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peger (米可)
2016-08-24 11:29:44台北市前副市长张金鹗明天出新书“居住正义:你我都能实践的理想”,他在书中说 ,
在追求居住正义这一条漫长路上,政治人物若是“换了位置,却没有换脑袋”,不但会花
更多时间,也无法完成理想。
张金鹗说,当年他上任副市长之前,最担心、也感到可能最为难的莫过于议员,实际上也
碰到。
他说,某天中午,他才到议会,电话即响起,是一位内湖、南港的议员打来的。
“张副市长,你现在有空吗?我们先到旁边的会议室讨论讨论。”
接到电话,他心中有数,该议员长期关心某建设公司位于东区的建案,数次找上相关局处
人员,希望能够帮该建案争取更多的容积移转未果,选在这个节骨眼上找他来个“会前会
”。
议员一坐下就拿出建商的陈情书:“张副市长,这个东区的案子,因为是旧案重盖,希望
容积可以超过二倍,你看看,应该是可行!”
张金鹗说,他才讲 “这个案子...”,议员立刻接着说,“我先告诉你,业者权益应该受
到保障,我认为业者的陈情合理,希望你要全力支持。”
他心想,如果同意,那其他类似的案子怎么办?若立刻表明不同意,那么,会不会影响待
会儿的质询?相关的局处人员会不会很难堪?
于是他说,“这个案子让我了解一下,我想,这必须要通盘检讨!”决定采取缓兵之计。
很快地,议会质询正式开始。“我想问张副市长!”议员讲著讲著突然点名他上台,要求
他“将来在进行都市审议时,对于各个建案,在合法的情况下,希望不要损害人民的利益
”。
张金鹗说,这个说法,从字面上来看,是十分合理的。但谁能想到,隐藏在这个质询之下
的,其实是个“暗示”? 他说,议员们的请托方式各不同,有施压的、有质询很凶,私
下很拜托的、也有拉关系的,还有放狠话的(不通过,就杯葛你们相关局处的预算...)
,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连累到局处人员被骂。
张金鹗表示,在学校教书时,对想法及理念差异太大的人,都抱着“道不同、不相为谋”
的态度,变成政治人物后,明白不能硬碰硬的蛮干。若是换了位置,却没有换脑袋,将无
法在众多复杂利益纠葛中,找到一个平衡点,追求居住正义不但会花更多时间,也无法达
到这个理想境界。
他说,换了脑袋,不表示特别倾向某一个利益或团体,而是在为人民谋福祉的最大前提之
下,撇开过去的“小我”思维,追求最大多数人“大我”利益,在做法上要能兼具理性与
平衡;这是他从政以来,在人际关系领域上学习到最珍贵的一堂课。
连结:
http://house.udn.com/house/story/5887/1913340
心得:
如果人民都选一些建商的门神来当民意代表或县市长 怎么可能会有居住正义 所以居住正
义还是掌握在人民自己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