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观点] <中国新年>的起源~申报资料

楼主: Lordaeron (Terry)   2025-01-13 15:11:55
※ 引述《jackliao1990 (j)》之铭言:
: 有板友坚持要找到时宪历重启的时间点
: 其实杨光先所坚持的"旧历"
: 背后也是有外国人帮忙修订的
: 黄金时代的伊斯兰天文学,数学突飞猛进
: 伊朗的Omar Khayyam为塞尔柱苏丹贾拉勒丁·马利克沙一世编的贾拉里历
: 每4460年才误差一天
: 至今仍是世界误差最小的历法(两百年后的郭守敬授时历每3323年误差达一天
: 现行的格里高利历每3333年误差达一天)
: 中国钦天监和司天监为此也引进伊斯兰学者帮忙修历
: 比如赵匡胤就在961年请鲁穆国(鲁姆苏丹国)的马依泽(阿拉伯语Mu'izz)来华
: 他将阿拉伯占星术中黄道十二宫方位及太阳入宫日的推算法拿来修《应天历》
: 此外他还首度将西方星期制度引入应天历
: 应天历的历元之日跟伊斯兰历的历元金曜日(ādīnah)有关
: 后世研究认为马依泽将阿拉伯巨著《天文星表》《数理占星学》《天文应用学》
: 《萨比天文历数表》等引进中国
: 成吉思汗西征时
: 因金国的《大明历》与时令不符
: 成吉思汗于是请耶律楚材修《西征庚午元历》
: 耶律楚材修订时参考回回历法
: 首度将西方的地球经度(里差)概念引入中国历法
: 忽必烈也在1267年请波斯的札马鲁丁来大元修订《万年历》
: 四年后上都回回斯天台建成(札马鲁丁担任台长)
: 1287年他升任集贤大学士(科技部部长)
: 札马鲁丁传入《积尺诸家历》、《速瓦里可瓦乞必星纂》、《海牙剔穷历法段数》
: 等七部伊斯兰天文书都是郭守敬《授时历》的重要参考
: 他任职秘书监时引进欧几里得《几何原本》、托勒密《天文学大成》
: 他带来的伊斯兰天文仪器有:地球仪 方位仪 斜纬仪 平纬仪 天球仪 星盘
: 他编的《元大一统志》则是中国最早的世界地图
: 明军攻陷大都后将天文仪器拆下来带到应天府
: 因为天文人才不足
: 朱元璋于是在1369年请马德鲁丁、马哈麻和马沙亦黑自麦加西北的吉达来到中国
: 授回回钦天监监正,世袭秋官正职
: 马德鲁丁的预测结果比司天监监正刘伯温还准
: 被誉为"大测堂马"
: 朱元璋在洪武十五年曾表示:"西域推测天象最精,其五星纬度又中国所无"
: 明朝的大统历也参考了回回历的知识
转一篇旧文来回应一下。
原文网址: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780&t=6740812&p=2
内容如下:
农历不是时宪历!不要再以讹传讹了!
每年到了旧历年,就又到了上课时间。为什么我就不能好好休息呢?!
难怪我的一位老师要说我是好为人师!
前几年好不容易澄清农历新年不是 lunar new year (请参考之前的网志
“旧历新年为什么不是Lunar New Year?”以及其中的连结 https://goo.gl/jP62np;
最近又看到网络乱传下面这个连结:“ 农民历来自德国编制”。 怎么可以不出来
澄清一下?基本上下面的内容很多就是前一个连结里跟几位朋友讨论过的了,
这里把那里的内容摘要出来,再加以说明。除了这里以外,其实维基百科里关于农历
的解释也很清楚。
我们现在所谓的旧历(或称为农历),既不是阳历,也不是阴历,而是同时考虑太阳
与月亮周期的阴阳合历。大家都知道的是,一年(严格的说是回归年)的长度
约365.24219天,不是一个月(朔望月)的长度29.53059天的整数倍:一年大约
是12又1/3月。所以,不然就不管月亮(也就是盈亏),那就是纯阳历,也是现今通行
的格里历(国历);不然就不管太阳(也就是季节),一年就12个月亮的盈亏,也是
现今通行的回历。只不过后者一年的长度只有354或355天,也就是月份跟季节是无关的。
如果要两者兼顾呢?那就必须在阴历的基础上,插入好几个闰月,好维持季节与月
份的关系。可以想见的是,同时兼顾太阳与太阴(月亮)的历是大家都想做到的,
所以其实在古罗马时期也是这样的阴阳合历。差别在于月初怎么订?闰月怎么加?!
