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名玛里居礼 课本不再称夫人
自由时报
〔记者吴柏轩、林晓云/台北报导〕108新课纲融入性别平等,2年前便有课审委员提出应
让“居礼夫人”正名,掀起热议,国教院昨证实,已自107年经外国学者人名译名审译会
正名为“玛里.居礼(本姓名:玛莉亚.斯克沃多夫斯卡)”;新版教科书已陆续正名。
教育部昨强调,教科书中学者译名应符合性平教育并考量国际惯用,尊重改名决议。
玛里.居礼是19世纪女科学家,专攻放射性研究,是目前唯一夺诺贝尔物理奖及化学奖的
女性,但国内早期学界译名皆称“居礼夫人”。107年9月教育部召开108课纲课审大会自
然领域课纲审议,有课审委员建议将她正名,引发热议,外界及部分媒体误解要将其从教
科书除名,教育部一度发文澄清要维持旧制,后续未再说明。
国教院则检视“双语词汇、学术名词暨辞书资讯网”,发现多达30个译名夫人词汇,如佘
契尔夫人、法瓦尔夫人等。
教部尊重:落实性平教育
国家教育研究院昨证实,当年接获指示,107年11月已召开外国学者人名译名审译会,决
议译名原则应为“外文如何呈现即如何译音,若有约定俗成之译名则二者并列”。“
Curie, Marie”中译为“居礼,玛里”,同时另收一则“Marie Curie, nee Maria
Sklodowska”,中译为“玛里.居礼(本姓名:玛莉亚.斯克沃多夫斯卡)”。新课纲教
科书也已陆续正名。
教育部表示尊重,指教科书编审所涉的外国学者姓名翻译事宜,应符合新课纲落实性平教
育,同时考量国际惯用性及各界意见。
前行政院性别平等会委员、政治大学新闻系副教授方念萱指出,用居礼夫人宛如用“吴太
太”这名字般,抹煞女性名字与娘家姓氏,且国外都称其玛里.居礼,其本人也一直保留
原生家庭姓氏,强调女性科学家自己的名字和娘家姓氏应被记得与传世。正名后,教科书
更可引导学生为何当年女性科学家要以眷属身分被称呼,并观察理解历史脉络,学习女性
典范。
学者:还给女性应有赋权
台湾大学前性平会学生委员高绍芳说,科学界长期由男性把握话语权,实际背后有许多女
性做出贡献,包含生物学家罗莎琳才是拍出DNA双股螺旋构造者,却未得诺贝尔奖,当代
社会应还给女性应有的赋权。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388325
居礼夫人以后不再称夫人了,不知大家对此有何看法?
从小就喜欢居礼夫人这个名字,现在要改可能还要时间适应
不过站在时代潮流上,性别意识也是很重要的
想问问看大家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