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历史推理:结束中日甲午战争的《马关条

楼主: vikk33 (陈V)   2019-07-31 20:11:21
历史推理:结束中日甲午战争的《马关条约》为什么在马关签订?
https://gushi.tw/bakan-joyaku-and-bakan/
数年前,我到访过日本下关(过去称为马关),参观了日清讲和纪念馆,想一睹《马关条
约》谈判及签署的场景。参观过后,心里面一直有一个疑问:“为何日本选择在这里与清
廷李鸿章议和?”
近日,我终于下定决心去揭开谜底,于是浏览了“日清讲和记念馆”的网站,网站上有一
页简单地解释:“下关是显示日本军事实力的最佳地点。日本军舰驶向大陆,通过下关外
面的海狭的情境,能震摄清廷使节团。”
但这解释未免难以服众,难道见识广博的伊藤博文及陆奥宗光,真的会认为下关的景观,
能够震摄身经百战的李鸿章?
这场谈判历时 29 天,谈判时间之久实在看不出李鸿章有因景观而感受到压力。究竟是伊
藤、陆奥选址策略不周,或是李鸿章信念坚定,不为所动?这好奇驱使我福尔摩斯上身,
不得不深究下去。
“炫武论”与“河豚论”
有关日本选择在下关签订《马关条约》的解释可大致上分为“炫武论”及“河豚论”。
“炫武论”基本上是延伸日清讲和记念馆的官方说法,透过春帆楼窗户可看到海峡里进出
的日本军舰,这给刚经历完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李鸿章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威胁,有利伊藤
博文等人谈判。
后者的“河豚论”则是指伊藤博文酷爱吃家乡的河豚,所以用他的号“春亩山人”,和窗
外关门海峡上的帆影,为这家店取名“春帆楼”,并签发了日本第一号的河豚许可证。然
而,“恋豚情结使伊藤博文选择了下关”不过是大众对伊藤博文饮食嗜好的想像罢了。
对于选择在下关签订《马关条约》的说法有很多种,但不管是久米正雄的《伊藤博文传》
[1]、伊藤之雄的《伊藤博文:创造日本之人》[2],还是由陆奥宗光亲手撰写的《蹇蹇录
‧甲午战争外秘录》[3]等资料,都没有提供真正的原因。正如下关市立歴史博物馆的松
田和也学员在一次访问中所说,选择下关的说法纷陈,不知道哪一个才是正确的。[4]
近年,一封由伊藤博文发给战前主要报纸之一《战时新报》记者足立荘的书信,在日本松
江市岛根大付属图书馆 [5] 展出。当时身在广岛的伊藤向索取战争资料的足立,透露了
外务省井上胜之助赶赴下关、陆奥宗光到来广岛等事情,并略提及当时会议选址的概况。
书信写到“选择在广岛,抑或马关进行会面,尚未决定。两至三天内,应该大抵决定好。
”[6] 这几句话暂时或许仍不能解开谜团,但至少供了思考的新方向 ──“放弃广岛”

李鸿章之前的两次访日
清廷曾向日本派了三次议和的使节团,李鸿章到下关时已经算是第三次。我们或能从前两
次的访日使团的情况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来推测第三次会面的选址原因。
1894 年 10 月,甲午战事连连失利,恭亲王等军机大臣得悉旅顺口后路屏障金州失守后
,随即发出密信到天津,希望李鸿章能够促成和议。李鸿章与张荫桓商议后,决定另外派
遣德国籍税务司德璀琳(Gustav von Detring)。德璀琳颇受李鸿章倚重,他曾在中法战
争期间促成了《中法简明条约》,被李鸿章视为外交顾问。10 月 25 日,德璀琳携数名
随员从天津出发,29 日抵达神户。
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立刻致电前首长伊藤博文,表示反对。因为伊藤曾一度想接见德璀
琳,陆奥认为德璀琳没有正式资格,同时也提醒伊藤“若清廷任命外国人为全权代表,会
引起外国干涉”,而这正是伊藤最不希望发生的事。
11 月 26 日,陆奥与伊藤商议后,趁著德璀琳在神户等待之际,陆奥正式拒绝清廷的议
和条件“中国允朝鲜独立,并支付日本军费”。陆奥同时指出若清廷真心议和,便应派出
合资格的全权大臣与日本谈判。11 月 29 日,伊藤正式透过外务省拒绝德璀琳的会见请
求,为清廷第一次非正式出使画上句号。
1894 年 12 月 11 日,光绪、慈禧召见张荫桓,同意派员在上海与日本会谈。在战争中
明显占上风的日本自然不会答应。谈判既然得在日本进行,清廷在 12 月 20 日为了交通
便利起见,提出在长崎会谈,但日本在 27 日却选了广岛作为会谈地点。此时,由于清廷
内部对“议和”仍有分歧,张荫桓一行人直到隔年 1 月 26 日才从上海启程出发。
1895 年 1 月 30 日,张荫桓一行人在神户上岸,并在下午换船,于翌日上午 10 点到达
广岛。结果,清廷代表又因全权书不符合国际标准,再一次被拒在门外。清廷代表最后
