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ejixug (雅竹)
2022-07-02 02:56:53五月中下旬,LINE敲讯~因重建,烦请抽空来帮忙收书~
一切都安好吗,今日碰面便知
与师长缘分,起始于硕二,旁听《尚书》
为的是想理解,周初诸诰,周公定位
首堂课,指定教材为屈万里《尚书集释》
“这本书如何,上完本学期课,各位自有答案”带着微笑
大约是期中,自己带着对周公认知,下课时间探询意见
淡淡地回应,周公自有其“实”至于“名”乃后人各执一争
想不到,这是唯一的正式请教,尔后与学术渐行渐远
没什么机缘再会面
虽然,当年偶尔于汉国册府会见到师长与当时的学生们
出土简帛课程研讨,或书法展开
没能多打扰,就是静静地当个买书客人,随意买书
而后,就是15年底。英专路小店面刚开不久
愕然听闻师长远行消息,仅旁听过一门课的自己
不过是个过路客
却没料著,年底,一位书友牵线下,得以联系上
那时不知怎地,有些担忧自身能力不足
询问S学长意见,相约台北科大对面伯朗一谈
细部往返讨论已忘,只记得你说,请衡量好自身能力
我,是有点不自量力
不论怎说,总是个开始
还记得,那日,应该是首次踏入文学院一楼研究室
该日,子嗣说,多数书籍还需要整理。包括手稿
只能先带走小部分一般研究书籍
略近同时期的,则是青田街宿舍,所带未多
却有幅观世音菩萨像,查询后颇高,想想后归还
尔后便是南港研究室书籍的数次前往整理
从大研究室迁徙至小研究室
应该前往整理近五趟,那时都还是请皇冠车队
再过阵子,知晓师长健康概况
整理府上书籍,得以入室
未敢多言,便是整理,带走
另一方,淡水曾有保留书籍,亦然
而今,又将前来整理
带着怎样的,心情呢