物件摆到现在卖,已经变成10年以上中古屋,总价却涨到1000万
: 新北都这样了,还要我讲台北市吗?
: 60~70年次的人,当年差不多也是30岁当打之年
: 工作几年夫妻凑一凑,再不济长辈帮一下忙,别跟我说凑不出100~200万付头期款
: 再拼一点、房贷压紧一点、眼光好一点的,台北市1000万上下都给他买下去了
: 现在1000万上下要被洗到哪去?
: 薪水领的比7~8年级多,房价比7~8年级少一半以上
: 还在那哭说自己是最失落的一代,真的呵呵
: 你问我为何不批评4~5年级生
: 没错 4.5年级的确各方面又更好了些
: 但别忘了 4.5年级往往要背负长辈老年照顾的压力
: 当年观念都是养儿防老
: 且4.5年级生小孩几乎都生2个以上,2个算基本款,生3个的也很多
: 6年级生几个??
: 台湾生育率世界最低,之前还有过几年平均生不到1个
: 这数字是被哪个年级拖累的我就不多说了
: 总而言之,谁都可以在房板哭穷、靠北政府、靠北无良建商、期待房价崩盘
: 谁都可以哭炒房、世代正义、居住正义
: 但
: 就你60~70年次的没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