在 2 月 4 日离开广岛,前往长崎,2 月 11 日登船返国。
事实上,被拒绝的主因是陆奥认为这次时机尚未成熟,早有拒绝谈判之意,这点伊藤也同
意。另一原因是,伊藤及陆奥对来使的资格有所质疑。
陆奥宗光的选择
在第二次的会面前夕,谈判双方显然对会面地点都抱有各自的考量。清廷以交通便利为由
,即使无法在上海会面,也想在行程较短的日本长崎进行谈判,但清廷的意见不被接纳,
会面最终由日本订于在广岛进行。
日本选择广岛的原因与清廷差不多,大概也是为了节省伊藤等人的交通时间。第一次会面
前夕的 1894 年 9 月 13 日,日本政府指挥日军的大本营 [7] 移师到广岛,因为广岛是
甲午战争期间日军主力部队的出发地,也较为接近战场。甚至,天皇与伊藤在 13 日乘火
车前往,15 日就到达广岛了。显然而见的是,即使广岛对日本代表来说比较方便,双方
在选择谈判地点的时候,主要考虑仍然是“距离”。
这也说明除了下关外,广岛其实也还在第三次会面的地点候选名单内。那么,为何最终放
弃广岛而选择下关呢?
陆奥宗光就是解答这个问题的关键。
在整个中日交涉过程中,由陆奥作主先后拒绝了清廷的第一、第二次使节团,可见伊藤十
分倚重陆奥,也在关键时刻采纳他的意见。
自从日本拒绝清廷第二次使节团后,国际局势出现了不稳的情况。日本一直想占有由中国
通往朝鲜的咽喉──辽东半岛。但欧洲列强对此态度转为强硬,纷纷表示不允许日本从中
国大陆割去任何一寸土地。若不及早进行谈判,欧洲列强势必进一步干涉。
为了避免夜长梦多,日本想尽快促成两国谈判,破例在 1895 年 2 月 17 日主动向清廷
提出他们的谈判基础,其中包括:军费、朝鲜独立、割让土地和规范将来交往等条件。
18 日,日本进一步表示希望李鸿章担任清廷的全权大臣。当中也征询了清廷关于会面地
点的意见。
日本急于谈判的心情,可早见于伊藤在 2 月初拒绝第二次清廷使节团的时候,私下与伍
廷芳见面的一段小插曲。伊藤向伍廷芳表示,如果派恭亲王或李鸿章出使,他本人甚至愿
意前往中国谈判。
接着,伍廷芳询问伊藤具体地点,他暖昧地回答:“可能是旅顺”。但是到了次日,伊藤
的口气又改为:“可能是旅顺,也可能是其地方”。 可见,为了尽快达成谈判,伊藤甚
至想过放弃日本主场之利,但是当时陆奥并不是这样想的。
2 月 26 日,陆奥收到清廷的回复,清廷答应任命李鸿章为全权大臣,希望就 17 日所收
到的电报进行商议。清廷如此迅速回复,其实是意识到每失去一天,就有失去更多金钱与
土地的危险。两国都急于谈判,可谓一拍即合。27 日,陆奥致电伊藤,主张以下关为谈
判地点。3 月 2 日,清廷便正式接到通知。
在当时,伊藤甚至想在中国或离中国较近的地方举行谈判;他并不想花时间在这问题上纠
缠,只想在地点方面稍作迁就,以平衡各方的意愿,尽快促成谈判。不同于伊藤的选择倾
向,陆奥的选择一方面是确保广岛会面以来的主场之利,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回应中国。
由大本营所在地广岛到下关,只需要数小时的船程。如果陆奥在 3 月 17 日晚上离开广
岛,18 日抵达下关;3 月 19 日,如果伊藤在清晨时段,从宇品(当时广岛南面的港口
,即今天的广岛港)出发,大约会在早上 8 点抵达下关。由于船程不长,会议期间遇上
任何突发状况,也能第一时间回到大本营即时处理。而由天津前往下关只需要大约三到四
天的时程。
由于 3 月 13 日是黄道吉日,李鸿章使团一众便顺应“天意”,在当天登上了轮船招商
局的“公义”、“礼裕”两艘商船,期盼著这次谈判能得到苍天护佑。但实际上,至 15
、16 日轮船才正式驶到天津白河口外。
换言之,16 日才算是船只出海的正式日期,到 19 日早上约 8 时直达下关。然而,比起
第二次由上海到广岛的使团仍然少了一至两天船程,而且不用在神户换船,较为节省时间
、降低风险。在下关谈判对于年事已高的李鸿章来说,无疑是个较舒适的安排。
总而言之,“下关”这个谈判地点是一个能够回应双方需求的选择。
历史推理
历史的一个迷人之处,是基于各种历史材料的推理,其中使用的技巧和侦探查案相同。可
惜的是,我们无法让时光倒流,重返现场、进行实验,所以这些推理或多或少都需要想像
。[8]
这些依靠有限史料而来的推理,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历史的画面。“炫武论”难免让人联
想到李鸿章当时的心境。试着想像,李鸿章在谈判期间进出会场时,每天看到海峡上歼灭
自己舰队的军舰,只能说是百般滋味在心头。毕竟两国改革的起步时间相仿,结果却是如
此不同。
“河豚论”则为议和添上了几分黑色幽默。我们又可以幻想一下,伊藤博文以胜利者的姿
态,请习惯熟食的李鸿章吃河豚刺身,就有如要李鸿章签“难以咽下”的《马关条约》一
样。而占据上风的伊藤博文在品尝河豚时,又怎么不会想起 1864 年的屈辱?
