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angelghini (......)》之铭言:
: 其实我想这个问题很久了,如果一间房子价值1千万,为何银行不能全额贷款,而非要出
: 头期款不可?
: 房子明明就是抵押品,如果缴不出贷款,银行有权利收回啊,那到底为何不能全额贷款?
: 银行又没有损失,反而赚很多欸!
: 我如果有黄金1万,拿去借当也是可以拿1万现金回来,顶多付利息支出罢了!
: 那同样的道理,到底房屋为何不能全额贷款呢?非要出个头期款,这当中有什么道理,
: 有人可以为我解答吗?
: 如果我的问题太白痴,请不要笑我,我只是疑惑了很多年......
在美国买房可以无头期啊
只要信用评分良好,银行就会开pre-approval给你,
有这东西就可以去找仲介买房了。
但如果没有这东西,除了你用现金买房外,没有仲介会接受你的委托的,
因为银行根本就不会贷款给你,就算你钱很多也一样。
根据若a则b的定律,美国的制度就在于你信用够良好,
所以违约的风险就相对比较低,若真要法拍也是很后面的事情。
所以关键在信评制度,要弄出一个公正的信评制度,
如果政府可以弄就没什么太大的问题,问题是配套很麻烦又难弄,
付头期的目的就等同于给银行订金,让银行在你还不出钱有机会可以脱手。
因此一般银行都会贷给你鉴价的8成,保证银行不会有任何损失。
把那2成的头期当作是保证金和订金会比较洽当些。
可是在台湾,你说信评制度要怎么搞,
搞下去会不会几乎年轻人都买不起房? 会不会投资客就会消失?
加上起薪很低,买房就是一件很难的事。
政府如果真要打房,往这块走的话就大有成就了。
因为炒家除非是全现金,不然什么以房贷款买房的事根本就不会成立。
顺带说一下,先前有某大师讲阿扁跟马英九的政策影响,我先上两个图。
https://imgur.com/a/x0Bww3p
https://imgur.com/a/t2ga0p2
2000年网络泡沫也是造成国际间大量信贷坏帐的问题,
当时避免萧条的方法就是降低利率。
2000-2002台湾的利率从5%降到1%,才得以避免萧条的情况。
然而利率大降,反应在房价差不多就是2-3年的时间,
所以2003年以后台湾房市又开始往上爬到2008年的相对高点(利率也来到相对高点),
房价在利率高点后也是进行2年的修正。
此后美国qe,台湾又长期在低利率的情况下,房价又大幅走升,
直到2014美国结束qe提高利率,
目前房市看起来才从急升到缓升(前面低利的影响会继续影响)
可是为什么央行要一直维持低利率?
因为实体经济在2009-2015年间并没有提升太多(看GDP成长就知道了)
很多钱都拿去炒房...2008北市房价指数是163,2014是310...
对实体经济无帮助的信贷大幅增加,甚至可以说如果扣掉这些信贷,
台湾的GDP还有可能是负的。
而马英九的证所税政策(2012)直接让更多钱进房市...
奢侈税有没有帮助? 奢侈税还是2011的政策
你看2016证所税废除之后房价有没有改变。
但是要让实体经济运行,央行还是只能继续推持低利率,
不然很多公司是撑不住的。
扯远了,无头期款信贷以台湾的民情来讲,是很难达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