农历的原则有两个:“逢朔初一”、“无中置闰”。
逢朔初一很好懂,就是把朔订为每个月的初一。无中置闰呢?就是以没有中气的月份
为闰月。什么是中气?大家应该知道 24节气,其实包括12个中气和12个节气。而中
气之中又以冬至为首(所以在子月)。廿四气的位置完全是看地球与太阳的相对位置
来决定的,和月亮一点关系也没有。例如唯一作为假日的节气“清明”是地球走到
黄经15度(所以是节气),下个“谷雨”是黄经30度(所以是卯月中气)。也因此,
清明不见得在4月5日,而要看实测。事实上从现在到2100年间,清明大部分在4月4日,
只有部份时间在4月5日。
这两个原则是汤若望发明的吗?当然不是!!事实上,最晚从汉武帝的太初历就是如此。
唯一的差别只是如何推算什么时候是朔?什么时候地球又该走到什么地方?现在我们的天
文知识已经可以上下计算个几万年不是问题了,所以天文学家都可以推算,就算不是
天文学家,这根本就易如反掌,不是问题;反而汤若望用的还是Tycho Brahe的那个
错误的天体模型,怎么可能会准确呢。还记不记得(台湾人都很健忘)2013年有人在
吵端午节到底是6/12还是6/13吗?就是因为那年农历五月的朔是6/8 的 23:57,所以
6/8是五月初一;但是有人(因为计算误差)以为是第二天6/9才是朔,而错以
为6/13是端午节。这些弄错的人就是参考时宪历!这个事件恰好证明我们早就不用时
宪历!
相对于之前中国的历法, 汤若望这个老家伙在时宪历中最大的变革就是以“定气”
取代“平气”。先解释这两个是什么玩意:1609年Kepler提出的行星定律,让我们知道
地球绕行太阳为什么不是等速的,而是有快有慢。其实在他之前的天文学家也注意到了。
所以,如何决定24个气的时间呢?一个是将黄道360度平均24等分,地球每走15度就是
一个气;另外就是不要那么麻烦,直接拿这次的冬至到下次的冬至的一个回归年
(时间)长度,平均成24等分。可以想见,后者就是“平气”,而前者就是“定气”了。
猛一看,汤若望果然比较“科学”,“进步”!
哈哈!这就是他传教士的目的,要让东方人觉得西洋的东西好,愿意信教。毕竟他到
中国的主要目的是传教,不是当官或推广天文学。后者只不过是可以帮助他达到传教
的目的的手段。
可是中国古代的天文学真的如此不济?其实早在唐朝(AD
728)的一行和尚不但就已经知道这个事实,而且还能用不等间距内差法加上定气排
太阳运行表。那当时为什么不用定气?那是因为如此一来,两个中气之间的日期就
不是30或31天(365.24219/12),而是29到32天(因为地球的椭圆轨道),会造成两
个中气挤进一个朔望月中。为此,汤若望还得引进一些很复杂的规则。一个在30几
年前很有名的例子,而且还刚好发生在甲子年:1984/5年。那年的农历12月有30天,
而且雨水就落在除夕(1985/2/19),造成第二年的正月是没有雨水的。因为1984年是
甲子年,当年还流行了一句话:“今年新甲子,双春双雨水。”
至于原po提到郭守敬的 《授时历》 、明朝的《大统历》,事实上,中国古代历法何
其多,何止这两个 !前面提到的一行就编有《大衍历》,祖冲之也编有《大明历》,
其他更是族繁不及备载。各位可能会问,为什么要常改历? 就是因为以前没有真正的
太阳系模型,用的都是周期,再想办法找出最小公倍数,然后找一个起点(就是大家
相位都是0的地方),那个起点就是“上元”,到使用时间的间隔就是“积年”。
(顺便一提:如果到了这个最小公倍数的日子的时候,所有的相位就会回到0,所以的
天象就会再重新来过一次,这就是所谓的“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可是不管量的
再准确,每隔一段日子偏差一定会愈来愈大,所以才需要改参数,也就是改历了。
元、明之际之所以可以用的那么久,一方面必须说郭守敬很厉害,参数比前人准确,
所以可以撑比较久;另一方面也是人才凋零,后来没有人可以做到那样的精确度。
这就让传教士有了可趁之机。
汤若望用的虽然是错误的Tycho Brahe模型,但是至少比当时没有模型的中国天文学强,
自然精确度较高,也可以使用的更久。可是,他并未改变“逢朔初一”、“无中置闰”
这两个规则,所以时宪历充其量只能算是中国古代众多历法之一!如果要说我们现在
还用时宪历,除非我们还用汤若望提供的参数,以及错误的太阳系模型。当然,我们
今天用的是经过精算后的日月运行参数!!
