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两宋烽烟录》卷一,一部出色的宋辽战史

楼主: fatisuya (伊达枫)   2025-11-13 20:58:47
https://fatisuya.pixnet.net/blog/post/49780476
这套四大册的《两宋烽烟录》是作者顾宏义十几年前的作品再版,内容讲述宋朝跟辽、西
夏、金与蒙古的战争史。原书名分别是《天衡》、《天倾》、《天裂》跟《天平》,而现
书名则是当初的系列名。如今新版变成了精装,定价也直接翻了近三倍。当时我对这个主
题不感兴趣,所以没买,如今花了重金,倒也不太觉得亏,毕竟本书确实是目前市场上,
此一主题最好的著作。
这本书最大的特色,不单只是它叙事条理分明,文笔流畅,丝毫不输给那些通俗历史作家
;还有作者会对一些主要战役跟关键史事进行分析与探讨,讨论军事之外对于相关的政治
史也包括在内,每一篇后面还有名词解释,地图也没有少给,真的是方方面面都顾及到了
,跟先前读的那本《安史之乱》不相上下。对于这个主题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不用怀疑。
‧作者对于宋太祖先南后北的战略辩诬
许多史论都批评宋太祖先南后北,错失辽国最低潮的国运期,以至于后来想夺回燕云时,
碰上了女中豪杰萧太后,终无能为。首开这个话题的是宋真宗,他曾私下抱怨过,所以之
后的宋人都在笔记、私史中大胆的批评。
作者说这其实并不公平。
后周世宗的谋臣王朴的策略也是先南后北,只是郭荣抓住了一个战机先去打下了三关之地
,但当他想趁势继续北上时,就被众将劝阻。当时虽说辽国主昏于上,能有所获是该地本
没设重防,但幽州等要地就不同了。以当时后周国力,加上南方还有敌人的情况下,要跟
辽一决雌雄,恐非易事。
反过来说,若非当时辽国内政混乱,赵匡胤才有办法安然用兵攻灭南方诸国,设想,如果
是萧太后主政,她会坐视南边统一吗?
坦言之,高粱河、岐沟关之败,实乃赵家老二无能,非先南后北之误。作者如此云。
‧高粱河与岐沟关之战的成与败
契丹人不是不可战胜的。
要知道,五代是中原武德最充沛的时光,辽太宗虽然灭了后晋,却也坐不住皇位,灰溜溜
的退回去了。
宋朝继承了五代的精兵,后来却落得只能战略守势,问题出在赵家老二。
灭了北汉顺势攻取燕云十六州的决策是对是错已不好评断,但宋太宗没有准备周全的计划
却是实情。至少,他在高粱河惨败,一是没有顾好粮道,二没提防辽国援军包抄,三是他
勇则勇矣,一军主帅在前接战身受箭伤,晚上军中夜惊,皇帝带头先跑,结果全军跟着崩
,则完全无可挽回。此一战,宋军主力遭到第一次打击。幸好只是伤了些元气,但还有继
续打的余力。辽军秋天反攻,宋将违背皇帝的指示作战,大败敌军。
岐沟关之败,就又是赵光义的“天才”惹祸了。三路北伐,原本计划是东路主力大张旗鼓
但慎重行动的吸引辽军注意力,中路跟西路采用李德哈特的“间接路线”,从侧翼包抄过
来,三路会师幽州。结果喜欢在后面瞎操作的皇帝看另外两路进军顺利,就下令原本的东
路军也直奔幽州。然后人家名将耶律休哥不跟你硬碰硬,一直骚扰粮道搞游击,搞得曹彬
灰头土脸,反复后退去就粮(作者说这个指示也是宋太宗下的),最后搞得师老兵疲,等到
辽军主力终于到了,就被人家趁势击溃。东路军一败,辽军便以得胜之师把其他两路各个
击破,宋军还损失了名将杨业。这一战,再次重创了宋军主力。
接下来的君子馆一战再败,从郭荣到赵匡胤一路留下来的精锐就真的丢干净了。黄泉之下
兄弟相逢,不知道大哥是不是会拿着玉斧痛砸不肖的弟弟?