英、美、法、荷四国联合鉴队为“攘夷”,将炮口指向下关。伊藤 [9] 和井上闻多的长
州藩士竭力试图阻止开战,但是他们的努力失败了──下关的炮台被轰得粉碎,幕府不得
不为此承担 300 万美元的赔款,直到 10 年之后才被继起的明治政府还清。在这一刻,
伊藤口中的河豚肉会否代表着苦尽甘来呢?
由于资料的不断更新,本文得以在两大主流说法以外,另外提出一种说法。从国际局势的
转变与中日双方在第二次会面的状态,以及把视线稍稍移向陆奥宗光,将选址与会面双方
分秒必争的心态联系起来,叙说出故事的另一角度。读者可以多一种选择来自行比较、反
思──官方说法或大众所接受的说法,是否一定是最合理的呢?
[1] 梁修慈译,1935。
[2]李启彰、钟瑞芳译,2017。
[3] 徐静波译,2014。
[4]“広岛か下関か”日清戦争讲和会议の场所悩む、伊藤博文の书简见つかる 岛根大
付属図书馆で公开,载《产経 West》,2017年1月20 日。网址:
https://www.sankei.com/west/news/170120/wst1701200038-n1.html ;
https://www.sankei.com/west/news/170120/wst1701200038-n2.html [登入日期:2019
年5月7日]
[5] 岛根大付属図书馆。
[6] 日文原文:本地(注:広岛)ニスルカ马関(注:下関)ニスルカ未定ナリ/両三日
中ニハ略々决定スルニ至ルベシ“広岛か下関か”日清戦争讲和会议の场所悩む、伊藤博
文の书简见つかる 岛根大付属図书馆で公开,载《产経 West》,2017年1月20 日。网
址:https://www.sankei.com/west/news/170120/wst1701200038-n1.html ;
https://www.sankei.com/west/news/170120/wst1701200038-n2.html [登入日期:2019
年5月7 日]
[7] 日本政府在参谋本部所设,作为甲午战争期间指挥军队的最高作战指导会议。
[8] 例如美国史家怀特(Hayden White)认为十九世纪欧洲的历史学虽然被科学化,但它
仍无可避免披上修辞和文学色彩,具有想像力。
[9] 当时为伊藤俊辅。
作者: Aotearoa (长白云之乡)   2019-07-31 20:17:00
原po小心,也许会有人跳出来要你将“日清讲和记念馆”翻译成中文
作者: twlight (幻想废人)   2019-08-01 19:11:00
"日清讲和记念馆"这不就是中文了吗
楼主: vikk33 (陈V)   2019-08-01 19:21:00
原文就是"日清讲和记念馆" 中文官方是"日清议和纪念馆"
作者: Aotearoa (长白云之乡)   2019-08-01 20:08:00
科 本版搜寻"马关",上一篇的推文,我都觉得好笑了4/17 MOUSC □ 历史上的今天-马关条约签订推文中被干谯没将“日清讲和记念馆”翻译成中文的就是我
作者: saram (saram)   2019-08-01 20:33:00
翻成的是日汉字.难道你写飞机是"飞行机"? 难道你读书要写成"勉强"?
作者: Aotearoa (长白云之乡)   2019-08-01 20:52:00
如果是"勉强",我当然会翻成"读书"啊但这边的“日清讲和记念馆”照原文呈现,会让你搞不清楚或完全不懂意思吗?
作者: saram (saram)   2019-08-01 20:54:00
那还说什么翻译?
作者: Aotearoa (长白云之乡)   2019-08-01 20:56:00
你在鸡同鸭讲什么?
作者: saram (saram)   2019-08-02 13:19:00
将XXXX翻译成中文的就是....?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