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jede (介德)
2022-10-24 16:20:12讨论有点扯远了,想拉回原来的题目
到底宦官在权力场上面,是扮演什么角色呢
皇帝虽拥有一切,但他也只有一张嘴两只脚,没办法去天下千百个郡县,需要靠百官治理
天下,所以他需要把权力分一些给百官,至于要分出去多少,这就要靠政治角力,就算贵
为天子,经常也没办法照自己意思分配,某些权臣靠着地方势力、军队、或其他各种想得
到的理由,分走一大把的权力
所以皇帝跟大臣永远都有纷争,就算太平时期也不能幸免
皇帝最想要的状况,是大臣像程式一样,皇帝输入需求,大臣产出作法并付诸执行,
没有私心,也不会从中牟利,例如皇帝想要救济饥荒的难民,大臣会想出最有效率运送粮
食的方法,而且每一粒稻谷都会进入灾民的口中;而大臣最想要的状况,就是皇帝当个橡
皮图章,大臣送出需求,当然是以奏章的形式,皇帝就负责同意,例如大臣说某地饥荒,
奏请震灾十万两,接着大臣就依据自身需求,要名的,就让灾区知道这是某大臣奏请得来
的十万两,要钱的,这十万两就...
就算不是司马昭、霍光这些能行废立的权臣,一般年代的一般大臣,也时常在跟皇帝争权
皇帝大致上有一项优势一项劣势,优势是体制,体制决定皇帝是主人,大臣是仆人,但
劣势是选取标准,皇帝的选取标准是先皇长子,哪怕是个智障,而要当上大臣,不管源头
是考试或是士族,都要经过一翻激烈甚至惨烈的斗争,才能当上众臣之首,所以明君少,
智障大臣更少
那皇帝要怎么跟大臣争斗呢,例如皇帝想立三子,偏偏大臣不同意,理由还是皇祖古制,
想反驳,书读的没人家多,想换大臣,一个不小心搞成三子派跟长子派,争斗不休,事情
都不用做,这时该怎么办呢
这时候就需要宦官,皇帝不能自降高度去跟大臣吵,宦官就没这困扰,什么下三滥的招数
都能用,当皇帝的狗咬大臣,非常方便,所以有些皇帝会特意扶持一些宦官,当然免不了
要让他们捞一点,但要对抗大臣时,就相当有用,可以修理不听话的大臣,甚至可以废掉
一整个党派,而这个过程在史书上会写得很难听
用过头要废掉宦官,因为宦官没有根基(唐代不适用),远比废掉大臣容易,还有一点额外
好处,皇帝从正常管道要各路官员上缴税金,一定东污一点西拿一点,效率很差,但宦官
索贿是极为凶狠,各路官员赖也赖不掉,等宦官累积巨富,这时候也差不多废了,砍头顺
便抄家,比起征税是有效率的多
宦官作为斗争大臣的工具,在有实权的皇帝手中最好用,所以汉代跟明代很常见,像东晋
那种皇帝被架空的,就没有宦官出场的份了,另外一般的宦官没办法对抗军队,所以乱世
不能用,就算魏忠贤转生给曹髦,也拿司马昭没办法,整个东厂都转生也没用,但这些讨
论不适用唐代,唐中后期的宦官趁安史掌握了军权,挤身权力场的主角,不是皇帝的狗了
从上面讨论可以看到,皇帝、大臣、宦官之间,没有正义也没有邪恶,只有利益,那为什
么就只有宦官形象这么差呢,这是因为舆论以文官为主,对于用来整官员的工具,自然极
尽抹黑,对皇帝来说,毕竟就是个干脏活的,形象不好也比较方便,至于宦官,在舆论或
史书上是没有发言权的
作者: Hod 2022-10-24 23:17:00
推你的结论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22-10-25 00:15:00曹丕时鉴于前朝 而下令"宦人为官者不得过诸署令" 治世亦然?
作者:
reich3 (月涌大江流)
2022-10-25 09:12:00明内廷宦官冯保支持张居正改革
明代重用宦官始于朱棣,一般认为是靖难之役宦官倒戈到朱棣那边泄漏南京情报立大功
作者:
gary76 (gary=yrag)
2022-10-26 01:30:00张居正不是真正的皇帝,但他的权力足以让皇帝失去存在的意义,是具备更强执政合法性的文官之首
作者:
saram (saram)
2022-10-26 04:36:00张是个好人.但万历帝眼里他是个"暴吏".让他活得不快乐.
作者:
CODDDD (决胜屎刻)
2022-10-31 15:05:00非常清楚了然的分析让我想到日本战前昭和天皇本身就是中间缺乏与搞事军队权贵沟通的管道
唐朝是唐德宗的锅吧,宦官变禁军统帅,这种东西一定要自己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