赵光义刻薄寡恩,自己得位不正,对大臣猜忌,对武将尤然。军事半吊子,偏偏好的不学
学坏的(?),跟蒋介石一样凡事喜欢干预。从他发给军中的那个“平戎万全阵图”,就知
道他跟战国那位同姓的前辈赵括真的是“一时瑜亮”。不幸的是,偏偏赵光义的对手是不
出世的女豪杰萧燕燕,她也亲自上前线督军,可是却能放手让名将耶律休哥施为,从不多
做干涉,两边老板判若云泥。大宋与其子民何其不幸,失去了老赵,换来了一个半调子的
赵二。
从周世宗开始的趋向统一之路,收尾的却是宋太宗这个半桶水的,注定了宋朝最后的“守
内虚外”的路线,一家一姓两次灭于外族之手的惨剧。
‧澶渊之盟的渊源与结果
宋辽和议,作者说或许可以回推到一场战役:徐河之战,这是名将耶律休哥晚节不保的大
败。
夏天,边境威虏军缺粮,朝廷派李继隆趁辽军酷暑少用兵的机会运粮支援。消息传到辽国
,耶律休哥却决定率精锐骑兵南下邀击。路上遇见宋将尹继伦带着千余步骑巡边,辽军居
然无视他们直接离去。尹继伦对目瞪口呆的部下说:“胡虏目中无人,此番南下,不论胜
败,回头也都会来打我们。不如趁此机会,于后尾随,攻其不备。成者邀天大功,败亦不
失为好儿郎!”众军皆表示愿意一战。
于是他们急行军尾随,追上辽军时是凌晨时分,正好在扎营休息,准备天亮攻打李继隆。
敌军果然没料想居然有人敢只率千余人就来袭击他们,对后方毫不设防。于是尹继伦便趁
辽军在造饭之际,发动偷袭。耶律休哥虽然匆忙迎敌,但被手臂混战中被砍成了重伤,只
好狼狈遁去。辽军大溃。
经此一战,耶律休哥再也不提南下,契丹重臣见号称无敌的名将也遭败绩,便开始认识到
两国其实很难灭了彼此,便又开始有了和谈的想法。
澶渊之盟这些年来有些争议。不过,其实现实是,你也不该苛求宋真宗,他就个文弱皇帝

表面上看,辽军一路几乎快打到黄河边上了,但其实是他们避开了重要的城市,利用骑兵
优势的孤军深入而已。实际上如杨延朗等在边防守着的将领都在提议,可以趁敌军师老兵
疲,来个关门打狗。不过,这如果换作是太祖或者是太宗,也许还会这么干,真宗就算了
。而作者也说了,其实辽军虽然不小心失去了主帅,但精锐主力都还在,即便缓缓撤退,
没有骑兵的宋军也未必能有多少作为。
说到底,南北两边打到这个份上都已经发现彼此灭不了对方,只是在浪费国力而已,从后
来双方都没再完全撕破脸的现实来看,其实这是一场符合利益的和约。
只是对宋真宗来说,收不回燕云,跟前朝“天可汗”相比不免有些丢脸,只好去泰山找回
一点颜面了。
‧杨家将的传说与史实
民间关于杨家将的传说大多都是虚构的。
杨业入宋之后没多久就在赵光义的三路北伐中的撤退战里面战死,真正比较活跃的其实是
长子杨延朗,他在故事中便成了老六延昭,名字是他后来避讳改的,但排行是误传。据说
他的外号“六郎”,作者考据是隋朝大将来护儿跟他六子都英勇善战,北方人都呼勇士为
此一绰号所致。不过也只是一种说法。
故事中的佘太君,应该也是折夫人的讹称。
然后杨延朗的幼子是杨文广,在民间传说中多了一代杨宗保,反而变成了孙子。
至于天波府、八大王、穆桂英,当然全都是虚构的了。
总之,个人对于作者的一些评论是相当赞同的,不过,他说后周世宗郭荣即位后改回了本
姓,就存有疑惑了。这不符合逻辑,跟个人查的资料以及看别人的讨论都不符,不知他的
依据是什么。
与同好分享之。
作者: ocean11 (深海)   2025-11-13 21:44:00
谢推书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25-11-13 22:28:00
1.897年"募民滦河旷地,十年始租" 顺便暂缓"欠义仓粟" 2.允许"未纳税户"有私田 高低2端都有糖吃 为蓄更多奴/走出黑户微抗衡意识而一起打拼 就在宋北伐失利多年后 辽应想累积更多资本再反扑 故10年期收租前夕来澶渊 稳1波避免税1延再延?997年才对 sorry
作者: tomhawkreal (阿汤)   2025-11-13 23:10:00
萧燕燕摄政 完全不合主幼母弱的预期 宋讨不到便宜
作者: waterfallsea   2025-11-13 23:40:00
很精彩 谢谢分享
作者: articlebear (政治真的满狗屁的)   2025-11-14 07:39:00
作者: hgt (王契赧)   2025-11-14 12:13:00
三本旧书再拿出来卖XD我自己拿出来重看就好了
作者: joinptt (joinptt)   2025-11-14 14:07:00
辽国的后跟中原的后可不同,不能觉得人家死了老公,孩子又小,一定好上;至于赵二防范武将也是应该的,毕竟陈桥兵变的主谋可能是他跟赵普,怕武将学他也兵变。
作者: bce (归云)   2025-11-14 19:00:00
蒙古男子出外打仗或长期在外游牧时,部落中的事务可是交给女子来打理主持的;辽与蒙古系出同源,真不要以为人家女人好惹啊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25-11-14 21:14:00
"辽以鞍马为家,后妃往往长于射御,军旅田猎,未尝不从..(如)承天(萧太后)之御戎澶渊..古所未有,亦其俗也" 长辈帮顾家?对比赵2猜忌旧臣 萧太后"阴毒嗜杀,神机智略,善驭左右,大臣多得其死力" 干预前先处理掉..剩下才敢放权
楼主: fatisuya (伊达枫)   2025-11-14 22:57:00
兵变有没有赵普这个难说,但赵二肯定只是他夺位后脸上贴金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