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Oswyn (Oswyn)
2025-11-04 20:58:43※ 引述《y11971alex (Indigo)》之铭言:
: 姓(カバネ)意义小弟向来希望获得指导
: 臣(オミ)
: 公、君(キミ)
: 两个都有共同点ミ,不知道是否表示两者都可以再分析为更小的字符?
: 首(オビコ)则有ヒコ字符在内,而这个字符是日本古代人名常见,如“意富比垝”
: 造(ミヤツコ)疑似有“宫”在内
: 连(ムラジ)疑似有“村”在内
: 后期的朝臣(アオミ)我一直以为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但是否为早朝的臣(あさおみ)
: 的意思
朝臣有读作アオミ吗?八色姓的朝臣应读作あそみ,又写作阿曽美
后来平安时代朝臣转读作あそん,中世后又读作あっそん
あそみ应该有二种说法
あせ(吾兄)おみ(臣)的变体;另有あさおみ(朝臣)变体的说法
‘日本古语大辞典’中对アソミ(朝臣)的解释
アセ又はアソ(男子の敬称)オミ(臣)の约。
后来八色姓名存实亡,朝臣已转通为廷臣之意
读作ちょうしん=朝臣
另外ミ。古日本王族分出来的多氏,被认为是皇族成员者常以某+ミミ的方式为名
タケチヌツミ=武茅渟祇
就‘日本书记’上头注,及‘日本古语大辞典’中的说法
タケ=武=美称
チヌ=地名=茅渟
ツ=助语=连接前语及后语的助词
ミ=神灵;‘日本古语大辞典’中解释为オミ的略=大身=最高敬称
ミ。活着当尊贵、死了当崇敬=祇,我个人是这么认为的
所以字尾的ミ,一般多是オミ的略,解作臣或大身
就像‘魏志倭人伝’中所述
倭人在带方东南大海之中 依山岛为国邑 旧百余国 汉时有朝见者 今使译所通三十国
日本旧百余国,现约三十国。一堆国,一堆大身,这时也没有什么天皇这种东东
下面举一些古语的例子
皇子 =ミコ
皇女 =ミコ又作ヒメミコ
王 =ミコ又作オホキミ
王女、女王=オホキミ
卿、大夫 =マへツキミ 这的ツ也同上是古助词
ミコ就字义来讲应该就尊贵+子=尊贵的人的孩子
而みこ去当巫女・神子,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毕竟伊势神宫及贺茂神社的斋王,惯例上就是内亲王担任
卑弥呼、壱与也不太可能是低身分出身
而キミ・きみ(君・公),不单可解作天皇(きみの御代),也拿来当敬称有身分的人
ヒメ。在古日语中也是多用途,拿来冠或加在字尾。原始应用来指称有点身分的女性
如ヒメトネ=姫刀祢。也就是女官、宫人,也被写作命妇、内外命妇
毕竟上古日本应该没这么多的身分分类,词汇本来就应该比较少
是导入了中国文化与制度才变的复杂起来
另外二战后比较多论文是在讨论上古日本
也就是大化の改新之前的日本的权力与社会构造
但酱料通常主要也就‘记纪’二本,但这二本通常也没对上古日语词汇做太多解释
当时的氏族社会实态多是后人推测
像各村落的君主,逐渐服从更强大村落的君主
各村落被合并入大的村之下,大的村的称呼成为国名含盖了各村落
是以大的村落为中心进行的纵向整合
大和时代以前、到大和朝廷成立之后所谓的上代史,已经发生了转变
キミ=公、君 ワケ=别 オミ=臣 ムラジ=连
アタへ=直 ミヤッコ=造 オビト=首
这些かばね可能来自原始的夫々の首长,既氏族国家的族长=氏ノ上的自称,
或来自旁人称呼而自然形成的称号
因出身差异、势力的强弱、在朝廷中职责轻重等因素,得到了朝廷的承认
当然也有学者进行统计分析,但在这就略过不表
以上供参
通常解释是ヒコ=日子,ヒメ=日女,太阳信仰的日本就是太阳之子/神之子,太阳之女/神之女的意思
不过也有说法ヒメ/ヒコ也可以看作一种原始的姓(身分制度),只是当时会直接加在名字上,还没有独立的姓的概念这样
喔,也是,万叶集有三种写法,也有日本人说万叶集既然有三种写法是不是指有三种不同的意义
作者:
moslaa (万变蛾)
2025-11-04 22:18:00推
作者:
Landius (原来我是漆原派啊)
2025-11-04 22:55:00就古事记那些比卖(ヒメ)论身分有可能是王女,地方贵人的女儿,女祭司... 称谓可能就很单纯只是汉字跟汉文化导入之后才变得更麻烦起来.
比古,比卖,是不是万叶假名呢?从汉字上感觉不出有尊敬之意
据说古代日文某些i是e来的,某些u是o 来的,这样ひめ跟ヒミ就相同;旁证是获加多支卤大王,卤属侯部,据白一平等是*o音,故古音wakatak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