下课之前,还是要再说一次:时宪历早就被丢弃不用了!我们现在用的农历,
就是考虑日月运行的阴阳合历,用的参数,就是实际运行的位置!
==结束==
作者: cht12341234 (55688)   2025-01-13 15:28:00
我觉得啦,农业社会一个国家的"历法‘强不强,看那个国家的农耕技术就知道,这东西就是告诉大家那时候要播种收割睡觉的,农业不强说历法准是搞笑
楼主: Lordaeron (Terry)   2025-01-13 15:59:00
欧洲的农业不强啊,搞天文也不是为农业,别搞错。
作者: cht12341234 (55688)   2025-01-13 16:35:00
欧洲天文是为了 占星术,历法的功能是为了种田,好历法的目的是要有好田种
作者: moslaa (万变蛾)   2025-01-13 16:39:00
不是,这个话题近年在台湾每逢过年就要谈一次本质上是政治斗争,除非中国历法从古自今都跟中亚西亚阿拉伯欧洲没有任何一丝一毫的关系,否则这个话题的本质只是要讲两句话:1. 中国好烂,无法自己发展历法,一定要靠外国人2. 中国历法也是看月亮 (按 是不是事实另一回事)大家都看月亮,所以那个不是中国历法,是大家的历法退一步也是非中国历法(因为有外国人帮忙)结论:中国没啥了不起,我们台湾跟中国没关系结论已经先定好,不是你做细节辩证能改变
作者: selfvalue (ime)   2025-01-13 17:25:00
天文学家的计算工具还是有断代差异的我看安井算哲的算法 那时候觉得没有微积分很新奇==觉得满强的我不懂天文学 但是计算日子我也能在几秒钟之内自己想出计算方法 算出来#1dTEMxLX (historia)我的专长是声学跟声学软件制作 数学程度应该跟大家差不多看到古代人计算 觉得很强 我没看过汤若望的著作 但安井算哲我觉得很强你能更仔细的把他们的数学陈述写出来吗 想看==好看 推https://pttweb.cc/s/C_Chat/1c5IwNh5↑我写的有关于天文学家跟围棋棋士 安井算哲的回文安井算哲的朋友 关孝和也很强https://shorturl.at/3E2F9天文学真是惊心动魄
作者: jackliao1990 (jack)   2025-01-13 18:10:00
三百年前的时宪历的天文参数当然被现今天文观测更新代换掉了 但是主体架构没有做极大改变中国史上有五次农历大改革 时宪历是最后一次大改
楼主: Lordaeron (Terry)   2025-01-13 20:45:00
愿闻其详!!
作者: jackliao1990 (jack)   2025-01-13 21:50:00
民国和中共都主推格里历 一度想强迫民间废农历所以民国和中共初期并不热衷用现代西方科学的观测数据为基础 发布农历给民间使用
楼主: Lordaeron (Terry)   2025-01-13 22:31:00
在等五次农历改革之事..
作者: jackliao1990 (jack)   2025-01-14 11:02:00
夏历 太初历 大明历 授时历 时宪历若夏历是后世伪造 另一说法是 太初历 大明历 大衍历授时历 时宪历
楼主: Lordaeron (Terry)   2025-01-14 19:36:00
可以写一篇来讲解一下它们之间的差异吗? 除了调参数.
作者: jackliao1990 (jack)   2025-01-14 20:52:00
太初历:首度引入24节气,首次记录了五大行星公转周期大明历:首度引入岁差大衍历:用定气取代平气授时历:首度引入小数进行计算,废除上元积年时宪历的革新 本篇内文有提到
楼主: Lordaeron (Terry)   2025-01-15 11:47:00
哪基本都是中国的,就和你原文中的阿拉伯无重大关系了.
作者: jackliao1990 (jack)   2025-01-15 18:52:00
我文中有提到札马鲁丁是怎么影响授时历的大元版图这么大 27个天文台遍布各时区各纬度推算授时历是一定要用到阿拉伯人的经纬度概念阿拉伯人比中国人更早系统化使用小数 授时历引入小数也是回回司天监官员和汉人司天监官员交流的结果更何况27个天文台(尤其上都 大都 陕西 云南 甘肃新疆)也有穆斯林官员帮忙观测
作者: WINDHEAD ( )   2025-01-16 10:26:00
中世纪数学最好的就是阿拉伯世界阿拉伯世界还有发明出自己的三角测量法跟希腊的测量方法不太一样他们不管在哪里都想知道麦加圣地的方位距离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